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八還(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66 字 2022-10-04

「看上去應該是紫花蠟底!」

折扇,想必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它是一種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韌紙或綾絹做扇面的能折疊的扇子,也是中國傳統文人雅士的最愛。用時須撒開,成半圓形,聚頭散尾。又名撒扇、掐扇、摺迭扇、摺疊扇、聚頭扇等等。

折扇的起源眾說紛紜,不過以個人以為,源於南齊還是比較靠譜的。

《蕉窗話扇》中有:「折疊扇通稱折扇,古名聚頭扇,又有稱為聚骨扇者,始於北宋,其濫觴則遠在南齊。《南齊書》:「褚淵以腰扇鄣曰」,《通鑒注》雲:「腰扇即折疊扇」。不過那時還不流行。到了北宋,「如市井中所制折疊扇……展之廣尺三四,合之止兩指許」,市井有制,說明它已不是少數人專用的了。」

不過不管折扇的起源如何,統一的觀點是折扇由原本某種扇形逐漸改進和革新,並賦予了新的民族傳統文化意義的一種器物,發現到現在,其中可謂包含著我國特有的文化內涵。

楚琛點頭道:「對!這確實是一把湘妃竹紫花蠟底的一把折扇,我認為制作的時間應該是明末清初時候。」

「湘妃竹」永遠是最吸折扇骨藏家的字眼,不僅藏家們都以有一把品相上等的湘妃竹折扇為榮,而且藏有湘妃竹折扇的藏家往往喜歡暗地里比較一番,看誰的湘妃竹扇更美,品相更好。

為何這種材質的折扇有如此高的吸引力?

說起這個,還要先說一段關於湘妃竹的一個古老傳說:傳說,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面對蒼梧山哭吊舜帝,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

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上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湘妃竹扇收藏之所以不斷升溫,除了這個古老凄婉的傳說外,更多是因為它美麗的花紋和稀少的數量,畢竟它的生長期只有兩個月。

據說在古代,上好的湘妃竹核算其價值時,要在天平稱上稱,有一寸湘妃三兩金之說。而湘妃竹扇骨中以清中期之前的「紫花蠟底」為極品,取料以紅紫色圓形花斑和蠟黃竹地為基礎,反差效果明顯,是高官貴族所把玩上品,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擁有。

而且「紫花蠟底」扇骨由於材料的貴重,其扇骨做工極其考究,多為當時制扇高手所為。「紫花蠟底」自明代始風靡至今,但由於氣候變化等各方面原因,材料基本到清中期後處於瀕危品種,清晚期就已經取材乏術,因此在收藏界,一把上品的紫花蠟底折扇,可謂是折扇藏家夢寐以求的寶貝。

見此,周文平和老五都有些躍躍欲試,兩人對視了一眼,老五笑道:「周哥,還是你先看吧!」

「那我就卻之不恭了。」周文平呵呵一笑,也沒有扭捏,小心的拿起折扇就仔細觀察起來。

周文平拿起折扇也不撒開,先是仔細地打量了一番扇骨,並且還拿出放大鏡仔細的觀察扇頭的包漿,過了半響,他點頭道:「不錯,這確實應該是明末清初的紫花蠟底。」

接著,周文平撒開折扇,仔細觀察扇面,不過當他看到扇畫,特別是落款鈐印時,他頓時就愣住了。

「八還?!」

「什么?真的是八還?」聽到「八還」兩字,老五也坐不住了,瞬間站起身來,沖到了周文平的身邊,湊上去看了起來。

不要說周文平和老五,之前楚琛看到「八還」這個鈐印時,也比他倆好不了多少。「八還」這個別號可能知名度不是很高,不過此人的另外一個別外「八大山人」,想必大家應該並不陌生。

八大山人,即朱耷,本名統,別號個山、人屋等,明寧王朱權後裔。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順治五年削發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康熙十四年六十歲署款八大山人直到卒年,署款四字連草起來,似「哭之」、「笑之」。

八大山人擅畫山水、花鳥、竹木。花鳥學沈周、陳淳、徐渭,於靜悟中自成一格。山水取法黃公望,頗受董其昌影響。對清代花鳥畫影響極大,與原濟、弘仁、髡殘合稱「清初四高僧」。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姓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

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朴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畫家鄭板橋在題八大山人畫時曾贊:「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簡潔」、「飄逸」、「孤寂」、「空靈」的意象,是八大繪畫的主要基調,也正是中國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虛靜」、「玄遠」、「淡泊」、「幽深」之境。

楚琛的這把折扇上的扇畫,正是八大山人最擅長的花鳥《荷石棲禽圖》。

扇面中荷花造型洗練,一枝柔弱的荷桿,把花葉連接在一起,幾片墨點,蕭條淡泊,閑和嚴靜。

單足立於危石之上的無名小鳥,靜中有動,危中求靜,翹尾鼓腹、巍然屹立雄視下方,蔑視一切,真可謂圓眼傳神,頗具情態、惟妙惟肖、頗為生動。

畫中所畫之石亦有反常態,上大下小,岌岌可危,險絕之勢油然而生。

畫中荷花、無名小鳥以及危石,可謂是完全從作者的精神狀態中走出,完全表現出了作者那倔強傲岸的姓格,由此可知八大山人名滿天下,並不是偶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