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章 令人疑惑的青花瓶(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44 字 2022-10-04

比如說,一只竹雕筆筒,雖然是晚清時期的作品,制作者也不過小有名氣,但筆筒表現出來的雕刻水平卻相當的精湛,並不輸於一些大家。

也許有朋友會問,既然如此,那為什么制作者還是小有名氣呢?道理也簡單,就像有些人畫家偶然之間來了點靈感,畫出了一幅超水平的畫作一樣,這只筆筒也是制作者超水平發揮之作,也許在他生平的眾多作品之中,像這種水平的就只有這么一件。

因此,像這樣的作品,礙於制作者的名氣,價值可能不高,但收藏價值以及升值潛力還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蘇一林這里還有一只相當少見的魯.山窯花釉大罐。

魯.山花釉瓷器是中原地區在唐代時期瓷器中一個創新品種,文物界稱為「唐鈞」。其在黑釉上點綴出藍色、天藍色、乳白色彩斑,給人以天然造化、變化莫測之感。唐人南卓《羯鼓錄》中就有「魯.山花瓷」的記述。

魯.山花瓷創造了二液分相釉的新技巧,為黑釉瓷系的美化裝飾開辟了新境界,使黑釉系瓷器出現了絢麗斑斕的窯變效果,開創了馳名中外的鈞窯瓷窯變的先河。

像蘇一林的這只花釉大罐,釉層肥厚、豐潤、圓滿、渾實、庄重。富有張力和動感,藝術魅力無窮,透露出天地自然之美,無造作矯飾,厚潤中張揚著恢弘和庄嚴。

不過,此器雖然漂亮,但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中,價值顯然不會高,但就像那只筆筒一樣,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也是非常高的。

就像筆筒和大罐一樣,剩下的器物也都是這種,現在市場價值不高,但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都非常大的古玩,可見蘇一林收藏理念還是很獨到的。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不然蘇一林的經濟實力再高一些,他也不至於盡是收藏這些東西了。

九樣東西加起來的價值都沒有超過十五萬,不過,因為都是升值潛力很高,而且各有特點的器物,也許要不了多久,這些東西就能給大家帶來成倍的利潤。

因此,大家還是湊足了十五萬,把東西買了下來。這也讓蘇一林相當的感激。

把東西都包好,楚琛突然注意到桌子下面還有一只紙箱,透過紙箱的縫隙,他還隱約看到里面好像放著什么東西。

見此情形,楚琛就有些好奇的問道:「蘇師傅,您這只紙箱里面裝著什么東西啊?」

「什么紙箱?」

蘇一林剛開始還愣了愣,沒一會,他就想起來了,說道:「哦,是這么回事,我有位朋友上個禮拜拿了兩件瓷器過來,我覺得東西不錯,但價錢有些貴,就想讓他寬限幾天,他答應了,還把東西留了下來。」

「不過,事情太不湊巧,沒想到我媽前幾天突然生了重病,這事就耽擱下來了,如果不是你提起,我都差點給忘了。」

聽了蘇一林的介紹,大家頓時起了興趣,吳叔就問道:「蘇師傅,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瓷器?我們能不能看一下?」

蘇一林回道:「一件是金代的耀州窯青釉獅子燈,還有一件明代萬歷青花曇花記之郊游點化人物故事瓶……」

「嗯?」聽到這里,楚琛就覺得有些不對。

蘇一林微微一愣,連忙問道:「有什么問題嗎?」

楚琛皺著眉頭說道:「我以前看過屠隆的《曇花記》的一些資料,此劇創作於萬歷二十六年,到萬歷二十九年才到寄暢園演出。萬歷一共才四十八年,難道這剩下的不到二十年之中,就有工匠把上面的故事繪制到瓷器上了?」

聽了楚琛的這番話,蘇一林也不禁一愣,要知道,那時是在資訊極其不發達的明朝,一幕戲劇從開始演出到廣為傳播可要不少時間,更何況,一般瓷器上繪制的基本都是差不多家喻戶曉的故事。

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二十年已經是一段不短的時間,期間把這個故事繪制在瓷器上並沒什么好奇怪的,但在明代那會,可就不一定了。

覺得事有蹊蹺,蘇一林連忙把紙箱打開,接著把那只青花瓶拿了出來。

此件青花瓶,為葫蘆形半體壁瓶,背面平整施滿釉,中有孔以供懸掛,胎質堅致厚實,釉色肥潤閃青。壁體滿繪,圖案繁密、場景熱鬧,主題紋飾為《曇花記》中的場景,繪筆看起來拙朴老練,青花發色蘭中泛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