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找到(續)(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71 字 2022-10-04

等劉思哲為大家點了菜,王小月就催促道:「你還等什么啊,快點把東西拿出來吧!」

「小月,沒想到你也有心急的時候啊!」劉思哲邊把東西拿出來,邊笑道。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說到這里,王小月揚了揚拳頭道:「不過一會如果東西不好,那別怪我不客氣啊!」

「如果東西好,你給我什么獎勵啊?」劉思哲笑嘻嘻的問道,不過他那副賤賤的表情,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他心里肯定想的不是什么好事。

楚琛輕敲了敲桌子,笑著說道:「喂!注意點形象,別忘了我們還在這里呢!」

楚琛這么一說,劉思哲臉皮厚到沒什么,不過王小月就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於是就狠狠的踩了劉思哲一腳,痛的劉思哲那個呲牙咧嘴,那模樣看得其他人是暗笑不已。

過了片刻,劉思哲把剛才買的東西從盒子里拿了出來,得意洋洋的說道:「你們猜猜,這東西是什么年代的?」

王小月白了他一眼,道:「看都沒看,我們怎么知道這東西是什么年代的?」

楚琛仔細看了一眼,隨後就說道:「這不會是永樂的吧?」

「琛哥,你怎么知道的?」這下子換劉思哲有些驚訝了。

楚琛呵呵一笑道:「你這可是甜白釉的僧帽壺,只要對釉色和器形有所了解的人,不想到永樂都難,而且看你高興成這個模樣,結果還用我多說嗎?」

甜白瓷是在元代樞府器的基礎上展而來的,因永樂時期的白瓷色調恬靜柔潤,在視覺上給人以「甜」的感覺,故稱「甜白瓷」。

明代黃一正所撰《事物紺珠》中載有「永樂、宣德二窯內府燒造,以鬃眼甜白為常」之句,此後「甜白」稱謂沿用至今。

而僧帽壺造型源於藏傳佛教使用的金屬器皿,瓷質制品始見於元代的青白釉瓷。明之永樂、宣德時期,漢藏文化交流頻繁,朝廷曾命景德鎮御器廠燒造各類色釉的僧帽壺賞賜藏地高僧,其中以白釉和紅釉制品最為名貴,備受推崇。

兩相結合,確實就像楚琛說的那樣,一般對這些有所了解的人,都會先想到永樂年間。

劉思哲摸了摸鼻子,呵呵一笑,算是默認了。

旁邊的喬茜看了看眼前的僧帽壺,則有些好奇的問道:「這東西為什么叫做僧帽壺啊?」

「很簡單,你看這把壺,口部的樣子看起來像不像是喇嘛的帽子?」楚琛笑著解釋了一句。

喬茜一看還真是的,僧帽壺的口部看起來確實非常的形似僧人之帽,而此壺的名稱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琛哥,麻煩你幫我再看一看,怎么樣?」劉思哲嘿嘿一笑道。

「怎么,你好像沒底?」楚琛笑著問道。

「也不是說沒底吧,只是覺得有些不自信!」劉思哲訕訕一笑道。

「好吧,我幫你看看!」

楚琛呵呵一笑,看劉思哲這個模樣,應該是還沒從大前天的陰影中走出來,所以以八千塊錢買了只大幾十萬的東西,心里多少還是有些忐忑。

眼前這只僧帽壺為典型式樣,闊頸,鼓腹,瘦底,圈足。一側有流,前伸似鴨嘴狀。另一側有寬帶形曲柄,壺柄上下兩端均作如意雲頭形,以台階狀曲線構成寬邊僧帽式口沿,壺口後部有小圓系,可與壺蓋結繩相連。

此壺整體造型輕盈秀美,通體及足內均施瑩潤的甜白釉,釉色白如凝脂,素猶積雪,腹部暗刻纏枝花卉一周,紋飾流暢舒展,工藝精致細膩,布局清疏自然。圈足光滑細膩,可鑒胎骨之精,里外皆麗質非凡。

另外,頸部一周暗刻雙圈「永樂年制」四字款。一般永樂年間的僧帽壺是不帶款的,而這把僧帽壺卻帶款,因此顯得更加的珍貴。

此壺器形十分規整,胎質細膩,胎色潔白,胎體極薄,能映見手指螺紋,紋飾極精細,圓潤流暢,但肉眼難以看出,需借光透視才可以看見。

而楚琛看過紋飾之後,又把僧帽壺對光斜視,用放大鏡可以看到釉面滿布極細的小孔,俗稱「棕眼」,並呈現出似乎難以覺察的橘皮紋,由於孔眼細小緊密,它們與釉內的微小氣泡使光線散射,從而產生一種特別的柔和感。

這種非常獨特的現象,正是區別甜白釉和其它窯廠白瓷的一個典型特征,當然,如果是贗品,這種特征也肯定是很難表現的出來的。

接著,楚琛又把此壺其它的細節查看了一番,從種種特征來看,確實是一件真品無疑。

而且這把僧帽壺外表膩白瑩潔、刻工精雅流暢,視覺效果恬美悅目,就以此來說,此壺已經是一件不凡之作了。而且這把壺還帶款,因此,此壺可謂是一件珍罕之作,頗為難得。(未完待續。。)

ps:今天熱的身體有些不舒服,還有一章估計明天才能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