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百二十二章 隋珠(2 / 2)

鑒寶人生 吃仙丹 2556 字 2022-10-04

趙芸琳目瞪口呆的說道:「這……不是說珍珠不能自發的嗎?這是怎么回事啊?」

別說趙芸琳了,楚琛都已經有些傻眼了。「存活」了兩千多年的珍珠已經夠驚人了,居然還會自發光。這還是珍珠嗎?不會是他搞錯了吧?眼前的一切讓楚琛陷入了懷疑之中。

因為看到了如此驚人的一幕,現場一片寂靜。好一會大家才陸續的回過神來。

這時,吳可開口說道:「我想到有件寶物,和這顆珠比較相像。」

「什么寶貝?」大家都好奇的看著吳可。

吳可一字一頓的說道:「隋侯之珠。」

「隋侯之珠?這是什么東西?」除了楚琛之外,大家都顯得有些疑惑。

楚琛解釋道:「其實,在古代,隋侯之珠與和氏壁都是眾多君王爭奪的寶貝,其中《韓非子》中關於這兩件寶物有詳盡的記載:『和氏之壁,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其美,物不足以飾。』,只是,關於和氏壁的典故,大家或許已耳熟能詳,而有關隋侯之珠的傳說,卻知之甚少……」

傳說,那是戰國時候的一個秋天,西周的隋侯(今荊楚一帶的封侯)例行出巡封地。一路游山玩水,有一天,隋侯突然發現山坡上有一條巨蛇,不知怎么,被人攔腰斬了一刀。由於傷勢嚴重,巨蛇已經奄奄一息了,但它兩只明亮的眼睛依然神采奕奕。

隋侯見此蛇巨大非凡且充滿靈性,就起了惻隱之心,立即命令隨從為其敷葯治傷。不一會兒,巨蛇恢復了體力,它晃動著巨大而靈活的身體,在大家驚訝的目光之中,繞隋侯的馬車轉了三圈,徑直向蒼茫的山林逶迤游去。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隋侯出巡歸來,路遇一黃毛少兒。他攔住隋侯的馬車,從囊中取出一枚碩大晶亮的珍珠,要敬獻給隋侯。隋侯探問緣由,少兒卻不肯說。隋侯以為無功不可受祿,堅持不肯收下這份厚禮。

第二年秋天,隋侯再次巡行至去年遇到大蛇的那個地方,中午在一山間驛站小憩。睡夢中,隱約走來一個黃毛少兒,隋侯一想,這人去年獻珠的那人嗎?怎么會出現在自己的夢中?

正當隋侯驚訝的時候,只見那黃毛小兒跪倒在他面前,稱自己便是去年獲救的那條巨蛇的化身,為感謝隋侯的救命之恩,特意前來獻珠。

聽到這里,隋侯猛然驚醒,果然發現床頭多了一枚珍珠,於是感嘆道:「一條蛇尚且知道遇恩圖報,有些人受惠卻不懂報答的道理。更有甚者還恩將仇報,真是嗚呼哀哉!」

只是那條巨蛇獻寶的時候,忘記了寶物動人心這個道理,隋侯得到寶珠的消息傳出後,立即引起了各國諸侯的垂涎,經過一番不為人知的較量,再加上隋國只不過是個小國,最後隋珠落入楚武王之手。

後來。秦國滅掉楚國,隋珠又被秦始皇占有。並被視為秦國的國寶。秦滅亡後,天下大亂。隋珠從此不知所終。

講了故事,楚琛接著說道:「只是吧,這隋珠不像和氏璧那樣史書上是有著明確的記載,因此是真是假,長時間以來一直都沒有一個定論,而且就這么一顆珍珠,就算它比較神奇和特殊,但又怎么能夠證明它就是隋珠呢?」

吳可說道:「也不能說隋珠就沒有明確的記載吧,比如《呂氏春秋.貫生篇》就有用『隋珠彈雀』來比喻大材小用的道理:『今有人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是何也?』只是吧,我記得珍珠這樣的東西,流傳一百年都比較困難,兩千多年我覺得肯定是不可能的。」

楚雨蘭點了點頭:「確實珍珠的保存時間有限,我也覺得這顆珍珠不太可能是當初的隋珠,但話又說回來了,這顆珍珠既然能夠自發光,那存在的時間長一點也說的過去,所以吧。我覺得從這一點來看,它也有可能是隋珠。」

