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競爭(上)(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3058 字 2022-10-04

「不是!不是!趙總,我真不是這個意思!」牧天光焦急的連連擺手道。

「行了行了!」趙齊瑞不耐煩的揮了揮手道:「你現在去把那個什么楊總的資料給我!」

「這……」牧天光對此多少有些猶豫,畢竟那張請帖是他發的,楊總是他請的,到時候如果趙齊瑞真的報復,那楊總肯定會把帳算在他的頭上。

「怎么,你這是不肯嘍?」趙齊瑞冷笑了一聲道:「行,這事我會記在心里的!」

看到趙齊瑞這樣的態度,牧天光心里頓時有些發毛,本著即使得罪楊總也不能得罪趙齊瑞的想法,他連忙說道:「行行行!我馬上讓人去把他的資料整理好了給您!」

說完,牧天光也顧不上其它,告辭之後,就去准備資料了。

等到牧天光離開之後,趙齊瑞嘆道:「人算不如天算,關鍵時候。老天爺就喜歡看到好事多磨啊!」

楚琛呵呵一笑道:「不管怎么樣,咱們到時盡力而為就行了!」

趙齊瑞笑著點頭道:「對!我到不相信,我還拼不過那個小矮子!……」

過了片刻,侍應就來通知他們,接下來半個小時。可以去觀看今天的拍品,半個小時後,本次拍賣會就會正式開始。

既然如此,眾人站起身來,跟著侍應走到了放置拍品的那一邊。

那些拍品此時正被放在一個個裝飾過的小型餐車上,每個餐車旁邊都站著一個侍應。其中幾位侍應正虎視眈眈的盯著鑒賞拍品的人,生怕那些拍品出了意外。

楚琛他們隨手從侍應那拿了一副白手套,戴上之後,先是來到放置甲骨和經文的餐車前,畢竟主這可是他們這次的主要目標,總要先驗過真偽才行。

甲骨文的價值和意義其實不必多說。特別是像眼前這十塊甲骨,個頭大,字跡多,可以說塊塊都是珍貴的國寶。但正是因為甲骨的價值如此之高,市場上贗品也是眾多,特別是有些高仿,很能迷惑人的眼睛。

一般來說。甲骨的辨偽,主要在於三方面。

第一是看材料,就是看骨頭到不到代。骨頭成為化石,需要幾十萬年甚至上百萬年的時間,夏商時代至今不過三四千年,骨頭離「化石」還差得很遠。但是,無論是顏色還是形狀,甲骨文的骨頭和新骨差別也是十分明顯的。

楚琛把十塊甲骨一一仔細看過,從骨頭的顏色、包漿、土沁、質感、重量等等方面都可以確定是真品無疑。

第二是看刀口。就像楚琛眼前的這十塊甲骨上的文字,刀口都非常銳利和利落。因為當年都是在新骨上刻字的。而新骨都很有柔韌性,楚琛手中的甲骨上的甲骨文的字口特征,都是新骨的字口特征,尖銳,可以彎曲。可以呈直角。

不僅如此,由於骨密質里肯定有脂肪,骨松質里都有骨髓,這些東西都會自然地滲進刀口里面,所以,楚琛可以明顯看到刀口里也有油性和包漿。另外,古人是直接在骨頭上練字的,所以甲骨文也有一種很獨特的韻味。

而現代人從小到大都是在紙上練的字,因此,不說其中的韻味,就算是字型、布局就很不一樣。

最後一點,古代的甲骨是用來占卜時用的,當時的占卜可是非常神聖的一件事情,因此,占卜用的骨頭當然也很重要,甲骨文中,就有某某進獻甲骨的記載。

因此,楚琛仔細辨識不難發現,每一塊甲骨都有明顯的加工痕跡,既要對骨頭進行切割,又要對表面進行處理,這些特點,很難有仿品能夠做的到位。

另外,加工骨頭的時候,骨頭里面的脂肪和骨髓肯定會滲出來,這樣經過幾千年時間的自然演化,其獨特的特征也不是作偽者那么容易就能仿制出來的。

最後,楚琛又仔細觀察了其它的細節,證實這十塊甲骨確實都是真品無疑。

證實了這些甲骨都是真品之後,眾人又來到放置經文的地方,把一百多本經文都一一檢查完,發現同樣也都是真品。這讓楚琛都高興之余,也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它們都帶回國。

只是這其中的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場的基本都知道那些甲骨和經文的價值,可以說每個人都想把它們都收入囊中,而且這些人最少也都是千萬富翁,家產幾億甚至幾十億的也不鮮見。

