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難楠才的郁悶(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49 字 2022-10-04

說完,他又把另外一只手把那只弦紋瓶的底也露了出來,兩相一對比,雖然並不明顯,但難楠才還是看出了其中的不同。這讓他不由皺起了眉頭,心中的信念也有些動搖起來。

有人或許會說,怎么難楠才之前就不知道對比一下?個中緣由還是因為他太相信爺爺給出的結論,根本不會相信東西是贗品,那自然也不會去比對。

雖然信心有些動搖,但難楠才對剛才楚琛所言,還是很不認同,他說道:

「楚先生,您剛才說,這樣的器胎,釉色應該是粉青色,但我沒記錯的話,南宋的龍泉窯的釉色才有粉青色吧?」

楚琛微微一笑道:「您應該也知道,元代的龍泉窯是從宋代發展而來的,因此,元初的時候,龍泉窯燒制的精美陳設類器物,薄胎厚釉,胎質精白細膩,多層施釉,釉色則以粉青為主……」

而之後,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大以及大件器物的出現,燒造技藝有了相應的演變。在胎釉工藝上,從薄胎厚釉的多層施釉改變為一次施成厚釉,運用器胚在釉料中浸泡的時間長短來控制釉層厚薄。

一次性施成厚釉既節省人力,降低成本,也節省了時間,縮短了燒成周期。由於薄胎厚釉成品率低,不能滿足日益增大的市場需求,器胎逐漸加厚,出現了厚胎厚釉。

為進一步提高成品率,以及器物裝飾的需要,釉層逐漸減薄,出現了厚胎薄釉。元代龍泉窯這個從薄胎多層厚釉到薄胎一次性厚釉,到厚胎厚釉,直到厚胎薄釉的過程,也正是窯場不斷增多,產量不斷提高,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的歷程。

楚琛接著解釋道:「如果說粉青色代表了南宋中晚期至元代早期龍泉窯產品的正色,那么元代後來較長時段的龍泉窯產品的正色應該是豆青色。」

「但因為元代早期龍泉窯的產品比較少,現在市面上的元代龍泉窯產品大部分都是豆青色的,這也使得有些藏友就覺得,元代龍泉窯的釉色一定要是豆青色才行。」

另外,從粉青色為主到豆青色為主的過程是和胎質以及釉層的變化同步的。粉青色是厚釉的產物,釉層的逐漸減薄,難以再現粉青如玉的風采。胎質的白度降低,釉料的些許變化,釉層稍薄的豆青也能呈現如玉的效果。

當然,類玉是青瓷的最高境界,從類玉的角度看,豆青釉的滋潤如玉的感覺絲毫不比粉青釉遜色。或許更有審美喜好的原因,豆青釉很可能更受當時人的歡迎。比如,明代陸容《菽園雜記》就有:「……凡綠豆色瑩凈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之說。

楚琛最後總結道:「所以說,龍泉窯的胎質是可以精白細膩的,但必是薄胎厚釉,釉色也應該是粉青色,但您這件石榴尊,胎看起來不說精白吧,但比起後期的元代龍泉窯卻要細膩的多,但胎厚不說,釉色卻又是豆青釉,這明顯是張冠李戴嘛!」

聽完了楚琛的解釋,難楠才就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顯然,他就是那種只知道元代龍泉窯釉色是豆青色的人,不過,他還是不相信自己的東西會是贗品,於是又想到了一個可能,就說道:

「楚先生,您也說過,釉色從粉青色到豆青,是個漸近的過程,那有沒有可能,我的這東西,正好是過渡時期的產物呢?」

「這個可能到不是沒有!」

楚琛說道:「但除了瓷胎之外,這件石榴尊,還有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釉,古器物釉色沉,釉面給人的感覺是『沉實』,而新仿品的釉面雖經做舊去火氣,但其總體感覺顯得有些『漂浮』,您這件瓷器雖然不明顯,但和瓶子對比一下,就能看得出來了。」

「第二是新仿品的器足無論如何制作,總有一種『潤澤』的感覺,而真品器里顯得『干澀』。這是因為在近千年的歲月中,胎土內的水份早已散去,而且胎土內部份物質發生『結構重組』,使得胎質看上去緊湊、結實而干硬。」

「最後是裝飾手法方面,刻、劃是傳統的瓷器裝飾手法,北宋龍泉窯多采用刻、劃裝飾。與前相比,元代龍泉窯的刻、劃多采用淺刻,以陰線為主,陽刻線入刀也較淺。」

「但這件石榴尊,雖然也是以陰刻線為主,但陽刻線入刀看起來就有些深了,關於第二和第三點,您對比一下應該也可以看的出來。」

在楚琛解釋的時候,難楠才就把兩件龍泉窯的器物,放在一起,對比了一下,除了裝飾手法沒有對比看來出來之外,楚琛說的前兩點,到是確有其事,但都不是太明顯。但就算如此,基本也可以證明,他的這只石榴尊肯定是贗品了。

這個事實,對難楠才的打擊很大,頓時就讓他的臉色變得很難看,隨後,他可能是接受了這個事實,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哎!都是我不好!當時我爺爺身體已經不太好了,我當時就不應該讓他鑒定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