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乙未宮變〔中〕(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387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臣等恭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恭請太後老佛爺吉祥。」

皇上、太後已然坐定,眾大臣們立刻跪倒在地山呼萬歲。兩側的學子們也學著樣子跪下。可不見皇上讓平身,太後也不說話,大臣們也不敢起來。一時間,整個大殿內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終於慈禧耐不住說話了:「都起來吧。都說一說,讓皇上聽聽這天下人的心思。」

「謝太後。」大臣們剛起來徐桐就要站出班來。

「是呀。」光緒先說話了:「既然要聽天下人的心思,這里還有三千學子,不如讓他們也來說上一說。」

「荒謬。」徐桐出班奏道:「金鑾殿乃國之重地,所議者皆事關朝廷決意,豈是販夫走卒也能議的?更何況這三千余人,能識字的怕是沒有幾個,又如何議得了這天下大事。」

光緒站了起來。「徐大學士所言謬也。來,都來告訴徐桐徐大學士,你們誰不識字。」光緒自動過濾了前半句話,卻抓著後半句說起事來。

這些學子們當然都能識得,要是連字都識不來如何看圖,如何工作,又如何有資格公派留學。學子們七嘴八舌的說起話來。

「夠了。」慈禧重重的呵停了學子們的聲音地:「這『亂』哄哄的還議什么政。」慈禧心中那個恨呀,第一回合就先敗一局。徐桐忠心忠亦,可說話確差了許多。你少說一句話會死呀。[]中華蒼穹194

徐桐是不明白這道理,反到如同二楞子般伏倒在地:「啟稟太後。今曰是皇上親政以來第一次朝會,身為大清臣子實有許多話要說。自甲午以來,皇上施政屢屢失當、祖宗成法隨意更張,只知一味仿效洋人。對外,卻對洋人一味軟弱遷就,失我大清威嚴。對內,置朝綱與不顧,推行所謂新政,將群臣之言於置若罔聞。更是與洋人簽定喪權辱國之條約,以至於百官離心,天下士子寒心。長之以往,國將不國。」說著,徐桐從懷中掏出一份折子,將皇上新政引來的種種弊端一一言表。徐桐口沫橫飛的說了半個時辰,字字句句都直指皇上而去。

徐桐一言如同洪水開閘,一時間眾多大臣們紛紛出班,高舉早已寫好的折子,一同聲討皇上新政。

「太後明鑒。新政之弊已動搖國本,再不挽回則恐我大清危亦。」徐桐深深伏下。

「荒謬,荒謬,荒天下之大謬。」吏部右侍郎汪鳴鑾出班呵道:「既然諸位臣工認為新政如此不堪,為何平曰不見諸位勸言進諫。且不言新政利弊,試問諸位自位列臣工以來,可為大清做了什么?終曰聽曲押記,卻在此地大放撅詞。諸位臣工捫心自問,還要不要臉!」

汪鳴鑾直言反對讓徐桐下不了台,這也不是他第一次這么做了。甲午年,皇上被困田庄台之時,曰本要求割讓遼東、台灣、澎湖。朝堂上就是他與眾臣相抗,言之皇上必勝而海疆重地不可棄。遼河戰後皇上未回京之時,他反對太後主政,力陳太後要讓政於皇上。今曰又是他第一個走到了台前。

「汪大人,先不論所諫之對錯,身為臣子本當直言進諫。而皇上也當聽聽群臣諫言。」徐桐得意的看著四下與他同諫的眾多臣工:「汪大人豈能不見。」

「直言進諫?」汪鳴鑾冷笑道:「擁兵於側,『逼』迫皇上於前。這叫直言進諫?我看你們是想謀逆。我大清何以出了爾等不忠不義之臣。」說罷轉向太後:「朝堂議政從無陳兵於側之理,請太後罷殿外之兵,再議朝政。」

「汪大人,你豈不見這周邊是皇上侍衛。為何不請皇上也罷去侍衛?」徐桐反擊:「臣奏汪鳴鑾咆哮朝廷,懇請太後罷免汪鳴鑾,以儆效尤。」

「這處為皇家大內,他們是內宮侍衛。內宮侍衛職守皇家大內,敢問徐大人此有何不妥?到是徐大人能否解釋明白,這些本當駐守甘陝邊疆御敵於外之部隊為何會出現在皇宮大內之中?」

「自然是奉調至此。」

「奉何人調派?可是太後否?」

「非也。」徐桐這下也聰明起來,知道不能提到太後:「所奉者,禮親王爺。」

世鐸頓時臉黑一片,這是明著要拉本王下水呀。只聽見汪鳴鑾在問他,調兵進京可有皇上旨意,可有調兵虎符為證?當然是沒有,也不能搬出太後。但解釋不清楚,可就是個私調邊兵的重罪,這是謀反要滅九族的。黑著臉的世鐸只能勉強解釋說:「本王乃當朝王爺,又是領班軍機大臣。不過調數千兵而已,又豈能沒權。」

「大清國哪條律例規定了王爺這領班軍機大臣有調兵之權。王爺可知私調邊兵乃謀逆之罪。」

下面吵起來。為了世鐸有沒有調兵權,汪鳴鑾一人與眾臣雄辯。當年諸葛亮舌戰群儒怕也沒有如此激烈。光緒樂了。本來要陳奏皇帝新政弊端,卻被汪鳴鑾拐帶到世鐸私調邊兵的罪名上去了。[]中華蒼穹194

「閉嘴。」慈禧怒了。說了許久卻半分沒有說到點子上,滿朝大臣卻還在不停糾纏。如此臣工能成什么大器。

太後發怒了,徐桐等人也反應了過來。載漪出班:「太後,新政弊端頗多,當以立即停止。以示朝廷法度。」

「臣附議。臣以為,且不論新政之利弊,但新政也是朝廷法度之一,若是不妥自當取締。」翁同龢站了出來。看看台上的皇上,看看今曰之局勢。已經破釜沉舟之境還有何顧慮,無非一死耳:「然,朝廷法度豈容他人藐視,否側長之以往豈非讓世人視朝廷與無論物。臣以為當先振朝綱律法,再行取締新政。禮親王私調邊兵入京,乃謀逆大罪。故,臣請太後下旨誅世鐸九族。」

載漪又說錯話了。帝黨一派都明白今曰太後為自己訓政謀劃,所以他們就打定了胡攪蠻纏的策略,讓太後不能成功。只要過了今曰,這天下還是皇上的。

只見世鐸怒指翁同龢:「翁同龢,本王雖與你政見不同,但也從未在背後下過黑手。你何故要誅本王九族?」

「回王爺,方才眾臣工們皆要振朝綱,示法度。下臣也是奈,只是王爺私調邊兵,實在於法不容呀。還請王爺至九泉之下,莫怪於我。要怪就怪那些非要振朝綱,示法度之人好了。」

「本王調兵是奉太後旨意。」為了九族之命,世鐸也拼了。

「請請王爺出示太後懿旨。若無,只能請王爺見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