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續)(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43 字 2022-10-04

楚琛聞言連忙邊說邊湊了上去:「都是造反錢?有沒有篆書版的?」

這「昭武通寶」是清代康熙年間鑄造的一種錢幣。為何叫做「造反錢」?是因為這種錢幣是吳三桂鑄造的。

當年,吳三桂初鎮雲.貴,由於軍事、政治與經濟的需要,急需大量經費。吳三桂為此曾上奏朝廷請求就地鑄錢,但未獲康熙批准,而是將寶泉、江寧所鑄銅錢供給滇南,但由於路途遙遠。不能及時供應,嚴重影響了滇南的經濟展。

在這種情形下,吳三桂就利用轄區內的資源私鑄銅錢。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反清後在衡.州稱帝。改元昭武,鑄行「昭武通寶」年號錢。這也正是「造反錢」的由來。

清廷平定三藩後,雖然曾經兩次下令收繳『造反錢』,但由於種種因素,「昭武通寶」錢一直流通到清末。

「昭武通寶」為仿明代錢幣舊制,其版式有小平,折五,折十型。小平楷書錢比較多,一般光背,背「工」比較多見,基本上不值什么錢,現在都論斤賣的。小平篆書的比較少,折五,折十型錢幣都是篆書大錢,背「一分」,篆文古拙。

其實,以市場價值來說,篆書「昭武通寶」的價值也只有1oo到2oo之間,這些錢對楚琛來說根本算不上什么,不過古玩收藏玩的是文化,如果只是向錢看齊的話,那楚琛還不如只做翡翠生意,那樣錢還來的快些。

吳叔笑著回道:「現在有二十幾枚小平篆書,另外折五和折十加起來也有二十多枚。」

「不錯啊!」

楚琛看到地上還有三分之一沒有整理,那么應該還能整理出許多來,於是就把書畫盒放到一邊,也幫忙整理起來。

四個人動手,度還是非常快的,不過楚琛回來的也比較晚,等他們把銅錢都分類好了,也到吃晚飯的時間了。

四人一起走到衛生間洗手,吳叔就笑著問楚琛道:「剛才看你抱著盒子,應該都是好東西吧?」

楚琛嘿嘿一笑道:「確實都是好東西,其中一樣東西,您肯定想不到!」

見楚琛這么說,吳叔覺得東西肯定不凡,頓時就大感興趣道:「哦!那一會吃過飯,我到要好好欣賞下了!」

「行……」

酒足飯飽,等收拾干凈桌子後,楚琛就把兩個盒子都拿了過來,此時吳叔已經等得有些迫不及待了。

他揮了揮手道:「小琛,你就別賣關子了,先把好東西拿出來吧。」

看到吳叔有些猴急的模樣,楚琛暗自一笑,隨後就把那幅《洛神賦》從書畫盒里拿了出來。

吳叔先是仔細觀察了卷軸的外表,就輕咦了一聲:「咦!是手卷啊!看上去應該是清早期的裝裱風格,而且還是大師級別的裝裱手藝!」

清代書畫裝裱在清前、中期和晚清兩個時期各具特色。手卷的裝裱形式繼續沿用仿宣和撞邊式、絹轉邊式、絹鑲紙套邊式、絹或綾鑲撞邊式等。絹轉邊式多用於引、畫心和跋尾尺寸不一或短小的手卷。

其分期特點也最明顯,清前、中期,絹轉邊較寬,約在2.5—3厘米左右,到晚清則變窄。仿宣和撞邊式在清中期和晚清時也有撞邊寬窄之分,但區別不大。

清前、中期的手卷尾紙較短,卷型較細;至晚清時期則尾紙加長,卷型比清前期、中期明顯變粗。這是清代裱手卷的特點之一。

清代手卷包一般用錦,天頭、隔水用綾。清前期、中期所用綿綾質地緊密,圖案比較清晰,多為雲鶴紋。晚清花綾除雲鶴外,還出現了鳳的紋飾,但質地疏松,圖案較為模糊。

清代姑蘇和淮揚兩地的裝裱技藝名馳全國,其中淮揚系善於仿古裝池,揭裱古畫。

這幅卷軸的裝裱風格為仿古裝池,手藝是異常的精湛,吳叔雖然對書畫鑒定並不在行,但他以前也是在博物館工作的,因此見識比較廣,一看就知道,這應該是清代淮揚系裝裱大師的作品。

看到居然是清早期淮揚系裝裱大師的作品,吳叔就覺得有些奇怪了,問道:

「小琛,這幅手卷看你的意思是撿漏撿來的?」

楚琛呵呵一笑道:「這幅手卷我花了四十五萬,以東西的價值來說,確實算是撿了個大漏。」

四十五萬的東西,有如此精湛的裝裱到並不是沒有,不過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作品特別出色,也不可能用這樣的裝裱,但這樣的話,就算東西的價值要不了四十五萬,但相差應該也不大,肯定談不上是撿大漏的。

這讓吳叔奇怪之余,就想到了一個可能:「小琛,難道這又是『畫中畫』?」

楚琛笑著說道:「爸,不是您想的那樣,您還是先看看再說吧,不然您肯定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的。」

「行,那我先看看……」

因為桌子上擺不下,吳叔也是一點一點看下去,不過,他只是看了一個開頭,就不禁愣住了,過了半響,他才張口結舌的問楚琛道:「小琛,你是意思是說,這真是趙孟頫親筆所寫的《洛神賦》?」

楚琛攤了攤手,笑道:「我認為應該是真跡,到底怎么樣,您還是先看看吧。」

吳叔點了點頭,連忙就拿起放大鏡湊上前去仔細觀察起來……

ps:祝各位朋友國慶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