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五章 神聖之谷(2 / 2)

無敵坦克 赫墨 1679 字 2022-09-30

這張地圖是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地,在地圖的中央,是一個巨大的盆地。盆地中有許許多多的充滿了朝鮮風格的建築物,而整個盆地中最吸引人目光的,則是那座矗立在盆地東南方的山峰。

在這座山峰的北面和西面,是地勢起伏比較平緩的平原地帶,盆地中的那些充滿了朝鮮風格的建築物,大多坐落在這片平原上,而這座山峰的南面和東面,則和環繞在盆地四周的山脈之間,形成了一道弧形的山谷。

在盆地的四周,則是群山環繞,山頂上覆蓋著潔白而厚重的積雪,在太陽的照射下,散發著熠熠的光輝。在四周高大的山脈中,錯落有致的分布著一些稀疏的建築物和山路曲折蜿蜒,寬度都不是很大,盤繞在群山之中,為坦克提供了可以進攻或者防守的道路。

無論是在中央盆地,還是在四周的山路上,又或者是那條弧狀的山谷中,到處都密布著濃密的灌木叢和樹叢,再加上眾多的建築物以及起伏很大的山路,讓這個地圖一眼看上去顯得非常復雜。

這個地圖陳墨很熟悉,也是現實世界游戲中8.6版本推出的一個新圖——神聖之谷。

這個地圖中的建築物有著極為明顯的朝鮮風格,由此甚至可以推斷,這個地圖應該是位於朝鮮半島上。而事實上也是如此。神聖之谷這個地圖就是取自當年朝鮮戰爭中某一個戰場。

在現實世界中,二戰後規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的局部戰爭就是朝鮮戰爭,而整個朝鮮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則是號稱朝鮮戰爭轉折點的長津湖戰役。神聖之谷這個地圖。就是取自當年長津湖戰役中的某一個戰場。(ps:小墨查找了很多資料,只查到神聖之谷這個地圖應該是朝鮮戰場上的一部分,所以小墨就將這個地圖安排到了長津湖戰役中,還請諸位看官不必介意!)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長津湖地區是朝鮮北部最為苦寒的地區,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間,林木茂密,道路狹小。人煙稀少。1950年的11月,華夏和老米兩國的精銳部隊,在長津湖地區發動了一場改變歷史進程的戰役,也是整個朝鮮戰爭中最為慘烈的一次戰役——長津湖戰役。

當時,華夏志願軍以十六萬的優勢兵力。在朝鮮東北部的長津湖地區成功分割包圍了米軍陸戰1師和步兵第7師一部,共約3萬余人,但由於嚴寒、補給不足、火力差距和米軍空中優勢等原因,志願軍未能達成全殲陸戰1師戰役目的,並付出了傷亡6萬余人的慘重代價。米軍陸戰1師的驚險生還也使米政高層信心大增,最終確立了繼續將朝鮮戰爭持續下去的決心。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長津湖戰役是屬於東線戰區。因為當時的東線是相對獨立作戰,所以,長津湖戰役成了華夏軍方一直不願意提起的一場戰役,堂堂的三野精銳王牌第九兵團就因為這么一場極為不對稱的戰役而垮掉了。

論兵力,華夏軍方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但因為當時的志願軍機動力不夠。部隊是逐次投入逐次被擊破的,雖然有十二個師之多,實際上同時對陸一師作戰的部隊從未超過5個師;而且當時志願軍的後勤跟不上,東線蓋馬高原奇冷,九兵團大多都是南方人。又是剛從華東對台作戰准備中匆忙北上,冬裝都未及更換。許多部隊實際上是被凍餓而垮的。

而且在作戰中,目標選擇錯誤也是造成這場戰役那種悲劇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東線的指揮官宋時輪不是把米軍的陸一師分隔包圍加以殲滅,而是將其三個團逐漸趕到了一起,結果讓米軍最後一起突圍成功,還有未及時攻擊其防守薄弱的後勤基地,導致陸一師可以不斷取得補給。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指揮不靈,當時的志願軍缺乏有效的通信手段,部隊接到的命令跟不上形勢變化。各個部隊各自為戰,嚴重缺乏協調。

種種原因綜合下來,讓長津湖戰役成為了華夏軍方心中的一個痛。不過,長津湖戰役也給當時的志願軍最高指揮官彭老總提了一個醒,讓彭老總決定在以後的戰斗中還是采取零敲碎打的方法和美國軍隊作戰.不再采用一口吃掉的方法,因為在美國軍隊強大的戰爭機器面前,華夏志願軍死傷太大了。這種戰術也最終促成了米軍放棄抵抗,華夏和朝鮮軍民最終贏得了朝鮮戰爭。

現在出現在眼前的神聖之谷這個地圖,交戰的雙方都是精銳的裝甲部隊,不會再存在先輩們用血肉之軀對抗裝甲大炮的情況了。陳墨要帶領一幫兄弟姐妹們,在這個地圖上大殺四方,為壞孩子軍團的崛起打響第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