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線索(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47 字 2022-10-04

趙婉恍然道:「這樣啊!那行,我幫你問問吧,不過這丫頭到澳州留學去了,我又沒她的電話,所以時間上可能要久一點。」

「這沒問題,反正都這么多年等下來了,我也不急於一時。」楚琛說道。

趙婉笑道:「你呀,才多大,說話就這么老氣橫秋的……」

萬俟俊夫婦倆很熱情,無論如何得讓楚琛在這住幾天,不過二十五號就是公盤開幕的日子,而且到平洲還要五六個小時車程,住幾天肯定不可能了,只是盛情難卻之下,楚琛還是在這里住了一天。

期間,楚琛本來是想把萬俟俊拍下來的翡翠,當作缺席他們新婚的禮物,不過夫婦倆說什么都不肯,最後楚琛只得放棄了這個打算,准備以後得了什么合適的東西,再來補上。

第二天,吃過午飯後,楚琛他們就坐著萬俟俊公司的商務車,出發前往了平洲,六個小時之後,一行人就踏上了目的地的土地。

比起陽美來,平洲無疑要大了許多,不過也只是一個鎮而已,屬於南海的管轄區。

要說平洲最著名的地方,就數平洲玉器街了,它是嶺南四大玉器市場之一,這四大玉器市場,分別是羊城、四會、平洲還有一個就是他們剛剛離開的地方陽美。

平洲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優越,兼之每天有船來往香江,既有羊城的便利優勢,又有四會的土地優勢,是四大市場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地方。

這里主要以經營玉手鐲為主,不過不同於陽美那邊以高檔為主,這邊高中低檔的翡翠成品都有,而且是在四個市場中,價格方面最具優勢的,同時這里也做翡翠原石和邊角料的生意,算的上是翡翠原石的集散地。

由於這里的地理位置好,每天來自台港澳及省內外各地的商人絡繹不絕,再加上又不會限制外地人,因此不少外地人和港澳在這里經商。

緬甸那邊的商人則會把原石運來這里開投,這種開投其實就是小型的公盤,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到兩次玉石原石開投,多的時候有四、五次,當然,看貨和進場投標,都需要憑借當地玉石協會的會員證。

因此,楚琛想要進公盤看貨和投標,必須得要辦理一張會員證,當然,如果靠著益宏國他們的會員證,楚琛也可以進去看貨、投標,只是他並不喜歡這樣。

當然,幫楚琛辦張會員證,就算是對益宏國來說,都是件挺簡單的事情,萬俟俊更是大手一揮,等楚琛他們到了酒店,就馬上有人給楚琛送上了會員證。

整理好行禮都已經八點多了,於是大家就草草的吃了一頓晚飯,回到各自的房間里休息去了。不過張岩彬這家伙卻和大家打了聲招呼,說什么出去找老相好,直到第二天**點鍾,才滿面紅光的回到了酒店,讓大家頗為無語。

來到平洲,肯定要去玉器街逛一逛,等到張岩彬回來後,大家就有說有笑的向玉器街的方向走了過去。

平洲玉器街興起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本地的一家玉器加工廠。在當時,周邊地區就數這家玉器廠的加工技術最好、質量最佳,於是業務量不斷增加,這不但賺取了可觀的利潤,同時培養了一大批玉器設計、加工、制作的技術人才。

到了改革開放,許多玉器廠的員工自籌資金,開辦了家庭式作坊,於是當地的個體戶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由於就里的玉器加工廠擅長做光身件,不但質量好、工藝佳,而且售價廉,很快就蜚聲國內外,特別是東南亞的玉器界。

這樣,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形成了平洲玉器市場,到90年代中期銷售產值已增至過億元。

平洲的市場確實非常的熱鬧,不過美中不足的是,與其他三個市場相比較,平洲則較為散,至今還沒有一個像樣的集中的玉器城,這制約了玉器市場更好的發展。

一行人一邊穿梭在街道邊上的翡翠商店,一邊相互探討著這些翡翠飾品的質地特點,以及制作工藝。

而且一行人之中,除了胡勇和萬俟俊身邊的那位保鏢之外,就算是劉思哲對翡翠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就這么逛了一會下來,可以說,每個人都各有所得。

逛了這么多家店鋪,楚琛也覺得平洲本地加工的光身件確實工藝頗佳。

光身件,其實就是表面不雕花紋和圖飾的「素」身翡翠,行家口中的「光身翡翠」。

《禮記》雲:「大圭不琢,美其質也。」

事實上,好的翡翠通常也都是以「素」身的形式,來表現其自然的玉質之美。

光身翡翠,因為其表面沒有紋飾,因此原料肯定不能有裂紋,也沒有什么瑕疵。而「雕花翡翠」看似玲瓏剔透,其實「無綹不成花」,繁復的花紋圖飾,其實經常是用來掩飾裂紋和其他瑕疵的。

光身件相比雕花翡翠來說,對材質本身的「種」和「色」要求都更高,因此,頂級的翡翠,基本上都是「光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