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章 木版水印(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1586 字 2022-10-04

陳大爺夫婦聞言一怔,對啊,剛才楚琛看都沒看,怎么說這是仿作呢?

「因為材質。」

說著,楚琛把卷軸拿到手中,說道:「你們看,這幅絹本看起來非常疏朗,光潔度也很差,說明這是用一梭一絲一壓緊的操作方法織出來的,試問,又有多少人舍得用手工絹來作假?」

說著,他又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隨後說道:「而且絹本的經線用的是雙絲絹,緯線是單絲,絹絲粗細均勻,織得也緊密,這應該是明代絹本的特征。另外……總而言之,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幅明代的絹本畫,而且絹的質量非常高。」

聽了楚琛的解釋和結論,陳大爺夫婦不禁目瞪口呆。什么意思,難道這是不是贗品,真的像楚琛說的那樣,是幅仿作?

鄭秋達也顯得非常詫異,過了片刻,他說道:「小楚,可是剛才大爺說過,明明和真跡一模一樣,要說這是揭二層,但這明明是絹本畫,想揭也揭不出來啊?」

見大家都看著自己,楚琛哈哈一笑:「老鄭,你難道忘記『木版水印』了?」

「對啊,我怎么忘記還有這種工藝了!」鄭秋達拍了拍自己的腦門。

陳大爺連忙問道:「楚老師,什么是木版水印啊?」

楚琛笑著解釋道:「木版水印字畫是我國特有的復制工藝。它集繪畫、雕刻和印刷為一體,根據水墨滲透原理顯示筆觸墨韻,既可用以創作體現自身特點的藝術作品,也可逼真地復制各類字畫。」

說起來,木版水印字畫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唐代,單色木版印刷已經具有相當水平。明末出現「餖版」、「拱花」等套色疊印,表明技術有了更大的進步。

由於這項工藝始終基於手工進行,所以我國目前純粹作為文化遺產予以繼承和發展。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這是不惜工本的,但從取得的成果來說是巨大的。

楚琛接著說道:「木版水印字畫的制作是一個極為專業,也極富創造性的過程,它分為勾描、刻板、水印、裝裱這四個步驟,前三個步驟就是重之中重,而且非常的費工費時。」

「它不僅涉及制作人員把握原作的素養,也涉及其描繪、雕刻功底。在套色印刷時,更涉及制作人員的精湛技巧,材質、顏料、水分,甚至氣溫、濕度,稍有掌握不慎,都會導致前期勞動白費。」

「正因為如此,一幅木版水印字畫的制作成功率相當低,以明代胡正言《十竹齋書畫譜》為例,光一套木版就耗費了幾十個專業人員前後十年的勞動,堪稱工程浩大,投入不菲。此外,一套木版的使用次數也相當有限,通常情況下,整套有效使用不過百余次。」

聽到這里,陳大爺就說道:「那也就是說,如果我這幅畫是木版水印字畫的話,很可能現在還存有不少幅,但如果真有的話,也早就傳出來的吧?」

楚琛說道:「我是說使用次數不下百余次,但只印了一次或者幾次也是有可能的。您要知道,趙佶的《柳鴉蘆雁圖》雖然分為上下兩部分,不過在明代那會都是內府收藏的,不是皇帝本身或者皇族,怎么可能拿出來水印?」

「而對這些人來說,做許多事情往往都不惜工本,就算刻好了模板,只用一次就丟掉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且您說和滬市博物館收藏的一模一樣,不也正好證明水印模板的制作水平高嗎?這更能夠從側面證明這一點了。」

聽了楚琛的解釋,陳大爺激動的搓著手,興奮的連連點頭道:「是啊!是啊!我怎么就沒想到這一點呢!」

老太太說道:「行了,你心臟不好,就別激動了,還是先看看到底對不對吧。」

「剛才楚老師都說是明代的絹本畫了,肯定錯不了!」

陳大爺哈哈笑著把桌子小心的清理了一下,隨後戴上手套,小心的展開了畫卷。

只見,前段表現的為樓鴉在柳樹上休息喜戲的場景,柳和鴉采用沒骨畫法,設色淺淡,構圖洗練。粗壯的柳根,細嫩的枝條,姿貌豐腴的樓鴉畫得都很精細工整。樓鴉雙雙休息喜戲,形態自在安詳。點睛用生漆,更顯得神采奕奕。畫面在黑白對比和疏密穿插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後段為四只蘆雁在蘆草蓼花邊棲息,以淺赭設色,增強了秋天蕭疏的氣氛。組合起來,正是著名的宋徽宗趙佶所作《柳鴉蘆雁圖》。

隨後,楚琛連忙拿起放大鏡一點點的仔細觀察起來,足足二十多分鍾後,他才長舒了一口氣,面帶笑容的點頭道:「對,確實是『木版水印』制作的,而且水平非常高超,在當時,應該不是一般的工匠所能做得出來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