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各方反應(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158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瀛台內,光緒長長的伸了個懶腰:「md,先好好睡上一覺再說。到這破地方就沒睡好過。」

「請皇上賜罪。」楊東子跪在光緒身後,緩緩將皇上離開後太和殿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卑職山擅殺王公,死罪難免。請皇上賜罪。」

光緒眉頭一皺:「不過只是個貝子,殺了就殺了。只是朕說過,只有終身只參於對外戰爭的將士方有入烈士陵園。**前,那是自衛還擊沒有關系。而你,卻是主動殺人呀……」

光緒嘆了口氣走了。留下淚流滿面的楊東子,他知道,他這輩子是進不了烈士陵園。這件事就成了他一輩子的心病,直到他在彌留之際依然念念不忘的就是想埋進烈士陵園。死後依然閉不上眼睛,直到年邁的光緒對他說:生身給朕看了一輩子的門,死後還是繼續給朕看門吧。楊東子這才閉上眼睛。自此後,烈士陵園的門外肅立起一座墳塋。當然,這都是後話。

而遠在天津的大沽碼頭上,老學究向學子們說明了鐵路之事。不是皇上賣了鐵路,而是我們自己建不了也沒錢去建。只能讓洋人來建,所以才會將經營權買給洋人以抵償洋人建路之資。因此,皇上才要他們出國游學,就是為了能自己建鐵路。並再三叮囑要他們好好學習,將來回國後自力更生,使皇上不再受洋人欺凌。淚流滿面的學子們宣誓學成之日就是回國報效之時,以盡忠君之名。三年半後,這批出國的2816人全部拒絕了國外提供的優厚的待遇,除八人因病故外,與其它外派學子一樣沒有一人滯留國外。這批幾乎全部從事鋼鐵工業的學子成了未來中華鋼鐵的帶頭人。

bei精,剛剛停下槍炮聲的京城再一次迎來了雜『亂』的腳步聲。以唐紹儀為首的皇帝親信全部被逮捕,伍廷芳、蔡元培等人無一幸免。而翁同龢等清流一派,全部接到太後旨意:罷免全部官職,限當日離京返回鄉里。翁同龢等就在衙役的監督下,只能匆匆收拾一二,入夜前登上馬車黯然離京。至此,朝堂中所有皇上黨羽不是入獄就是離京,因為京師大學堂駐守連隊只是守衛大學堂安全,並未阻止其它人進出大學堂。也免了刀兵之禍。而軍校雖然也只有一個連,但無論是甘軍還是西山銳鍵營都打不下來,必竟是早有預料,機槍大炮樣樣不少。最後得到軍校留守參謀張作霖的保證,只要能讓他們出來買日用糧食,他們就決不離開軍校半步。最後,整個軍校被團團圍住後也就安靜了下來。至此,整個京城除了軍校依然戒嚴外,再無光緒的勢力。慈禧太後徹底全掌大權。

而此次突如期來的變故,不僅震動的是整個官場,就邊洋人也覺的不妙。京城雖然『亂』成一團,但還沒哪個衙役敢來東江米巷**。而等在大清外交部的英國公使歐格訥爵士卻『亂』了神態,本欲與下朝後的唐紹儀談滬湘鐵路事宜的歐格訥,就看著眼前才下朝的唐紹儀被衙役給索走,頓時不知所措。他立刻返回使館與美德法意等國公使進行緊急磋商。因為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只是再次重申要求各國保持對華一致。在得到各國的保證後,大家也只能等著清『政府』發表公文後再做打算。

然而至到入夜,各國公使依然沒有聽到清國朝廷對今日事件發表一個說明。但是一個個官員或是被索拿,或是被革職,加上今日響了一個上午的槍炮聲。每個公使都明白,清國朝廷的發生了重大的政治變動。隨後從各個渠道傳來的消息都證明一個問題:清國的皇太後重新主政了,不僅全部廢除了後宮的皇後妃子還重立了太子,並有可能做出廢帝之事。

