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167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夜幕降臨,整個紫禁城卻被電燈照眼的燈火通明。

「我穿上鳳冠霞衣,你將眉目掩去。皇上演的好呀,這一演就是十數年,老婆子竟然沒能看出來,那是老婆子瞎了眼。今個兒哀家脫下鳳冠霞衣,皇上也將油彩擦去,這出戲也該結束了。」慈禧越說越激動,說到後面直接站起來直指光緒:「沒想到呀沒想到呀,哀家為你愛新覺羅家含辛茹苦數十載,扶佐三代帝王,更是將你撫養成人。就落了個戲子的下場!」

「光陰短暫,時間匆匆。短短數十載的人生對於亘古不變的宇宙而言,何人不是戲。但對於泱泱華夏而言,太後的戲份已經結束了,現在輪到兒臣唱了。太後不如安坐於頤和園,坐看天下風雲變幻如何?」

慈禧默默了看了眼慈寧宮,這里怕是再也沒有機會回來了。慈禧緩緩抬起右手,這是讓人攙扶離開的信號。李蓮英正欲上前,卻被身後一位小太監搶先一步。

「太後還是讓奴才服侍你回園子吧。」年青的小太監托著慈禧的手臂,輕輕的說道。小卓子,是寇連材訓練出來接替李蓮英的,光緒要把慈禧身邊的人全部換掉。

慈禧臉色一變抬手便給了小卓子一個耳光:「老婆子就在園子里等著皇上的旨意。」慈禧冷笑著獨自一人緩步向殿外走去。她的身後跪滿了數十年服侍過自己的宮人們。這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這場變故之後自己身邊恐怕再也沒一個熟悉的人了。

宮門外。唐紹儀拿著一本寫滿名字的小冊子,眼光陰冷的看著跪於路旁的王公大臣們。曾幾何時,這些王公大臣是他向往的目標。曾幾何時,他們是自己的奮斗的理想。如今自己站在這些王公大臣們的面前,再也不用卑躬屈膝。唐紹儀明白,只有跟隨著皇上,封爵拜相才不再是夢想。

「載漪,帶走。」

「徐桐,帶走。」

……

唐紹每念到一個人。就會有士兵將人拉下去。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管你哭天喊地,任你是喊冤或是叫嚷。對這些執勤的士兵都沒用。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不是一句空話。載漪叫囂著他是王爺,還想去打前來拉他的士兵。結果士兵一槍托砸在他腦門上,血如泉涌的他直接就被砸暈了過去。

跟在慈禧後面出來的光緒。看到眼前這一幕。一句話都沒說。士兵不是警察,士兵是有組織有紀律的土匪,作為國家暴力機關最高的階層,對於敢說反抗者,最快速最高效的處理辦法才是他們考慮的。他們不需要顧慮法律。

徐桐的表現可謂上佳。他沒有喊冤更沒有求饒,反到是站的筆直振振而言,面對皇帝依然直叱其非。天下百姓恨洋人入骨,天下士子視新學如洪水猛獸。天下百官聞新政而變色。就算他已被拖了下去,依然仰天高呼。天下不再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已變成皇上一人之天下。那天下還是天下嗎?

光緒笑而不語,只有慈禧轉身怒視著光緒:「皇上的軍隊已經入城,將這滿朝反對你的官員一股腦兒的殺個干凈,從今兒往後就再沒人能礙著皇上你什么事。」

「會的。」光緒淡淡的回答。

光緒那無所謂表情徹底激怒了慈禧:「好呀,如今紫禁城已經是血流成河了,也不差再多我這個太後的血。哀家就看看,皇上能不能把這天下人反對你的人都殺干凈了。」…

「不急,都會的。」

看著光緒那是波瀾不驚的表情,慈禧徹底打消了她企圖保住一部分官員以圖將來的想法。皇上不會再給她一丁點機會。目光漂動著無比的的哀怨和絕望。在皇家禁衛營的『保護』之下離開皇宮。

光緒二十二年夏末,一聲炮響過後,皇上入主紫禁城。沒有槍炮的轟鳴,沒有廝殺的吶喊。隨著慈禧太後回到頤和園,朝廷中的一場大清洗也隨之而來。僅僅一個夜晚過後,整個大清就徹底變了天。

載漪為其子溥儁圖謀皇位,聯合徐桐、榮祿等人挾持太後謀劃兵變。這是朝廷對外的解釋。其主要官員連同載勛等王公共計二十八人皆被賜死,其中載漪、榮祿等六家人更是滿門抄斬。牽涉其中的後黨一系官員或罷官去職或索拿問罪總計不下二百余人,這還僅僅只是在京官員。不僅如此,軍機處大臣奕劻雖未牽涉其中但也以兼管步兵統領衙門不力被免去所有官職。其余後黨系官員但凡是在六部衙門重要位置的皆被調換外放。曾經掌控朝堂的後黨一系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之下頃刻間盪然無存。為國家安定計,在李鴻章的勸諫下,光緒收回讓各地督撫、巡撫等三品以上大員進京的旨意。

「王叔托個大,在這里問一問皇上。難道皇上真要將這滿清皇族殺個干凈才罷休嗎?皇上如今英氣勃發,王叔相信這大清會在皇上手中真正中興起來。現在有皇上坐鎮,漢人自會老實聽話。可皇上之後呢?沒有了這些皇族的大清朝還會是大清朝嗎?皇上難不成真不擔心漢人?」光緒進京當晚,恭親王奕欣就進宮面見皇上,在將所有人驅逐出去後問出了這個問題。

「就連王爺都已經無法應對當前局勢,那滿人中還有這本事的人嗎?」。光緒反問的話讓奕欣無言以對。

幾天後恭親王奕欣以被免去所有職務,等奉天內城重新修整完畢,他將帶領著曾以太後為首的大部分滿人貴族全部遷回奉天,他們將在那里終老。

太後依然是太後,只是這天下已經變成了皇上的天下。一朝天子朝臣,這此都是意料當中的事情。皇上要清理朝臣任用心腹官員都是應有之意。此刻朝野上下都看的再明白不過了。只是本也應當沒有誰敢在這樣的風暴之下妄加議論的時候,卻依然還有不同的聲音。第二天的朝堂才上朝,朝中就有不滿之聲音。

「臣以為。聖明之君皆是寬厚仁慈之君。今太後交權於皇上,皇上更因以寬容為念。縱然載漪、榮祿等犯下不赦之罪,但與家人何干。皇上此行滅六家之門,此舉豈是明君所能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