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交流會進行時(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56 字 2022-10-04

大家對這個環節也已經很熟悉了,接下來,就有人站起身來侃侃而談,覺得東西是件真品。而當此人把見解說完,馬上又有人說了相反的意見,於是現場立馬就分成了正反兩方,各自發表著支持己方的看法,一時間場面分為激烈。

雖然楚琛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而且還有一位非常權威的老師,但老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師,況且古玩鑒定非常講究經驗,就算楚琛和劉老再厲害,他們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於是這場辯論會就成了楚琛查缺補漏的工具,一些獨到的見解,也被他牢牢的記在心里。

考慮到時間的關系,辯論的時間並不長,於是,等現場寂靜下來,大家的目光都看向自己的時候,許老就開始發表他的看法。

「大家應該知道,張希黃的雕刻技法奇妙、高超,即使在薄薄的竹皮上,他都能分出幾個層次。而且,除了高超的技藝之外,他的竹刻作品也刻意追摹文人畫意趣與界畫纖巧細膩筆致,畫面清雅、恬靜,且講究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

許老拿起那只筆筒,開始講解道:「張希黃作品中的山石與樹木刻法明顯地貫穿著繪畫的筆墨特征,一絲不苟。他的作品,工筆與寫意,幾乎達到了完美的結合。對張希黃而言,竹即是絹紙,雕刀就是筆,而青筠則是其要傳達的墨意,三者結合,藝臻至境。」

「張希黃作品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其刻劃之亭台樓閣,或依坡石臨空而立,或背靠山石,以奇峰為屏。前者山石常用披麻皴寫出,層峰重疊呈起伏逶迤之勢;後者山岩則以折筆勾皴法勾勒,平頂矩形,棱蹭疊突,層層疊架成高峻奇峰。」

「山石間常有夾葉樹、蟹爪樹、扇針松樹等多種寫法的樹木映襯其中,而人物只作簡約的點綴。畫面盡顯竹肌的留白處,上成無際藍天,下成江河碧水,構圖完美,獨步一時,、。」

說到這里,許老頓了頓,又接著說道:「那么,知道了張希黃竹雕的特點,咱們再來看看這件『希黃』落款的筆筒,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這只筆筒的雕工是不用多說了,確實非常的精湛,但我覺得還達不到張希黃的水平。」

「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家請看,這筆筒上的山石雖然也用的是披麻皴的技法,但在火候上卻要欠缺一些,另外,這此樹木的表現也略微繁瑣了一些,與張希黃的簡約有些背道而馳的意思。還有……」

許老把筆筒雕刻手法上的區別,跟大家介紹了一下,隨後又說道:「留青一法乃取竹材之筠,刻紋為飾,剔除紋外之筠,留竹肌為地。竹筠之紋飾,約略高於竹肌。竹筠為竹材之膚表,色杏黃,年久則顯蜜蠟黃。竹肌呈刷絲紋,愈久色愈深,漸近琥珀色。」

「因此,如果這件作品是真跡,那么就應該竹肌紅潤,色若琥珀,但明顯這只筆筒的材質,達不到這樣的要求。綜上所述,我覺得這只筆筒應該是清代中晚期的仿作,不過,雖是仿作,但雕刻技藝如此高超,也是分外難得。」

「像這樣的作品,我覺得很可能是當時名家的仿作,可惜的是,我在記憶當中沒有找到相應的名家,不然這只筆筒還可以增色不少。」

說到最後,許老有些遺憾的把筆筒擺回了原位,也不知道他是遺憾沒有找到真正的作者,還是遺憾這不是張希黃的真跡,或許兩者兼有吧。

許老覺得遺憾,那些認為東西是真跡的人,也同樣覺得非常遺憾。還有筆筒的主人更有些捶胸頓足的意思,哀嘆自己怎么就打了眼。

許老的講解,讓楚琛受益匪淺的同時,對於大家都信服許老的判斷也非常羨慕。當然,這一方面,是由於許老講的面面俱到,他們反駁不了,另一方面,許老常年積累下來的威望,也讓大家對許老的判斷沒有一絲懷疑。

要說,就憑楚琛現在的水平和他的強聞博記,做到許老剛才的表現也還是可以的,但就是因為他的聲望太低,講的再好,最後也難免沒有人懷疑他的判斷。

當然,楚琛現在只是稍稍有些羨慕而已,他相信,長此以往,隨著大家越來越了解他的鑒定水平,用不了多久,他的聲望應該就會匹配他的實力。

接下來,十數件寶物陸續登場,有犀角槎杯、宋代古玉、唐代青銅鏡,以及名家字畫、明清青花等等。

這些器物之中,有真有假,其中真品全都是與會者參與斗寶的藏品,而幾件贗品之中,除了許老他們故意拿出來的之外,另外也有與會者的藏品。當然,這幾件贗品無一例外都是仿的很逼真,不然許老他們也不會拿出來讓大家探討了。(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ps:感謝「hypp1014」投的月票!

「翻不起浪」的打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