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琺琅彩(上)(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65 字 2022-10-04

兩側對稱起卷葉紋,自足直至口沿,外卷而成花蕾狀,是為雙耳,其刀法流暢自然,刻工細潤,將蓓蕾柔弱嬌媚之形態刻畫的惟妙惟肖,令人贊嘆。

乾隆皇帝曾有御詩贊譽此類薄胎玉碗:「看去有花葉,撫來無跡痕,表里都圓渾,se形若混成。」

可見其珍貴程度。

「觀其作工等特點,應該可以肯定是一件清中期的作品。所以,這么一件做工jing美,沒有一點瑕疵的痕都斯坦玉碗,能夠八萬買下來,已經是物超所值了。而且你要知道當年像這類玉器,各地只進貢了八百件,所以將來升值那是肯定的。」

聽周文平說完之後,就算連楚雨蘭這種氣質高貴的大家閨秀,也興奮的滿臉通紅,雖然她平時價值比這高的古玩見的多了,但這只玉碗是她親手買到的,感覺可以說是完全的不一樣。

而一邊的文玉婷和李國棟也是羨慕的緊,紛紛要楚雨蘭請客,而她高興之余也是欣然答應了下來。

一邊的周嫂父親見此,就感嘆道:「沒想到這么小小的一只碗,居然這么值錢。」

周嫂母親正好做完家務出來,就說道:「老頭子,要不把餓們家的那只碗也拿出來讓小楚瞧瞧?」

周嫂聞言驚訝道:「爸,咱們家還有老東西嗎,我怎么不知道。」

周嫂父親沒有立刻回答她的話,深思了良久,先讓周嫂母親去拿那只碗,而後說道:

「這東西是餓們家祖輩傳下來的,原先也是想等過幾年再傳給你們,不過你身體還不好,又准備在京城生活,那現在就傳給你們吧,至於怎么處理,就由你們決定。」

「爸!」

聽到這里,周文平夫婦就有些不知道說什么好,周嫂更是眼泛淚花。要知道周嫂父母,也不過是對普普通通的農民,當初為了給周嫂治病,省吃儉用,把錢都用在了周嫂身上,使得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顯的有些落魄。

每當想起這個的時候,周文平夫婦總是覺得對不起他們,只能盡可能的孝敬他們,而現在這番情形,更讓他們感動不已。

楚琛他們見此,內心也很受觸動,從周嫂父母的表現,就可以看的出來,華國父母對兒女,那種無微不至、盡其所能的關懷。

大概過了有十分鍾,周嫂母親才抱著一個看起來有些寒酸的紙盒,走了進來。

周嫂見此,就問道:「爸,咱們家的傳家寶,怎么就用這么一個紙盒裝著啊,萬一破了,掉下來怎么辦?」

周嫂母親嗔怪道:「盡說喪氣話,雖然這碗是祖上傳下來的,不過誰知道這東西值不值錢,能有個盒子放著就不錯了。」

大家聽了這質朴的話語都是會心一笑,把盒子打開之後,他們紛紛向里面看去。

「琺琅彩?!」

當看到里面的東西時,李國棟就驚呼了出來,現場好多知道琺琅彩價值的,也都臉上表現出了驚訝之se。

文玉婷見大家如此反應,就問李國棟道:「國棟,琺琅彩是什么,為什么你們見了都是這個模樣。」

李國棟臉上還帶著些驚訝之se,回道:「琺琅彩是一種清朝時期的貢瓷,至於為什么如此珍貴,我到是知道一點。」

琺琅彩瓷的正式名稱叫做瓷胎畫琺琅,它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種jing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

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琅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制的新瓷器品種。琺琅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

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制,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琺琅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期非常的盛行。

清代後期雖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初期琺琅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se,後畫花卉,有花無鳥是它的一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