消息傳來,歐格訥坐不住了。清國是哪個人來當皇帝其實不是他關心的內容,他關心的是大英帝的利益。自從與這位光緒皇帝在田庄台一番攀談之後,清國表現出積極的外交政策讓世界各國都很開心。各種商業合作廣泛而深入,在『政府』之間的對話清國也放下了以往高傲的姿態。清國積極主動的進入國際事務,開始虛心求教於各國。從工業化建設到經濟體制的改革,從法制體系到軍隊**練……清國在光緒這位開明的皇帝的帶領下,正在快速的追趕著世界文明的腳步。金本位的改制,造船工業的建設……就在清國追趕世界的腳步中,英國自然也可以獲取巨大的利益。不僅如此,對了對抗**在遠東的擴展,而英國自身卻無能為力的時候,扶持一個親英的國家代替英國對抗**就成了大英帝國最佳的選擇。而歐格訥的選擇是清國。[]中華蒼穹196

**是野蠻的,同樣也是強大的。廣闊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就是沙皇擴展野心的基礎。而清國,同樣也有廣闊的土地和更加龐大的人口。清國溫暖的天氣也比**更加有利於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甲午戰爭中清國皇帝的舉動,更是表明了清國捍衛領土的決心。相比清國而言的日本,土地狹小,人口不多,資源也幾乎為零。扶持日本這樣一個國家所能獲得的利益是完全不能和清國相比的。

更重要的是,歐格訥敏銳的看到了日本遠遠超過實力的野心。僅憑著幾艘快速巡洋艦就敢挑戰擁有戰列艦的清國。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國民的凝聚力很強。如果當日本這個島國擁有能夠抗衡**的力量的時候,日本人的野心必然會導致對外發動侵略。反觀清國確不然,國內民族眾多、國內矛盾尖銳。熟知中國歷史的歐格訥也明白清楚的知道,中國人太喜歡內斗了。

當歐格訥的報告送到國內後,引發了議會激烈的討論。議會認為,清國一但完成工業建設,其巨大的人口、土地和文化底蘊在未來將可能導致對大英帝國潛在的危險。而日本地小人少,其發展必然受到英國的控制,即使將來日本可能不聽話,憑借大英帝國海軍的實力,只要切斷了日本資源的供給,日本就得乖乖的聽話。

但歐格訥卻堅持自己的選擇,所以在對清國的談判中也給於清國必要的讓步。為此他獲得了清國皇帝的私人友誼。可是議會的那幫蠢貨卻堅持要支持日本,將清國定購的兩艘戰列艦放慢了進度,並傳出有可能轉售日本的消息。他也曾為此特意進宮向清國皇帝說明,延期只是因為材料的生產不及時,必竟這個時候大英帝國有太多的軍艦在建造。可換來的只是光緒表示遺憾並極為客氣的送行。在中國,客氣就是意味著不把你當自己人。那群愚蠢的議員做出的愚蠢的決定,最終會損害帝國的利益。

但不算怎么樣,如果清國皇太後重新獲得國家最高權利,以她保守的『性』格必然要將清國重新帶回封閉的國度。那不符合英國利益同樣也不符合其它各國的在華利益,當然也許**除外。所以,能讓清國光緒皇帝繼續掌權國家才是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

為此,歐格訥接連拜訪各國公使。終於換來大家的一致同意,明日英、德、法、美、意等五國公使將集體面見清國皇太後,就清國已經簽訂的金本位改制備忘錄和一系列的建設協議的後續部分的繼續進行,明確清國的態度。

時間的腳步繼續前進著,夜幕降臨在這剛剛平靜的bei精城。

瀛台外,李蓮英正指揮著太監們拆除瀛台通住外面的唯一一座橋梁。渾然不顧一旁哭的梨花帶雨的一後二妃。瀛台那頭,光緒久久站立:「去找一處沒人認識你們,也沒人能認出你們的地方去吧。去安靜的過完自己的下半輩子,別跟著朕過這般今日不知明日事的提心吊膽的日子了。朕許你們改嫁。」說完,光緒轉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