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磁州窯中的官窯?(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73 字 2022-10-04

楚琛微微一笑道:「許老,我說的不一般只是猜測,可並不能當真的。」

許老笑道:「沒關系,你直說就行了,只要不是胡亂猜測就行了嘛!」

「行,那我就說說我的看法,不對之處還請您老幫忙斧正!」

楚琛向許老抱了抱拳,接著就說出了他的想法:「我覺得,這制作這只梅瓶的窯口,應該是磁州窯中的官窯……」

說到這里,站在旁邊的吳可就打斷道:「阿琛,不對吧,磁州窯不是民窯嘛,怎么還有官窯?而且如果是官窯的話,怎么當時的文獻里也沒有相應的記載?」

「所以我才說是猜測嘛!」楚琛攤了攤手,笑道:「不過,我這么猜測,也是有依據的。」

「什么依據?」許老問了一句。

楚琛笑著解釋道:「歷史上最早記載磁州窯的文獻是明代洪武年間曹昭《格古要論》,不過磁州窯到底是什么時候開窯的,曹昭沒有說。直到在清代的文獻中,磁州窯才被提到北宋年間,但到底是民窯還是官窯,也並沒有提及。」

「不過,在明代的文獻中,有記載說,磁州窯有『官窯四十余所,歲造磁壇納於光祿寺』,另外在《大明會典》還有磁州窯上貢數量的記載,年貢皇家瓶、壇達一萬多件。」

「在這里,我要解釋一點,文中的『光祿寺』即光祿寺卿或光祿卿,這個官職是明代專掌皇室酒禮善饈之事,宋代並沒有,但宋代雖然沒有這個職位,皇家總是要喝酒的。」

「要知道,北宋汴京,燈紅酒綠,皇室日日,夜宴歡歌,需要大量的酒和盛酒瓶、壇。逢年過節,壽誕喜慶,皇室貴冑還要相互饋贈酒。有文獻記載,皇室貴冑遇節慶日饋送酒一次多達九百余瓶。可見北宋皇室用酒之多無從計算。」

「那么,問題就來了,如此多的酒,其所用盛酒瓶、壇都是哪個磁窯生產的呢?我認為當時必定有一個生產高檔酒瓶、酒壇的皇室的御用瓷廠。」

聽到這里,吳可就開口問道:「阿琛,你的意思是說,北宋的磁州窯也像是明代的磁州窯那樣,有一部分窯口是專門用來給皇室制作酒器用的嗎?」

「這一點,因為沒有文字方面的記載,所以並不好確定,但我推測當時的磁州窯有一些窯口是官窯還是很有可能的。」

楚琛解釋道:「眾所周知,北宋官窯有五大名窯,這五大名窯器,多為成設器,文房用器,瓶、壇之類極少,大型瓶、壇就更少。再說,對北宋五大名窯器,宋史並無記載,最早的記載是見明代宣德年間的《宣德鼎彝譜》。那么,北宋皇室御用酒瓶、酒壇,在北宋無文獻記載也就不足為怪了……」

接下來,楚琛把為什么他會認為北宋的磁州窯有一部分是官窯原因,娓娓道來,聽得許老和吳可連連點頭。

說到最後,楚琛長嘆了一聲道:「可惜的是,北宋的年代太短,又因為戰亂,把當時的一些資料也毀掉了,不然說不定能夠找到磁州窯在北宋時期也有官窯的證據。」

許老微微一笑道:「歷史嘛,就是擁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正是因為這樣,咱們的文物研究才有樂趣,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事事都文獻記載,那我們干嘛還要花大力氣研究?」

楚琛笑著點頭道:「這到也是!」

這時,吳可有些好奇的問道:「阿琛,既然北宋磁州窯有官窯是你的推測,那你怎么會認為這只梅瓶會是磁州窯官窯的作品呢?」

「先你要知道什么是白地黑釉剔花技法……」

楚琛先是把這種技法介紹了一遍,接著解釋道:「這種工藝工藝難度在於,先要有定型紋樣,再用剔,刻,劃工藝相結合技法。這要求工匠有極高的熟練技術,在半干的化妝土上作畫走刀如飛,用刀如筆,剔刻自如,劃刻嚴謹。如宣紙上作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而後還要用大匣缽裝瓶陶治。」

「在差不多千年前的北宋,工匠能造出如此霸氣規整的大酒瓶,其難度,制作成本,絕對不是民窯能夠辦到的。它的使用者,也應該只有皇室貴冑,不然尋常百姓人家怎么可能有錢買的起這樣的瓷器?」

聽了楚琛的解釋,許老不禁叫好鼓起掌來:「好!有理有據,我到不相信,老於他們看到這只梅瓶後,還能信誓旦旦的說,北宋磁州窯一定沒有官窯存在!」

楚琛聞言就說道:「於老,雖然我也覺得這樣的梅瓶應該是官窯所作,但光憑我一張嘴,也不能就此證明啊!」

許老揮了揮手:「證據嘛,以後肯定會現的,咱們平時就應該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哪像老於他們幾個老頑固,說什么沒有關鍵性證據,一定要怎么怎么樣。他們這么做,完全就是一刀切嘛!」

看到許老碎碎念的樣子,楚琛覺得好笑之余也不能多說什么,畢竟這是人家老前輩們的爭鋒,他插一腳算什么?(未完待續!

ps:925、926為24號欠的章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