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拍賣會(四)(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60 字 2022-10-04

「上有一鳳俯沖而下,百鳥王者氣息立現,中有四條夔龍,各成一組,其一兩兩相背,又一兩兩相對,氣勢威嚴,不怒自威,盤繞之間似成「壽」字,極為考究。最下方還有兩條螭龍怒目而視,皇家氣息無與倫比……」

松花石硯又叫松花硯,是與端硯、歙硯、紅絲齊名的古代四大石質名硯。清朝時被御封為宮廷專用品。松花石硯是由松花石加工而成的用於研磨墨、書寫或繪畫的文房用品。

松花石又名松花玉,本名烏拉石,產於長白山區,因此地乃清王朝發祥地,因而松花石制硯備受清帝推崇,並被康熙帝封為「御硯」。

最初的文字記錄見載於康熙末年陳元龍所編《格致鏡原》,其稱康熙帝得松花石「嘗識其佳,創自聖心,命工創制為硯」。

而在清朝以前,松花石材被當地人用來制成磨刀石,清聖祖康熙帝慧眼獨具,在康熙中期將它開發為硯材,松花江石被清聖祖發現後,特授專司衙門開采礦石,並於宮中養心殿造辦處設立「硯作」,由如意館畫家名人設計圖樣,再交內廷工匠雕琢。

自康熙三十年之後,松花石硯成為清朝宮廷專用硯,從礦石開采到設計雕琢均由皇家壟斷,每塊硯石運入宮中後如何使用均由造辦處請聖旨後定奪。松花石制硯或硯盒,康、雍、乾三朝為興盛期,松花石硯或硯盒所表現的藝術風格各有其妙。

松花石只能由皇宮的「造辦處」單獨進入山區采集石料,運回宮中研制成硯,做為御用專品,少量的也用於賞賜給有功的臣子。康乾時期制硯八十余方,以後各代陸續研制了八十余方,當前存世的皇宮御硯有八十余方,都存於故宮兩院,以寶島居多,民間很少有流通,可見其珍貴。

大家沒想到,今天的拍賣會居然會有康熙年間的松花硯,還真是意外之喜,因此,當陳大有的話音剛落,大家就爭相上台鑒賞,場面十分的熱鬧。

看到居然會有松花硯,楚琛也頗為興奮,和家人生活了這么多天,他也了解到父親平時除了寫寫毛筆字,並沒有其它什么愛好,知道了這事之後,楚琛就打算買一套好一點的文房四寶送給父親,而這端松花硯顯然來的恰到時候。

時間過的很快,沒一會就輪到了楚琛。

一般,一端硯台的好壞可以用「看、摸、敲」來鑒定其的好壞。

看指的是,看硯的質、工、品、銘、飾與新舊,是否經過修補等。如果硯已經修補過的,那么補過的地方顏色與硯的原色總會有所差別。

這塊松花硯,楚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品質相當的上乘。

一般來說,松花石色當中,紅楓色是孤品、栗黃色是精品,楊黃綠色為上品,白色、黑色是稀品,這些都在收藏家手中,愛硯人一般絕不會輕易出手。而此硯的制作材料就是楊黃綠的松花石,光以這一點來說,就頗為難得。

更何況,此硯的作工,一看就知道是典型的宮廷風格,雕琢精良,品格不凡,銘文陰刻「康熙年制」四字篆書款,字的刻法也符合當時的工藝特征,而且連同硯蓋一起品相完好,實為不可多得之物。

「看」過之後就是「摸」,此硯一到手中,楚琛就覺得手感就像是小孩皮膚一樣光滑細嫩,不過微微有些澀意,說明此硯的石質較好,質地很致密。

硯的質地越致密,研磨出來的墨也就越細,墨的光感也就越強烈。反之墨質粗糙,色澤暗淡。

「摸」過之後就是「敲」,不過當楚琛把手掌從硯面拿開時,就看到有水滴凝聚在上面,而且沒一會水霧就飛散了。

這其實是松花石的一個特性,松花石其實是海相沉積硯,千萬年在低溫海水的作用下,溫潤含蓄,不燥不澀,平和淡雅,能吸附空氣中的水分。

這樣,咱們如果用手覆蓋硯面,一會功夫抬起手來,就會發現硯面凝結著一層的水汽。這種奇特的現象,尤其在水霧濃重的江南地區表現的尤為突出。

而且因為這種特性使得松花硯放置在案台上,硯上的墨汁並不容易干,久日之後,提筆舔墨,可謂是光亮如初。因此,松花硯才會這么受歡迎。

之後,楚琛用手指彈硯,聽到其發出的是堅木聲,說明此硯是為上品,如果敲擊發出的是金屬聲為中品,而瓦缶聲則為下品。

到了這里,楚琛已經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件大開門的好東西,不過為了最保是件真品,他還是使用了一次靈寶眼,不過結果卻讓他大吃了一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