楚永寧點頭道:「小蘭說的對,但就像阿琛說的那樣,想要證明它是兩千多年前的隋珠。在缺少相關資料的情況下,還是比較困難的。」

其實,以異能給出的結果來判斷。這顆珍珠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隋珠,只是這樣的結果並沒有什么說服力。而且楚琛也不可能拿這事去民囔囔。

他豁達一笑道:「其實,能不能證明它是隋珠。我到不太在意,畢竟這樣會自發光的珍珠想必沒有人說它不是寶貝吧?另外,我關心的是,到底是因為什么,才使得它會自發光,所以我決定,明天就把它拿到試驗室去研究。有了研究成果,說不定還可以運用在工業上。」

楚永寧聞言高興的說道:「這話在理,咱們就應該盡可能研制出高科技的產品,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阿琛,你的實驗室現在已經有好幾樣研究成果了吧,能不能盡快投入到生產上啊?」

趙芸琳聽了這話,就沒好氣的說道:「阿琛現在都這么忙了,你還要這么使喚他,不怕把他的身體給累壞了啊!」

楚永寧無語道:「他壯的像頭牛一樣,能累得壞嗎?」

「那也不行……」

看到父母倆拌起了嘴,楚琛連忙說道:「爸,研究成果我肯定會投入生產的,不過從實驗室到生產線,還有許多難點要解決,另外找到合適的管理者也不太容易,所以暫時還只能慢慢來。」

楚永寧連連點頭道:「嗯,這是應該的……」

接著,大家又討論了一會珍珠,見時間差不多了,就回屋休息去了。

…………

轉眼間,時間就到了十一月份,這天,楚琛和往常一樣,到博物館轉一圈。

這段時間下來,博物館的客流比較穩定,游客的人數雖然比不上開業那會以及國慶節那段時間,但盈利還是綽綽有余,因此,楚琛還是比較滿意的。

轉了一會,了解了幾位游客的需求和意見,楚琛就接到了一個電話,說是有人想找他鑒定古玩,說是當初張律記錄下來的圍觀群眾。

既然當初答應了他們可以有一次免費鑒定的機會,楚琛只要有時間,一般都不會推辭,於是掛了電話的楚琛,就快步走向了自己的辦公室,快要走到門口的時候,他就看到門口和保安站在一起的兩位五六十歲的老人。

打了招呼後,對方就自我介紹了一下,隨即楚琛就熱情的把兩位老人請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又給他們泡了杯茶。

兩位老人一位姓嚴,一位姓華,其中華姓老人拿出兩張紙,遞給楚琛道:「楚老師,您實在太客氣了,這是當初張律留給我們的憑證,還請您看一下。」

楚琛拿到手上一看,笑著問道:「不知道您二老想要鑒定什么東西啊?」

嚴姓老人有些不好意思的問道:「楚老師,我能不能請您幫我看看兩件東西啊?」

反正自己暫時沒什么事情,楚琛笑著點頭道:「沒問題,您把要鑒定的東西拿出來就行了。」

嚴老連忙表示了感謝,接著就拿出了一條手串,說道:「其實,這件東西我到不是想請您鑒定,只是想問問,它有沒有收藏價值啊?」

楚琛一入眼,就看出這條手串就是現在大街小巷,到處可見售賣的「菩提子」,這種「菩提子」一般有多種,代表品種有高端的尼泊爾金剛菩提,還有低端的「千眼菩提子」。

它們常常被制作成念珠、手串以及把件出售,商販往往將其塑造成具有「法力」的菩提子,並以佛家身份加持,由於價格不貴,東西又比較好看,買的人還不少。

楚琛把手串拿到手中打量了一下,笑著問道:「嚴老,冒昧的問一句,您的這條手串是哪里買的?」

嚴老回道:「就是昨天我去買菜的時候,從一個小販那買的,當時他介紹說,菩提子經過砂紙打磨,能變得像這些掛件那樣光滑,又有不同的花紋,就像開了千眼似的,而且隨著顏色和花紋不同,增值潛力也巨大。當時我就挑選了一個他說的增值潛力比較大的品種,反正也不貴……」(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