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法華瓷(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59 字 2022-10-04

老者看了看楚琛,完全不明白,為什么這幾位會這么相信眼前這個年輕人,要說這是位知名專家,他還能夠理解,但這么年輕會是專家嗎?不過再看看楚琛,他又覺得楚琛有些面熟,這讓他一時又有些訝異,難道此人自己在哪見過?

想了片刻,老者也沒想起來到底在哪見過楚琛,也就不再多想,反正趙學義已經那么說了,到時就算年輕人也說自己的東西不對,總要講出理由來才行,不然他可不會善罷甘休的。

見楚琛拿起桌上的瓷器打量,方進波就有些好奇的問道:「齊大哥,這東西叫法華瓷嗎?我以前好像沒看到過啊?」

「這種法華瓷別說是你,就算我也沒遇到幾件,不過來歷我到可以跟你說說。」

齊保福呵呵一笑,就侃侃而談起來:「這法華彩又稱琺華或琺花,是我國民窯中風格獨具的陶瓷產品。它始創於元代,盛於明,主要產於晉省南部一帶,明代制品為最。」

「法華彩的裝飾方法比較特殊,它吸收了晉省壁畫所采用的勒粉彩繪。先在陶胎上用特制帶帶管的泥漿袋,好似一支裝滿泥漿的自來水筆,一邊擠壓泥漿,一邊在胎上勾勒凸起的圖案輪廓,然後用黃、綠、紫色釉料填上色彩,再經過低溫烘烤而成。」

「明代晚期以後,瓷都仿制的較多,然而用的是瓷胎。法華彩瓷器造型庄重大方、色彩濃艷、立體感強,這是它的特點。法華器的器型以罐和瓶居多,人物造像有為出眾-圖案以人物和花鳥為主……」

正當齊保福在給方進波科普的時候,楚琛對手上的這件法華彩大罐也是稱贊不已。

只見此罐高三十多厘米,口沿圓潤,短頸豐肩,鼓腹平底,腹下漸收。

此罐采用彩畫中的立粉技術,在瓷胎表面上用特制帶管的泥漿袋,鉤勒成凸線的紋飾輪廓,分別以黃、綠、紫軸料,填出底子和花紋色彩,入窯燒成。

該罐肩部繪一周如意頭紋飾,腹部以高士圖為主題,畫中高士及隨從青衣信步間,人物刻畫的惟妙惟肖,四周花草樹木襯托清閑雅致,足部飾花朵紋及變形蓮瓣紋一周。

此器凹、平、凸刀刻手法均施,線條勾勒有致,富有立體感。紋飾清晰細膩,用彩柔和,搭配合理、工藝高超絕倫,體現了其工匠的高超技藝。

如果以器物的做工來看,楚琛也不得不稱贊其是一件法華彩瓷中的精品之作,而且瓷都制作的法華彩瓷與晉省制作的陶胎法華瓷相比,前者存世量要更少,特別是這樣的精品之作,數量還要少上許多,因此尤為難得。

不過,讓楚琛覺得奇怪的是,這么好的一件法華彩瓷器,為什么吳叔等人會覺得有問題呢?

法華彩瓷器比較少見,他在吳叔那五年的時間里,就沒見吳叔收購過這種瓷器,因此,如果說吳叔他們三位之中,只有一位覺得不對,那還有可能是因為對法華瓷不熟悉,看錯了的緣故,但三個都覺得不對,那眼前這件瓷器八成就有問題了。

想到這里,楚琛把手上的這件瓷器,里里外外的看了個遍,這一看,還真給他發現了幾個問題。

首先一點,就是這件瓷器看起來老舊氣息不足,這並不是說瓷器看起來還有火氣,如果是這樣的話,別說吳叔他們,想必這件瓷器的主人也不會覺得它會是真品。

楚琛感覺到的老舊氣息,是一種歷史的韻味。

說起來,對一件真正的老瓷器而言,從它的誕生到現在,就是「由死而生」的一個過程,比如新燒制出來的瓷器就是「死胎」一個,但是經過了千百年的歷史磨煉,瓷器變得「有靈性」了。

有經驗的人應該會知道,一屋子新燒的瓷器,在夜深人靜時會發出輕微的「劈啪」聲來。楚琛覺得這就是瓷器「鳳凰涅槃」的一個過程。

現在文物造假,其實就是加速瓷器「由死而生」的這個過程,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不過假的就是假的,再怎么樣也不如自然來的逼真,無論做舊做的多么逼真,東西沒有經過歲月的洗禮,總歸會少了幾分歷史蒼桑的底蘊,而這一點,高手就能感覺的出來。

但這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楚琛覺得,應該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得吳叔他們就算覺得東西不對,也說不出具體的原因。

好在,楚琛除了看出瓷器缺少這種時間的痕跡之外,還找到了幾處工藝上的問題,不然他還真不好解釋。

看到楚琛把東西放了下來,趙學義就迫不及待的問道:「小琛,這件東西到底對不對?」

「這確實是一件制作非常精湛的法華彩瓷器。」

楚琛先是稱贊了一句,不提別的,從做工等方面來說,這件瓷器的制作工藝確實非常的高超絕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