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北歐峽灣(2 / 2)

無敵坦克 赫墨 1606 字 2022-09-30

此戰首次使用了陸、海、空立體作戰戰術,在人類戰爭史上寫下新篇章。此役德軍共傷亡5700人,損失驅逐艦10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2艘、潛艇4艘;英法和挪威軍隊共傷亡5000余人。英國損失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7艘,法國損失驅逐1艘。僅此一戰,德軍就損失了整個二戰中一半的海軍力量,可謂慘勝。

德軍之所以損失如此慘重,一多半的原因就是因為『威塞演習』計劃中六個登陸港口的納爾維克。納爾維克在這六個登陸港口中是位於最北面的一個港口城市。當時實施『威塞演習』的時候,其他五個港口城市都在德軍空軍的支援范圍之內,所以『威塞演習』計劃的初期,德軍的進展還是非常不錯的,除了在進攻奧斯陸時,德軍海軍旗艦『布呂歇爾』號因為意外被爆了彈葯艙,從而失去了一千六百多名德國海軍之外,其他的地方包括最北端的納爾維克,都被德軍很輕松的就占領了下來。

可盡管納爾維克被很輕松的占領了下來,但這個挪威北部重鎮因為處在德國空軍的活動半徑之外,所以登陸後的德軍根本就得不到空軍和海軍的支援,後來從這里登陸的英法聯軍依靠空軍和海軍的強力支持,給予了德軍以沉重的打擊,所以在整個挪威戰役中德軍損失最大的地方就在這個小小的納爾維克。

納爾維克就坐落在奧福特峽灣的里側,而奧福特峽灣就是和佛斯特峽灣相連的一個峽灣。德軍的海軍主力就是在佛斯特峽灣戰役中遭到了英法聯軍的沉重打擊!

空間中的這個『北歐峽灣』地圖,就是以當年的佛斯特峽灣戰役為背景設計的一個地圖。

這個地圖是一個標准的千米乘千米的大地圖,可供坦克活動的區域很大,而且因為這個地圖存在著很多山,所以地形看起來有些復雜,坦克可以依托這些大山進行迂回,讓這個地圖充滿了很多變數。

不過總的來講,這個地圖的進攻和防守路線依然可以分成上中下這三條主要路線。上路的主要交戰戰場是中央平原附近,也是所有三條線中面積最大的一條線,也是敵我雙方都需要投入重兵進行進攻或者防守的地段。

夾在東西兩座大山中間的中央平原面積很廣闊,而且因為地勢的原因,起伏也是不平,而且在其中還有兩座小山包以及幾塊巨岩的存在,這讓中央平原到處都充滿了殺機。

中路,指的就是西側兩座大山之間的那條峽谷,這條峽谷位於兩座大山之間,寬度不大,但卻是敵我雙方進攻對方基地最為便捷的一條路線。同樣,便捷也意味著危險重重,要想從中路硬突,來自兩翼的打擊將會成為突擊坦克的噩夢的。

至於下路,則是最為簡單的一條路線,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是最簡單的。因為下路的關鍵點就是一條非常狹窄的山路,而且因為大山的阻隔,讓這里很難收到自行火炮的打擊。敵我雙方的膠著地點就在大山的南部山腳處,那里沒有什么作戰技巧,有的就是硬碰硬的正面接火。

對於曾經在現實世界游戲中玩過無數次這個地圖的陳墨來講,在看到北歐峽灣這個地圖出現的時候,腦子中就顯現出了好幾條戰略。

根據地圖載入時的畫面,陳墨已經知道己方是出生在西線的二號基地,而敵方是出生在東線的一號基地。

因為是出生在西線,所以陳墨在略微一考慮之後,就定下了一個基本的戰略目標,那就是下路和中路防守,上路進攻!

下路防守就不用說了,下路狹窄的山路限制住了坦克大規模的突襲,而且因為大山的阻擋,除了兩個奇特的火炮位,讓敵我雙方的自行火炮很難攻擊的到下路。可一旦要是自行火炮能夠跑到特定的火炮位對下路山腳進行支援的話,進攻一方將會受到自行火炮無情的打擊的。

至於中路,情況和下路差不多。夾在兩座大山之間的那條峽谷,足以成為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從中路進攻,無論是陳墨這邊,還是敵方,都不是那么輕易就能做到的,所以,中路的策略同樣是防守。

而上路,則是敵我雙方爭奪的關鍵地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