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下鄉尋寶不容易(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2289 字 2022-10-04

武仁民聽了覺得有些奇怪:「怎么。這可是妝花雲錦,三萬還貴啊!」

汪明才說道:「這雖然是妝花,但其實是芙蓉妝。」

武仁民聞言有些不驚訝:「這和妝花有什么區別?」

汪明才解釋道:「芙蓉妝,也是在緞底上起彩色花紋,但配色上不如通常妝花和金寶地那樣復雜,在同一段上下左右相鄰的兩個單位花紋一樣,而配色也一樣。只是在全件料子上分出幾段不同的顏色。」

「所以制織的速度也比較快些,過去象這種織法的妝花,花樣多用芙蓉花,因此叫做『芙蓉妝』。後來雖不用芙蓉花,凡是這種織法的織物。仍叫『芙蓉妝』。你這匹雲錦,就是用的這種織法織制出來的。」

「另外,最重要一點,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這匹雲錦應該是最近幾年制作的,楚老板,我說的對不對?」

楚琛點頭道:「確實如此……」

說到這,他就解釋了一下這么判斷的依據。

聽到最後。武仁民的臉上的肌肉不禁抽搐了一下,過了半響,他才郁悶的說道:「難道鄉下真沒什么好貨了嗎?」

「到不是說農村一件好東西都沒有。但好東西少,一般東西多。」

汪明才說道「許多人都以為,農村還藏著許多好東西,他們一般都覺得,農村受在那段特殊時期受到的沖擊小,很多東西還在。其次。農村的古董早已從地主家轉移到貧下中農手里,農民不識貨。要價低。還有,農民老實。不會做假,從他們手里能買到真東西。」

「因此,很多人不辭勞苦地往農村跑,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要去。覺得那里很可能還藏著寶藏。老武,你應該也是這么想的吧?」

武仁民訕訕一笑道:「我是這么想的,不過這么想也沒什么不對吧?」

「錯!大錯特錯!」

汪明才直接否定道:「我否認,我以前也是這么想的,但實際情況,和這些理由大相徑庭……」

接著,汪明才就把他的認識給武仁民介紹了一下,楚琛聽了也深以為然。

要說,誰也不敢否定農村有官窯瓷器的存在,也確實有人在農村買到一件汝窯瓷器,發了一筆大財,但事實上,就像汪明才說的那樣,農村不是沒有東西,但好東西少,一般的東西多。

鄉下的地主老財多數都是周扒皮一樣的人物,他們家的地下可能埋有金子,但不大可能藏有古董,要他們花錢去買古董,可能性確實有,但難度比較大,畢竟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而且在他們心里,想要保值還是金銀來的實在。

這些地主老財家中沒有古董,貧下中農手中自然不會有古董。這是大多數的情況,個別特殊的情況也是有的。一些官宦世家、書香門第確實是有東西的,這些家庭的名氣大,上面早知道了,怎么可能還會分給貧下中農?

另外,農村的東西一般不會便宜,為什么?因為咱們國家的農民太窮了,他們認為值錢的東西可能就只有那兩只壇壇罐罐,他們就指望它了,能很便宜地賣給你嗎?問他買的人越多,他越不敢賣,要價就越高,因為他根本不懂得這件東西的真正價值,他只好往上猛抬價,才免得吃虧。

當然,楚琛也不能否認,在*十年代那會,農民因為沒見過什么市面,把東西便宜賣了,但現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隨著電視和網絡的慢慢普及,古玩賣出天價的消息,基本上大部分人都知道了,農民也不傻,他有東西,怎么可能會便宜賣掉?

楚琛這幾年認識不少愛跑農村的鏟子和收藏家,他們都沒有大的收獲,有時候買的價錢還挺貴。不信,你到鄉下去買一只民窯碗,保准比城里地攤上的貴。這是因為,那些農民不認識官民窯之分,於是民窯的價格,就照著電視上的官窯出了。

當然,因為農民不認識官窯,如果他家正好有官窯,也確實有可能便宜點賣掉,這種事情,楚琛也遇到過兩三次,但就像前文說的那樣,農民家很少會有官窯的東西,楚琛能夠遇上兩三次,已經算是運氣很不錯了。

最後一點,越是偏僻的地方越不要去。越偏僻的地方越窮,越窮的地方越沒有值錢的文物古董,就算地主老財,一般也都屯的是糧食和少量的金銀,這是不用懷疑的。試想,那個地方的人過去窮得連褲子都買不起,會有錢去買古董嗎?

另外,像這種地方,安全還需要特別注意,人一窮,為了錢很可能什么事情都干的出來,你到處問人家買古董,別人就會認為你帶著很多錢,難道你不考慮你的人身安全嗎?到最後,別古董沒買到,最後反而把錢給丟了,錢丟了還能賺回來,萬一把命也給丟了呢?

聽到最後,武仁民就說道:「老汪,你的話確實有道理,但不說別人,梁老板也是去農村收貨,才發家致富的吧!」

「那也不看看,梁老板去農村收貨是什么年代。」

汪明才說道:「他八十年代開始去鄉下收貨,當時還不敢明目張膽的收,怕被別人逮起來,直到85年之後,大家的思想都解放了,他才放下了心,但其中的辛苦你根本都想不到。」

「而且,好景不長,到九十年代那會,一些無良之人大肆制造贗品,更有一些無良之人,把假貨運到農村,放到農民家里,放到老實巴交的土改根子家里,放到生活貧困的地主家里。」

「然後編一個故事,叫土改根子或地主背下來,給他們說一個價,沒有這么多錢不能賣。接著請君入瓮,就等著城里的收藏家們來了。當時,梁老板也吃過好幾次虧,不信下次有機會,你也可以親自問他一下。」

武仁民聽到這,還是有些不死心,說道:「老汪,那你不也時不時的往鄉下跑嗎?」

汪明才笑著說道:「我確實時不時的往鄉下跑,但我早就不當鏟子了,我去鄉下都是有線人通知了才過去的,你以為大搖大擺的就過去啊,不踩地雷才怪!你不信問問楚老板,他會不會在沒有線人通知的情況下,自個去農村看貨?」

見武仁民看向自己,楚琛就接過話道:「如果沒線人或者熟悉的朋友的話,我確實不敢往鄉下跑,不然很有可能中了『地雷』。你要知道,咱們搞收藏的人都比較聰明,埋地雷的人似乎更聰明。」

「比如說,你這里不是黃賓虹的家鄉嗎,他就把仿造的黃賓虹早期的畫當作地雷,放到農民的家里,這個農民,如果你去調查的話,他的祖上還真和黃賓虹有過來往,而且那些畫看起來還煞有其事,不一小心就中了雷。」

「除此之外,埋地雷者還懂得對症下葯,一個地區有些什么收藏家,喜歡些什么東西,他們早已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准備好特制地雷,一炸一個准。不信,你可以做個實驗,你跑到一個陌生的農村去,擺出一副財大氣粗的樣子,指明要瓷器或者什么東西。」

「第一次,你看不到東西,過半個月,你再去,可能就看到一點小東西。你搖搖頭,說這東西太低檔了。半個月後,你第三次去,保准你能見到明清時期的官窯,甚至連宋代的五大官窯,他都可以給你弄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