更別說,昭田常介看到這些甲骨和經文時,那兩眼發光的模樣,接下來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就不用多說了。

半個小時的時間看起來多,但楚琛他們鑒定這些甲骨和經文的時間,都要將近二十分鍾了,剩下還有三十多件拍品,如果要仔細鑒定的話,十分鍾的時間肯定是來不及的。

於是楚琛他們連忙分散開來,找到自己中意的東西看了起來。

楚琛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個胡人馭駝燈,這個銅燈由底座上的駱駝、騎在駱駝背上的胡人及被擎起的燈盞組成。<"駱駝,四肢修長,身姿穩健,溫馴和順。一胡人雙腳後夾端坐於駝身,雙手穩穩地握住套接燈柱的環。中間著插著燈柱和圓形燈盤。

胡人面龐滾圓,顴骨高突,兩頰瑩潤,雙目細長微上挑,寬鼻闊口。為北方游牧民族典型相貌特征。

從高大憨厚的駱駝以及胡人習於駝背生活的姿態之中,都可以看出其散發著濃郁的草原風情。整個青銅雕塑構思奇巧,制作精致,底座、駱駝、人物與燈柱、燈盞渾然一體,為典型的戰國時期的工藝。而且兩千多年還能夠保存的這么完好,也算頗為難得。

不過。這個胡人馭駝燈雖好,但吸引楚琛注意的,卻並不是銅燈本身,而是托盤里面,被一些雜質掩蓋起來的一層油性物質。這層油性物質透明而且無味,就像是個透明的果凍。擺放在這個明顯是出土的銅燈里面,明顯就是眼前這個銅燈的燃料。

只是,燭油能夠從戰國保存到現在,實在有些令楚琛難以置信,而且,這種燭油還如此的特別,他一時間有些想不出。這層物質到底是什么東西。

不過時間緊迫,楚琛實在沒多少時間耗到這個銅燈上,用異能辨識了真偽之後,就向旁邊走去,不過剛走幾步,他的腦中就靈光一閃。

「難道,這層東西是史記中記載的人魚油?」

《史記》中講到秦始皇的陵墓時,有這么一句話:「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用人魚膏制作的蠟燭可以長久不滅。近乎永恆。

這里說的人魚膏,顧名思義是用人魚熬制成的油膏。但人魚是指什么魚呢?《史記集解》引徐廣語雲:「人魚似站,四腳。」但這句話實在太過模糊,根本不能以此話推斷出到底是人魚到底是什么東西。

有人說「人魚」就是俗稱的「娃娃魚」,而又有人說人魚就是指的鯨魚。但兩種說法都有漏洞,所以這「人魚」到底是什么魚,實難斷定。

而且,這人魚油雖然名氣很大,但從古至今都沒人見到過實物,而剛才那燈盞中的物質,楚琛認為最有可能就是人魚油,因為除此之外,他還真不知道哪種燭油,能夠從戰國保存到現在。

當然,這一切也不過是楚琛的猜測而已,至於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人魚油,還需要驗證一下才能證實。而驗證的方法也很簡單,點燃試試就行了,只是眼前肯定沒有這樣的條件。因此,他也只能一會把銅燈拍下來再做打算了。

接下來,楚琛本來是打算看看看前的一只粉彩燈籠蓋瓶,不過他卻注意到,前面有好些人都圍在一個拍品前,其中就包括那位島國人昭田常介,而且這位島國人的眼中充滿了炙熱之情,那模樣好像要面前的東西給吞了一般。

這讓楚琛很是好奇,於是連忙走到了那邊,伸長了脖子一看,才發現原來居然是一只曜變天目盞,這也難怪昭田常介會是如此神態了。

這曜變天目盞其實就是建盞里面的一個種類,島國人對喝茶非常喜愛,相應的,作為專門用來喝茶用的建盞,他們也是情有獨鍾,特別是其中的曜變天目盞更是被他們奉為「國寶」。

何為曜變天目盞?簡單的理解,就是窯變的天目盞。

成書於十六世紀前期的《君台觀左右帳記》中,把建盞珍品劃分為若干等級,其中將「曜變」列為「建盞之至高無上的神品,為世界所無之物。」

所謂「曜變」,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著許多不規則的圓點,圓點呈黃色,其周圍煥發出以藍色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因此而得名。曜斑廣布於建盞的內壁,並隨所視的方向移動而變化,垂直觀察時呈藍色,斜看時閃金光。

由於「曜變」燒成難度極大,故傳世量非常少,僅在島國收藏有四件,而其中三件被定為「國寶」級文物,一件被定為重要文物。(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閱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