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相對無言(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346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李菊藕匆匆向楊棗兒趕去,大學堂的女教師宿舍內,李菊藕與楊棗兒對面而坐:「去見皇上前你也聽我父親說了,皇上暴戾之氣漸盛,長之以住非國家之幸。皇上身系天下安危,一舉一動牽動著國朝興衰,這些道理不用姐姐說你也明白。家父說有辦法可止皇上之戾氣,我不用猜都知道,一定是又打算跟哪里開戰,想用殺戮來平息皇上的戾氣。可是這種辦法無異於飲鴆止渴,因為殺戮只能帶來更大的戾氣。想要真正平息戾氣的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只有女子的溫柔才能平息無邊的殺戮。」

「別看現在國家升平,其實海面下才是波濤洶涌。而漢女皇後就成了壓平這波濤的最後一壓大石。可你想過一但皇上真娶了一個話不投機的女子,那這天下還能太平的了嗎?皇上以國家為自己任,為國家犧牲良多。或許將來也許皇上可以找到更好的人選,可眼下看來卻如皇上所說,沒有比你更適合的人來當這皇後。姐姐知道你與皇上從未有過情愫,但姐姐是真心希望你能當上皇後,這樣不僅為國為民都算是好的,只是苦了妹妹你了。」

「姐姐――」楊棗兒爬在李菊藕懷里失聲痛哭。李菊藕就這么抱著楊棗兒,姐妹倆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聊了很久很久。直到夜深人靜。

第二天天才亮,李菊藕為楊棗兒掖好被角就匆匆往家里趕。可等到到家李鴻章已經上朝去了。李菊藕讓管家親自等在早朝外,直到見到李相。

今日早朝一切如舊,只有皇上顯的心不在焉。李鴻章才下早朝就聽管家說大小姐有關於國事急報老爺。也不知道什么事。李鴻章向同僚告了聲假就匆匆趕回家。見到父親的李菊藕將她們昨日見到皇上的一言一行告訴了李鴻章,可她勸了一夜楊棗兒也沒有答應。李鴻章這才知道早朝上皇上為何顯的心事重重,也明白此時楊棗兒對於皇上的重要性。

李鴻章匆匆趕回國務院。此時刑部已經下去查案子了,兵部、參謀本部在軍校商討確認作戰計劃,外交部正穿梭在各國公使館,戶部也在為補給物資的調撥去了倉庫。李鴻章將楊棗兒的事向吏、戶、工三部尚書簡要的敘述了一遍,於是大清總理與三部尚書就穿著官服趕去大學堂。

李鴻章與三部尚書下車踏入校園。誰也不見只問清楚楊棗兒的行蹤。就匆匆的趕去楊棗兒正在上課的教室。校長辜鴻銘匆匆趕來,只見四位老大人只是站在教室外靜靜的聽著教室內正在上課的聲音。教學是嚴謹的。就算是皇上來了也不能打斷。

教室內,楊棗兒正在上課,這是一堂關於歷史的課程。課程中講述的是歷朝歷代的興衰史。而楊棗兒卻有意的把皇帝後宮爭斗是否是讓國朝從興盛走向衰弱的問題提了出來。討論是激烈的,各種說法被提出。但改變不了的事實卻是。大漢朝自武帝巫蠱之亂之後走向衰弱,武則天在後宮搞風搞雨終於變唐為周。唐明皇奪兒媳為妃最終陷入溫柔鄉不理國事導致安史之亂,使得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日漸傾頹。前明也是因為後宮太監權勢過大,最終導致覆沒。雖然讓一個王朝從興盛走向衰弱是各種原因的綜合體現,但不能否認的是這個時期皇帝的後宮中也是不太平的。

