第二百四十七章 嚴清寒與殷飛(本日一更到)(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修真田園生活最新章節!

第二百四十七章

嚴清寒與殷飛(本日一更到)

嚴清寒是浮雲城外九仙派的弟子,更是深得師長們看重的弟子,說起來他的經歷很傳奇也很普通,自從六歲那一年在村口與小伙伴們玩耍時遇到個老道,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請記住我】

他是浮雲城郊外嚴家庄庄主的兒子,因為比鄰浮雲宗,所以在其他地方幾乎可以視若無睹的官府,在這里還是具有一定權威的,這也讓嚴家庄的老老少少們將其視作一條出路。畢竟做修士的幾率實在太小,萬把人里也未必能有一個被老神仙們看重,反倒是老老實實的讀書科舉,將來能夠在朝廷里謀個一官半職,也算是不愁吃穿了。

這是嚴家人世世代代的生存法則,雖說嚴老庄主當年性情頑劣,不喜讀書,最終沒有考出什么前程,但卻並不妨礙他期望讓兒子繼承家族傳統的夙願,事實上他也是一直秉承這個方略給兒子進行經營的。嚴清寒四歲開蒙,請的是庄子里一個一輩子沒能中舉的老秀才,當他六歲的時候,已經可以作一些簡單的詩詞了,被人看作早晚能夠做官的神童。

可這個神童卻神的過分了一些,六歲那年的某個夏日,村口來了一個須發皆白、神采奕奕的老道士,一見此子便心懷激盪,當得知這孩子還沒有師父,每日只是跟著個老秀才讀書論文時,頓時喜上眉梢,當即便找上了嚴老庄主,說自己乃是九仙山上的道人,要收這根骨清氣的孩子做徒弟,帶他修仙成道。

嚴老庄主自然沒有意見,之前讓孩子讀書只是因為修道之人太少太稀罕,怕自家兒子沒這個緣分,反倒將時間都耽誤了,現在既然有九仙山的道長收他為徒,又怎么會不願意,當即讓嚴清寒磕頭拜了師父。

嚴清寒的運氣一直不錯,讀書時有方圓百里最有學問的老秀才指點,修道時又被九仙派排名前三的長老白羽道人收為徒弟,加上他人本來就聰明,所以自小便沒受過多大挫折,好在此人雖說性情冷淡,但對自己的師兄弟頗為照顧,而且為人還算古道熱腸,因此出了師之後在外歷練,倒是一直也沒有吃過什么虧。

他和殷飛可以算是殊途同歸的兩種極端類型,一個自小就被天才神童的光環所籠罩,在門中也被師長們所寵愛,之後順理成章的成為門中翹楚,青年俊彥,被選派進了沖天館的中原總館修行。他離開的那一天,門中不少師兄弟都去參加了送行,盡管他要去的所謂遠方,只是從浮雲城郊外進到城中,但好歹是一年時間不能經常回九仙山,大伙兒還是給他帶了不少應用之物。

反過來再看殷飛,這個同樣可以稱之為天才的家伙,卻沒有那么順的路可走,坎坷的生活過程,讓他變得不那么熱心腸,至少不會為和自己不太相關的事情出頭,更多的時候是處在一個看熱鬧,甚至看看能不能撈便宜的角度,從一個黑暗的角落處來觀察著這個世界。【讀看

看請記住我們的網址】

嚴清寒眼中的世界黑白分明,當然這幾年他已經逐漸學會了用灰顏色看人,比方說和名頭很差,但對自己無害的厲飛鷹,換做幾年前的他早就上前嚴詞怒斥,繼而大打出手了,而現在卻已經在試著和這種人打交道。只不過這終歸只是逢場作戲,在他內心深處,依然覺得這類人有十個殺十個,絕對沒有冤假錯案。

而殷飛看世界的角度也與他相反,他本身就覺得這世界是灰色的,沒有完全的善與惡,窮凶極惡之輩可能對老娘很孝敬,名門正派子弟也可能干這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事情。就好比說他自己,白山劍門也該算是名門正派了,可他做起事來只要不引起公憤,向來是奔著無所不用其極去的,就連他們那仙風道骨的公孫掌門也是一樣,對自己門人好的不能再好,說是慈父都不過分,可一旦對外立刻換了一副嘴臉,成了吃人不吐骨頭的餓狼。

所以,嚴清寒最近這兩年才違心接觸的灰色人士,他從小就和人家混在一起了,而且毫不猶豫的將自己也變了色,每天在黑白之間晃盪,並且樂此不疲。

誰也不能品評這兩者究竟誰好誰壞,因為大家都是為了生存而已,只不過出身背景的不同,導致了大家生存方式的不同,但由此判斷誰好誰壞,誰善誰惡,自然是很沒道理的事情。

只不過,這種種的不同之處匯總在一起,讓兩個人初次見面的第一印象,就變得不那么良好了,殷飛對嚴清寒的印象是富家公子,典型的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除了看起來腦子不錯,加上一副好皮囊外,基本上一無是處。而嚴清寒對殷飛的印象更加差勁,他總覺得這些從小人物一步步爬上來的家伙們充滿了野心,是那種看起來無害,其實卻最危險的家伙,如果這種人出現在自己的門派中,甚至出現在自己的身邊,一定要想辦法盡快除掉。

所以當殷飛出現的第一時間,嚴清寒的目光就迅速找上了他,而且他最初都沒反應過來,或者說根本沒在意殷飛這個名字,因為他已經被此人的氣質牢牢地吸引住了,那種與生俱來的敵意立刻升起,面若寒霜道:「這位兄台不知如何稱呼?」

「如何稱呼?」殷飛也是一愣,隨即笑道:「我說兄台,啊不,是嚴公子,你該吃葯了還是我該吃葯了?」

「吃葯?吃什么葯?我又沒生病。」嚴清寒自幼受過良好教育,根本沒聽過這種耍貧嘴逗咳嗽的話頭,一時間被問蒙住了,好不容易反應過來,卻又不知道該如何用比較雅致的語句來反駁對方,干脆便閉口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