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藍釉白龍罐(續)(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40 字 2022-10-04

「那我先看看,剛才沒看得太仔細。」

「應該的,應該的!」小郭連連點頭,他覺得楚琛的表現才是專家應有的態度,總不能說都沒有上手,就能說的頭頭是道吧?那不是胡說八道嘛!

其實,之前楚琛就憑借異能把這件藍釉白龍罐看了個通透,不過樣子還是要做足的。就這樣過了十來分鍾,他才開口道:「我先說幾點,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還請諸位斧正。」

接著,他就指著罐子的底部,介紹道:「先,就像這位先生剛才說的那樣,無論是胎體質地、足圈造型、修坯的刀痕和墊燒痕跡等非常地道。我認為僅從罐底判斷沒有問題,是元代真品。」

聽到這里,小郭的臉上當即就露出了笑容,那欣喜之色可謂溢於言表。不過,楚琛接下來的介紹,就讓他有些難以接受了。

「但我又注意到在該罐罐身靠底足部位有一圈橫向斷裂。顯然此斷裂處應是坯體的接胎部位。」

楚琛說道:「各位想必應該知道,元代的瓷器特別是這種罐子都是手工拉坯成型。由於當時用的『麻倉土』可塑性較低,所以一件器物需要分段制作。據我所知,因為拉坯過程是在高旋轉的「輪子」上,由下向上運動,所以接胎部位一般是在器物的腰部、肩部或者脛部,從未見過有接足圈的。此為異常現象。」

聽到這里,大家連忙向罐子底部看了過去,現確實有一圈不太明顯的接痕,這頓時讓小郭的臉色都變了,其他人的眉頭也開始皺了起來。

楚琛接著說道:「這件罐子上有兩種顏色的釉,底色為藍釉,龍紋部位是白釉。它的古代制作工藝應是先在制好的生坯上蘸一道藍釉,然後刻劃上龍紋,再把紋飾上的藍釉剔掉並填上白釉即可。」

「但我注意到該罐藍釉顏色深一塊、淺一塊不均勻,這是一般「蘸釉」工藝不可能出現的現象,只有「吹釉」或「塗釉」才會如此。此外底足胎釉結合部位呈高低不平的鋸齒狀,這也說明它不是采用「蘸釉」工藝,否則應為光滑平整的環狀痕跡。」

「元代瓷都瓷器的底釉都采用「蘸釉」工藝,不會采用「塗釉」工藝,更不會采用「吹釉」工藝。而且「吹釉」工藝是在清代以後才出現的,出現在這里,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說到這里,楚琛看到小郭的臉好像綠了,對此,他也只能暗嘆了一聲,接著說道:「我還察覺到該瓶白釉與藍釉結合部位的個別處有露胎現象。露出的胎骨呈白色,而且白度極高,它與底足胎色形成明顯反差。顯然罐身和罐底用的不同一種瓷土,罐底為元代麻倉土,罐身很可能為現代高嶺土。」

「再加上,足圈外壁有切削打磨痕。綜上所述,我認為該罐應為接老底的新作。」

楚琛的講解有理有據,而且這只罐子看上去也和他說的一樣,這種情況下,這件罐子實在沒了起死回生的可能。

這讓張哥他們全都很不好受,同時也對小郭表示了同情,畢竟這個年代,對普通人來說,二十萬還真不是個小數目。

很可能小郭一家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只藍釉白龍罐上。但現實卻如此殘酷,希望瞬間就給破滅了,這對小郭來說,應該是件不小的打擊。

正當張哥出言想安慰小郭幾句,並表示如果因此家里有困難,他們可以力所能及的幫下忙時。小郭的反應卻異常的激烈,他猛的從楚琛手中奪下了罐子,放到了盒子里,就匆匆的離開了。

邊走,他還邊大聲說道:「什么狗屁專家!眼力不行就別吱聲嘛!」

畢竟是一起的藏友,小郭的表現讓張哥他們多少有些尷尬。

過了片刻,張哥一臉苦笑道:「楚老師,真是抱歉,小郭他還年輕,而且他家的條件也比較普通,一時間估計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希望您能原諒一下他,等下次我一定帶他過來向您道歉!」

「沒關系,我也是年輕人,能夠理解他的想法,換作是誰,打了這么大一個眼,心里也不會好受的!」楚琛擺了擺手,表示自己不介意。年輕再加上心理承受力差,有這樣的表現一點都不奇怪。

「楚老師,您真是寬宏大量!」

剛才那位二十七八的青年向楚琛豎了豎拇指,隨後又說道:「楚老師,您能否說一說,剛才那件罐子到底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啊?」

「沒問題!」

楚琛笑著點了點頭:「造假者應該是先找來一件元代殘器的底足,再根據足圈大小配制一只罐身。為保證上下兩部分在釉燒過程中能收縮比例一致,需先將上釉前的罐身燒至瓷化。再根據罐身下部的直徑大小用砂輪切削磨足圈外壁使之相互吻合。」

「由於整個器物在釉燒前已經瓷化,所以只能采用「吹釉」或「塗釉」工藝。又因為瓷化後的坯體喪失了吸水率,所以釉面很難塗抹均勻,於是就形成了該罐罐身上的藍釉顏色深一塊、淺一塊不均勻的現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