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時代的差距(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187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全聚德烤鴨店二樓雅座,還沒等光緒坐穩,安茜就說開了:「我一到京城就聽說這家店的烤鴨好吃,這次一定要吃個飽。登徒子,你借夠錢了沒。」

「我姓李不姓登。再亂叫自己會帳。放心吧管夠,還能打包帶走。行了吧。」光緒招來店小二:「把你們店里上好的菜色都來上一份。」

有多久沒有這樣與人同桌邊吃邊聊了?細算起來也就一年不到吧,怎么感覺好像已經有很多年了似的?看著她們聊著身邊發生的事情,或開心或氣憤。總算有點從前那種三五好友胡吃海喝的感覺。

「那你們認為容校長提出的師范專業到底要不要實行呢?」當她們說到容閎要辦師范科時,光緒插了一句嘴。

「你這人干么打斷別人的話。」安茜皺起眉頭:「其實我們幾乎全部的同學都認為是有必要的,我可是在英國修女學校上過學的,英國那么強大,不就是因為讀書的人多,而且方方面面的人都有,就連造船廠的工人都要會認圖的。反過來看看我們大清,連認字都沒幾個。怎么去認圖造艦。皇上所言『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是沒錯,可問題就在於我們總不能去等一百年後再來做事吧,當下怎么實行,這就沒有統一的話法了。」

坐在一旁的李菊藕:「我到是沒在洋人那讀過書,但卻看過不少洋人的書冊。論到造艦造炮,大清是比不上人家,但總不能只為了造艦造炮就丟了老祖宗幾千年的教誨吧。所以我對一些人提出的全盤照搬洋人的方法還是有些懷疑的。其實這件事我也寫信回去問過家父,家父也認為照搬洋人是肯定行不通的。家父認為當以點帶面,先辦些學堂試點,再逐步推廣開來,此法更為妥當。」

「妥當是妥當,可太慢了。大清還能等的了這么久嗎?」光緒眉頭緊鎖。是呀,光想著要辦教育,可怎么辦光緒確沒有想過這么具體。現在就連一所大學的經費都是左拼右湊,真要鋪開到全國那錢的來源……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是沒錯,可當皇帝的總要拿出錢來吧。咳,關於這個問題――再議。

「是呀太久了,這個問題家父也無辦法,教育豈是朝夕之功。」李菊藕對這個問題顯的有些無奈:「黃琳妹妹,你不是也在美國留過學的嗎?可你從未說起過美國學堂如何,今曰你且說說看。」

黃琳到也大方:「我只不過是上過二年美國學堂,如何能比的了熟知美國的容校長。其實容校長的意見跟本就是按照美國的那套,我說不說都沒關系。」

雖是這樣說,但也經不住問,總能說個大概。

美國在《憲法》中就有規定以教育培養國家公民。為了普及教育,他們先是采用了英國的蘭卡斯特導生制。蘭卡斯特導生制的組織形式是這樣的:教師上課時先選擇一些年齡較大或較優秀的學生進行教學,然後,由這些學生做「導生」,每個導生負責把自己剛學的內容教給一組學生。導生不但負責教學,而且還負責檢查和考試,完全是教師的助手。有了導生的幫助,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大大減輕了,因而能夠教育更多的學生。

美國南北戰爭以後,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邁得更快,這期間新成立的大專院校就有二百余所!它一面學習當時歐洲重視學術的樣板——柏林大學,由國會撥地、撥款資助各州大辦農(業)工(藝)學院,很快培養出大批適合工農業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後世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由此而來。工農學院初辦時,由於眾多貧苦學生求學其中,曾被譏為「牧牛娃學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領先於歐洲。事實證明,窮人的對財富的渴望遠遠高過富人子弟!這就為美國造就了一批敢於冒險和創新的高知識人才,當他們對財富的渴望的欲火被點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嘯,那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高潮!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公立中學逐漸以職業准備為主要職責,課程隨之發生變化,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科目,這是美國中學的顯著特點。不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學院創辦了工業中學,1888年明尼蘇達州首創農業中學,此後各種職業中學不斷大量涌現。歐洲人由於世俗觀念而不喜歡職業中學,以「生來平等」為信念的美國人則沒有這種歷史包袱。職業中學造就了一批實業家和發明家,當時的口號是:「中等教育為所有適齡青年敞開大門」、「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其實我說的這些都是容校長之意。」黃琳說道:「不可否認的是,正是美國的這種教育模式,讓美國工廠遍地,到處是農庄。」

