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七章 兔毫盞(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57 字 2022-10-04

牛局長笑呵呵的說道:「楚少,小小禮物,不成敬意,您放心,也不是什么貴重東西,就是我家祖傳下來了老東西而已。」

楚琛並沒有接過東西,皺著眉頭說道:「這可不行,我這次幫您,也是因為您之前幫了我,有道是無功不受祿,東西您還是拿回去吧!」

牛局長笑容滿面的說道:「楚少,我這一家子都是粗人,像這樣的東西放在家里,也是暴殄天物,我覺得留在您的手里,才算是物盡其用。」

「不行!」楚琛堅定的拒絕道:「牛局長,您再不收回去,我就走人啦!」

牛局長見楚琛堅決不肯收,只能換上了備用方案,他裝作遲疑了一會,說道:「楚少,我們家里確實也沒誰喜歡古玩的,留在家里無疑是埋沒了它們,要不這樣吧,我把它們轉讓給您,您看行不行?」

楚琛考慮了一會,覺得這樣都不答應也有些不近人情,於是說道:「牛局長,轉讓到是可以,不過有一點,咱們事先可得說清楚了,東西可得按市場價收。」

「楚少,您到底幫了俊峰這么大的忙,如果按市場價收,那如果說出去,別人不得戳我老牛的脊梁骨啊!還是打點折吧,好不好?」

「那你想打幾折?」

「五……」

「嗯?」

「八……那就九折吧,現在商店里的服裝,不都打個八五折什么的,九折已經也高啦,楚少,您就別拒絕了。」

楚琛看牛局長那愁眉苦臉的模樣,不由啞然失笑,想想今後雙方也算是一條線了,到不用搞的那么生分,於是說道:「行了,我答應了。」

牛局長聞言之後非常高興,連忙把錦盒遞給楚琛道:「楚少,那您先看看吧。」

「咱現在這樣也不能看啊,還是等吃完飯再說吧。」楚琛指了指桌上的菜餚說道。

「對對對!您看我,都忘記這茬了。……」

酒足飯飽,牛局長讓服務員把桌子上收拾一下,又讓服務員給每個人泡了一杯茶,然後就把兩個錦盒放到了桌子上。

牛局長邊打開其中一個錦盒,邊說道:「楚少,您先看看這兩個小碗,之前聽鑒定師傅說,這是什么盞?」

楚琛往錦盒里一看,笑道:「這叫兔毫盞。」

「對對對!就叫兔毫盞,您先看看,滿不滿意。」牛局長點頭道。

「行,那我先看看。」

說著,楚琛拿起了一只兔毫盞,仔細的打量起來。

兔毫盞,其實就是位於東南省建陽的建陽窯,所燒制的一種黑釉瓷。

建陽窯即建窯宋代名窯之一,亦稱「建安窯」、「烏泥窯」,其始於晚唐,盛於宋,而衰於元。主要是燒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

建窯燒制的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也有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致美觀。

釉下毫紋,是利用酸姓釉料所後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於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就成兔毫之狀。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為貢瓷。

其實像兔毫盞之類的黑釉瓷,原先並不受人重視,其興起,也是有著當時的歷史淵源的。

在宋代初期,隨著品茶方式由「煎飲」到「點飲」的轉變,斗茶習俗就開始在東南省的民間開始盛行起來。「斗茶」又稱「茗戰」,即以戰斗的姿態決出勝負。斗茶不僅僅是決出茶的品質優劣,實質上是一種追求精神愉悅的藝術化茶事活動。

而隨著斗茶的興起,為襯托白色茶湯,及分辨水痕,因此厚胎保溫的「建窯黑釉兔毫茶盞」,成為當時士大夫、文人間的最愛,也是茶詩中最常被提及的茶器。至此,建窯兔毫盞開始聞名於世。

楚琛手中的這只兔毫盞,翻邊,束口,內外全施黑釉,外壁掛釉不及底,釉厚,上薄下厚,故口沿一圈呈赭褐色,底部淌釉有垂釉痕。

內外黑色釉層中排列出均勻細密的筋脈,形狀像野兔毛毫,細長擁擠,又如成千上萬條小蟲子在黑色泥土中朝下爬動。

產生這種奇觀是因為建窯黑釉含鐵量高達9%以上,在高溫燒造中,釉下氣泡將鐵質帶到表面,然後流成條條針狀,形成以黃、白、褐、藍為主的窯變色。

其中以黃、白、藍色居多,民間俗稱「金兔毛」、「銀兔毛」、「藍兔毛」,還有的稱之為「金銀兔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