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房子算是白送了?(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12 字 2022-10-04

&.收藏章,每個印章都代表著一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證明此圖是傳承有序的作品,再加上劉琴舒沉浸在書畫中幾十年的專業水平,幾乎可以斷定,這幅作品就是一件真跡。

當然,如果換作其他人的真跡,或者劉琴舒還不會這般驚訝,但此畫的款識卻是「北苑副使臣董源畫」,這就不得不令她大驚失色了。

董源,字叔達,中國五代南唐畫家,源一作元,江南鍾陵人。他主要活動在南唐中主時期。官至南唐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南唐亡後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畫的開山大師。

董源善山水,兼工禽獸。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畫而不為奇峭之筆,記載說他山水多畫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無此品」。米芾曾盛贊其山水曰:「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

五代的《畫鑒》里記載:」董源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濃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董源善畫,龍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山峭之筆」,又稱」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畫史上把董源、范寬、李成,稱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董源不僅以畫山水見長,也能畫牛、虎、龍及人物。作為山水畫家,董源也是不專一體的。宋人稱許其大設色山水景物富麗,宛有李思訓風格。

但其最有獨創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運用披麻皴和點苔法來表現江南一帶的自然面貌,神妙地傳寫出峰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筆甚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創造性。

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圖》和《瀟湘圖》,將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間草木暢茂、雲氣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筆墨技法是與他所表現的特定景色充分適應的。

當初董源的山水畫曾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垂青。

據說李璟年輕時曾在廬山修建別墅,將山泉林園勝景融為一體。他為了能時時看到廬山景致,特地派董源畫了一幅《廬山圖》。

董源將五老奇峰、雲煙蒼松、泉流怪石和庭院別墅巧妙地繪入一圖。李璟觀後,稱贊不絕,愛不釋手,命人掛在卧室里,朝夕對畫觀賞,猶如長居廬山中。由此可見董源構思的巧妙和寫景藝術的高超。

董源現存於世的作品很少,只有有《夏景山口待渡》、《瀟湘》、《夏山》、《龍宿郊民》、《溪岸圖》等寥寥幾幅而已。

雖然如此,劉琴舒到不是為現在能看到一幅董源的作品而驚訝,而是在他們眼前的這幅作品,分明就是《溪岸圖》。

劉老放下手中的放大鏡,滿臉興奮和激動的說道:

「這有什么不可能的,你是不是想說《溪岸圖》現在在米國的大都會?嘿嘿,我當初就覺得那幅作品有問題,不說其它的,就說和《夏山圖》等作對比,完全是截然兩種風格。而你們看,眼前這幅作品,其技法就是用的董源所創的披麻皴。」

「而且這其中畫風還有人物、動物的用筆和《夏山圖》等作相比,也是一貫相承的。最關鍵的一點,這里起首鈴印還是南宋大臣賈似道,這一點,你們兩個應該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了吧?所以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溪岸圖》。」

為什么劉老要單獨提起這個鈴印呢,那是因為大都會的那幅《溪岸圖》,起首的同樣也是賈似道的鈴印。一件是使用董源所創披麻皴法的作品,而另一件是使用當時典型技法的作品,人們會認為哪一件是真品?

「爸,那你認為大都的《溪岸圖》會不會是現代作偽的?」

劉老搖了搖頭,說道:「我是不相信那張圖是現代作偽的,我認為其技法和風格還是古人的風格,以現在這張作品來看,很有可能是賈似道得到了這董源的真跡,而請人仿制的一件作品。」

「劉老,那有沒有可能,這張圖是仿制的?」劉琴舒好奇的問道。

劉老笑了笑,回答道:「你說的也不是沒有可能,我承認,那幅作品也確實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是要證明那幅作品確實是董元的真跡,那就必須拿出更多的鐵證,否則就是一廂情願的猜測而已。」

「而咱們這一幅,無論是技法和風格,都是有據可依的,除非有人可以證明那幾幅博物館的作品都是假的,不然的話,我的想法是不會改變的。」</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