黃琳說的沒錯,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英國歷史學家研究過20多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或許有人會說印第安文明是死於歐洲殖民者的屠殺,可細算起來,印第安人不也是因為沒有創新的活力,而無力抵抗外來者的入侵。最終無法避免文明的滅亡。

聽黃琳的一番說辭,光緒點點頭:「不錯,歷史猶如長河,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那你們認為現下大清這種科舉制度應當做出如何改變。」光緒明白已經延續千年的科舉早已落後了,可要是強行立馬廢除,得罪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朝廷官員。因為這和千年來讀書為官的理念產生的沖突足已推翻一個王朝。

「科舉到是不必要廢除,但必須改善。先等等讓我想想呀。」安茜低頭沉思,一會抬起頭來:「自古中華多災難,也正是因為有外敵威脅而自力奮發。自黃帝起因對抗蚩尤而發明指南車,而後周朝有犬戎,自漢起北又有草原威脅。因此中華一族自強不息,四大發明及各種天文算數傳至當朝亦是舉世聞名。可自從前明鼎定蒙古以來,陸上無憂。三寶太監下西洋更是讓海外番邦俯首稱臣。自此中華目光所及之處再無對手,天朝一家獨大。就算如此前明晚期東北再有大清之患,依然有大量發明,包括當時最先進的開花彈。自大清入關鼎定中原以來,邊關不過小患。也從此大清跟本無發明可言。」

自有清以來前二百年,無論准噶爾還是邊疆或是少數民族,的確對清政斧而言夠不成威脅,不過癇疾之患。可光緒明白,大清後世之所以稱做滿清,就是因為對清政斧而言,僅百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去統治人口過億的漢族,最大的憂慮是來自內部。對內不同於對外的差別,加之清政斧的奴化教育。讓創造千年文明的漢人變成了老實聽話的奴才。也因此失去了創造的動力。有壓力才有動力,這句話肯定是對的。呵,兩世為人的光緒第一次聽到這種理論,似乎也並無道理。光緒饒有興趣的看著安茜,等著她更為新鮮的理論。

「大清的教育依然停留在千年前的八股文章,詩詞歌賦。卻忘記了天下大勢。就如南北朝時南唐一位將軍在看宮中歌舞時對南唐王進諫的一樣:如果敵人來犯,難道要用這歌舞退敵。就如同大清一樣,一但洋人來犯難道寫幾篇文章就能讓洋人羞愧而退嗎。從長遠看應當學習洋人那種農工學院,讓教育平民化、大從化。而當下的情況卻非常復雜,列強虎視眈眈,卻容不得我們從容布置。因此,要找一種能快速提高的途徑。重新派遣留洋生,是一種方法,但在大清國內應當如何,卻未得其法。」

啪啪啪,光緒輕輕的鼓起了掌:「沒想到你竟有如此見識,失敬失敬。」

安茜臉一紅:「其實不是我想的啦。」

「哦,那是何人有如此見地。」

「也是我們的同學,叫黃興。」

「黃興?與你同是廣州人的黃興?」

「你認識他,他可是我們學堂最有學問的人之一。」

「不認識,聽說過而已。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光緒口上如此說辭,但心里想的是,何止是聽說,黃興之名那可是如雷貫耳:「能說說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嗎?」

「要不要我介紹你們認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