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皇宮內外(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1896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新軍第一期招募的兵員已經陸續都到了京城。可真沒想,就這幾月時間,從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合格的兵源盡然有兩萬余人。雖然選拔的要求比較高,雖然一再說明當皇上的兵就要有隨時戰死沙場的可能,雖然一再強調,這次離開可能就是再也無法活著還鄉。可是還是有這么多人來報名並通過了選拔。不為了別的,就為了管吃管喝管穿,還有每個月二兩銀子。這個理由就足夠了。再說死了還有十兩的撫恤,說不定沒死成還當上官了。以後的事誰說的清呢?就這樣一群農民放下鋤頭,背起包袱來了。

這樣一來軍校的地方已經明顯小了。現在的艹場每天晚上都要搭帳篷,到的白天為了不影響訓練就全部拆了。晚上又全部搭起來。就這樣這群剛放下鋤頭的農民,每天都現場觀摩原軍校學生艹演。大部分青年人也參加了進去,不少人的訓練成績比原軍校生還好。到是意外收獲。可這也是不是辦法。經過商量,這天晚上到了慈寧宮。

入夜的慈寧宮,慈禧已用完晚膳正和李蓮英說著話。外面來報:皇上駕到。

一翻禮儀過後,光緒直截了當的說出了這次來慈寧宮的主要目的:新軍招兵工作已經結束,已抵京的新兵已進入軍校暫住,人數足有一萬七千余人。另有近二千人尚在進京途中。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軍隊培養軍事指揮人才,所以建設之初在規劃時,也只准備了容納一千人的規模,而且這還是光緒考慮到今後發展的需要。必竟三個師所須要的連以上的指揮參謀軍官有300人就夠了。

「所以軍校太小,需要另選一處新建軍營。歐陽振華等幾位商議之後,給兒臣上了道奏疏,請親爸爸訓示。」光緒遞上奏折。

本以為能招收三五千兵源就滿足的光緒,對於這次一下子招到近二萬合格的兵源,光緒大為驚呀。招兵要求是嚴格的,就算是常在軍旅中的段、馮、王三位主官第一次也是艱難的完成,而久經訓練的北洋講武學堂第一次的一次通過率也只有七成。為此光緒感嘆到:大清積弱百年,可這個國家五千年的底蘊依然健在。光緒不知道的是,此次招兵事宜在《時務報》上的詳細刊登,讓無數貧苦的老百姓為了軍營那份豐厚的薪金,早已開始了自已練習。

慈禧沒有接光緒遞過來的奏折,只是淡淡的說了句:「皇上中意何處。」

「豐台大營。」

豐台大營?慈禧一聽有些吃驚,轉過頭來看了光緒一眼。京城周邊共有三座大營呈三角形拱衛京城的安全,其中豐台大營是最為重要的。所以豐台大營對於京城防御的重要姓慈禧自然是了熟於胸。如今光緒提出要用豐台大營做為新軍的營地慈禧怎能無動於衷。從心里講,慈禧是不同意的。豐台離京城太近了,八旗兵不可用慈禧明白,淮軍遠在天津一但有事怕是不及。

軍校之事慈禧早已清楚,這二萬人眼下雖然留住軍校,可軍校就這么大,將來總是要找個地方安頓的。慈禧心中早已選定一處,就是京城於天津的中間——一個叫小站的地方,不論將來皇上如何,京城這邊有三座大營頂著,又有淮軍在其後。這里是最好的地方,如今的皇上可是長大了。只是皇上一直未來請旨,慈禧也一直沒說。在不能明說的情況下,慈禧又問到:「那其它幾處呢?」

「依歐陽振華所奏,在京郊三座大營之是除豐台大營外,其余兩處無論地形還是大小均稍有不足。而且豐台大營的設施也較為完善,以豐台大營為基礎重修新軍大營所用銀兩也最少。」

慈禧淡淡一笑,心想你皇帝還就只看了這京郊三座大營吧。正想將小站提出來,可光緒依然若無旁人般沒有停下。

「兒臣也想過干脆將新軍放到關外,關外人口稀少更有利於練兵。可兒臣轉念一想,新軍遠居關外,且不論是否會攪擾地方。一但無人監管,新軍上下懈怠,怕又重蹈如綠營一般,那我大清朝廷言之要建強兵之言豈不如同笑話一般讓天下臣民所恥笑,朝廷威嚴何存。所以兒臣想,如果親爸爸以為豐台大營不妥,兒臣干脆將軍校擴大。將新軍置於眼下,讓朝中大臣勤加監管。以示我朝廷之決心。親爸爸以為如何?」

慈禧眉頭一挑,你都想好了還問哀家做甚。慈禧本想拿過奏折再仔細看看,沒想光緒早已收起來了。想來奏折上寫的和光緒說的也差不多,不看也罷。這小站之事怕是不好說了。皇帝不是說了放遠了怕重蹈如綠營一般嗎。豐台離京城雖是一尺之遙,可軍校就在眼皮子底下,豐台就豐台吧。

「皇上以為這朝中大員何人來監管為妥?」

「自然是禮親王世鐸,他是領班軍機大臣,自然當仁不讓。」

光緒見慈禧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接著說:「新軍所用槍械彈葯大部已運抵了,最後一批也已從上海起運。另外德國同意出售一條彈葯生產線於我大清,以足我新軍平時訓練之所須……」

慈禧擺了擺手:「哀家知道了。你是皇帝,這新軍之事皇上自行決斷便好,不必再問哀家了。」

「親爸爸請看。」光緒拿來起一份折子:「這是禮親王上的折子,如今山西賑災之事已基本完成,大部分災民已安置妥當。世鐸一行人員也將於近期回京。除各地調撥的糧食外,此次賑災朝廷只花了這個數。」光緒伸出五個手指。

「花了五百萬兩?」

「不,只花了五十萬兩。全睞修鐵路之功,禮親王世鐸亦是居功至偉。親爸爸請看。」光緒將折子打開遞於慈禧面前。

此時山西洪災已過,太原府悅來客棧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