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揭二層(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2040 字 2022-10-04

「好的,好的……」老常連連點頭,卻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見此情形。大家實在想不明白老常這是怎么回事,到是項發財腦子快,馬上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系,笑罵道:「你這家伙就放心好了,我不會占你多少便宜的。」

「好咧……」得了項發財的承諾。老常就匆匆出門拿東西去了。

等老常走出大門,項發財就冷笑道:「這家伙心眼就是多,如果不是不想多煩,我非折了他的老骨頭不可。」

段學峰點了點頭:「確實,老常這人十成話只能信一成,一會畫來了。可要小心一點,別著了他的道。」

項發財聽了這話,馬上想起來,楚琛好像主攻的瓷器和玉石這兩大類,再加上書畫是古玩眾多類別中最難鑒定的。楚琛能行嗎?想到這,他不禁有些擔心起來。

楚琛看到項發財的神色,沒一會就想出他是怎么想的,就說道:「項總,虛谷的書畫特點,我師傅也跟我詳細介紹過,而且他那就有好幾幅虛谷的作品,鑒定方面我還是有些心得的。」

項發財聞言心里大松了一口氣。哈哈一笑道:「楚老師,您不用多說,再怎么樣。我也不會不相信您嘛!」

楚琛聞言稍稍謙虛了幾句,心道,就你剛才那模樣,信你的話才怪!

閑聊了幾句,老常就拿著一只書畫錦盒走了進來。

大家把桌子清理了一下,老常就把畫從盒子里拿出來展開。大家連忙就向畫作看了過去。

虛谷師古而不泥古,堅持獨創。以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贏得了崇高聲譽,成為晚清「海派」畫壇傑出畫家之一。

這一幅梅鶴圖就充分體現了虛谷的用筆特點。梅樹始以濕筆淡墨寫出。後以干筆復加勾點,線條斷續頓挫,筆段而氣連蒼勁而松綉形成清虛的韻味。梅花以圓筆勾畫,瓣似珠玉,稚拙古朴。

鶴用筆極簡用濃墨寫頭尾羽。畫面設色清淡,鶴頂卻以朱紅重色點醒,使整幅畫冷俊之中又富變化,質朴而又耐人尋味,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好畫。

不過,楚琛看到這幅畫的時候,就不禁一怔,因為這幅畫居然和劉老收藏的一幅虛谷的《松鶴圖》至少有九成以上的內容完全相同,布局更是完全一致,而且居然連題識以及鈴印的內容和位置都一模一樣。

你說要題識和鈴印一樣,那還有一定的可能,但位置一樣,那就太扯了一點了。要知道,創作一幅畫是有偶然性的,又不是復印機,兩幅作品除了一些地方之外會一模一樣,這明顯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兩幅作品中不用說肯定有一幅是贗品,當然,就憑自個兒師傅的眼力,楚琛肯定傾向於眼前這幅畫是贗品。

於是,楚琛拿出放大鏡一點點的對眼前這幅畫仔細觀察,沒一會就發現了其中的破綻。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這幅畫其實並不算單純的贗品,而是一幅「揭二層」。

何為「揭二層」?其實就是古書畫作偽的一種手法,多是裝裱師所為。因其將畫心揭為兩層,而畫心是命紙中的靈魂,所以也叫「魂子」,剩下的,就是足能以假亂真的「混子」。

在「開刀」之前,作偽者往往先看書畫所用的宣紙。明清以來,書畫常用宣紙。隨著花鳥畫的迅速發展,以及書畫家多喜用粗筆濃墨、大寫意的技法,所以明清時期的書畫多用厚紙,即「夾宣紙」。所謂「夾宣」,即重宣,為兩層合一的宣紙,如「玉版宣」一類。這種紙韌性好,做厚容易,做薄很難。

另外,宣紙在制作時,先做極薄的一層,然後根據需要可加層。所以一般普通的宣紙有兩三層,「夾宣紙」會有四五層之多。由於宣紙用墨極易渲染,幾乎每層都可以浸透,故明清時期名家書畫一經商人之手,常有商人設法揭二層。

除了紙張之外,作偽者還要看書畫原作的用墨濃淡。因「揭二層」采用的是一分為二的方法,所以要看原作的用筆是否濃厚、是否力透紙背,所以生平偏好使用濃墨大肆渲染的書畫作品往往是「揭二層」的受害者,如近代的「海派」書畫家。

像虛谷喜歡用枯筆焦墨,並於側逆中求方正,他的作品就很受「揭二層」作偽者的喜愛。

除了以上兩點,還要看原作的全貌。

由於宣紙中含有大量纖維等雜物,所以原作中的一些筆墨肯定會表現出因纖維等雜物受阻而墨色對命紙的沁染會存在空隙,這往往表現在無論是花葉還是題跋,都有或多或少的有線狀空隙,使得原作存在若隱若現、絲絲縷縷的缺失感,但這不影響書畫所表現的意境。

另外,原作中的筆墨本來就有濃淡之分。一旦被揭二層,不論是第一層還是第二層,其書畫筆墨的濃淡渲染、墨彩暈散的特點就不突出,會顯得單調呆板。所以,作偽者必須將原作意境爛熟於心,等完成「揭二層」後,要將第二層偽作進行美化全色。

之前楚琛看到劉老所收藏的《松鶴圖》時,劉老還感嘆說,畫的筆墨有些太淡了,不太像是虛谷的風格,正是如此,那幅畫才會被當作是贗品,被劉老撿了漏。現在看來,其實正是受了揭二層的影響才導致的那種情況。

如果書畫滿足上述三個條件,便會有作偽者對其「揭二層」。

從工序來看,「揭」只是其第一步,但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等揭完之後,作偽者便會對照上一層書畫的畫意,在下層紙上做一些補筆、重新填墨、潤色、裝裱、加蓋印章,有些是在原作印泥輪廓處依照原樣畫出印章,再用舊紙、舊綾精裱而成。

眼前這幅畫應該就是這么做的,可能是有些地方沒有力透紙背,因此,這些地方才和原作並不相同。

楚琛看完了這幅作品,不由暗贊了一聲,剛才說過,作偽者必須將原作意境爛熟於心,等完成「揭二層」後,要將第二層偽作進行美化全色。

而這幅畫的作者,可以說是此道高手,如果不是楚琛早就看過那幅原作,肯定會以為,這幅畫是虛谷的真跡,因為無論是用筆還是意境,簡直太像了。

可惜「揭二層」就是一種書畫的作偽方法,就算那作偽者畫的再好,也不能否認這幅作品是贗品的事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