下課的鈴聲響了,李鴻章推開教室的門與三部尚書走了進去。原來吵鬧的課堂安靜了。

「同學們,都說家和萬事興。可身為一國之尊、系天下興衰的帝王,他的家事尚不能安定,那這個國家還能安定的了嗎?」李鴻章如是說。

小會議室內。李鴻章與三部尚書和楊棗兒說了很多,從春秋大義到民間小義,從國朝現狀到皇上日漸暴戾。說的很雜。說的很亂。卻無意間向楊棗兒講述了一個真實的不平靜的國家。

「楊姑娘,我們不是來勸你,只是告訴你一個事實。朝廷正在草擬一份龐大的軍事行動,這是一份涉及到數十萬將士的作戰計劃。可也是一份臨時制定的、毫無准備的計劃。戰事一開,血流成河。實施這樣一份未經充分准備的軍事計劃,將來的變數極大。國朝將士們都需要付出超過百倍的代價來實現它。說實在的,我們不願意進行這份計劃。因為我們不能讓將士們的鮮血白流。但是這又是我們必需要進行下去的計劃。這也正是昨日里我跟你說過的,我們能想到平息皇上心中暴戾之氣的唯一辦法。各部正在對計劃最後的修訂,明日將形成正式文件,最後再做一次修改,後日就正式提交朝會討論。你可知道,這樣的計劃本應用一年或是三年來准備,可現在,我們只有三天。其實朝會只是看皇上同不同意,因為我與八部都已經同意了。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國朝將士不必白白犧牲,做為大臣的我們總要會努力一爭取一下,這也是今日我們來的目的。我們不會逼你什么,不管你做出什么決定,我們都會尊重。」李鴻章久久才說完這些話,說完了如同放下心中的大石,安靜的坐在椅子上。

「你們都說不會逼我,可你們誰都在逼我。皇上拿天下大義來威脅我,菊姐姐拿國朝前程來恐嚇我,你們又拿數十萬將士的性命來要挾我。是不是我不答應當皇後,就真成了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女子了。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女子,沒想過要擔這么重的擔子,我也擔不起。我想的就是有一日能嫁給平凡家的男子為妻,生兒育女相父教子,和和睦睦的過完這輩子。可你們都在干什么,都在逼我呀。萬人之上的皇上。威風凜凜的大臣,你們為什么要找上我這么一個只想平凡的女子。我後悔當初我為什么要聽父親的話來京城讀書,父親。你這到底是為了女兒好還是害了女兒呀。」楊棗兒爬在桌上號啕大哭:「你們走呀,走呀,都走呀――」

四位大臣面露難色,面面相覷之下卻無言以對。楊棗兒說的沒錯,從皇上開始的每一個跟她說這話的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來逼她。也許她沒有野心,也許她想著只是平凡。可國朝卻需要她犧牲自己來成就國家。對一個平凡的女子來說這也許真的很殘忍,眼下卻成了唯一的一條路。除非她永遠停留。

可這樣一個沒有野心的女子卻也是最佳的皇後人選。因為這樣的女子所統領的後宮才最具祥和之氣。皇上注定要為國家征戰四野,殺戮是皇上振興國家以御外侮的必然途徑。能在滔天的殺戮之後回到平靜祥和的皇宮,這對穩定一個帝王的心性是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長年生活中祥和氣氛下的帝王也才是仁厚的。

李鴻章明白這個道理。可眼前的女子卻是真心不願意。皇上為國朝出生入死,大臣們對國朝殫精竭慮。就連他李鴻章不也為了國朝穩定而主動放棄了北洋了嗎?自己能做到,可卻要逼著眼前柔弱的女子也要做到,李鴻章確實硬不下心來。

身為帝王是避不開殺戮,也就逼不開戾氣。而且越是胸有大志的帝王也會因為更大的殺戮而帶來更大的戾氣。田庄台血戰,是皇上親手殺人的開始,從那以後,戾氣就開始不斷在他心中聚集。皇上一直將戾氣牢牢壓住,於其說是皇上的自制力很強。還不如說是那時國朝局面對皇上不利,來自西太後和洋人的壓力幫助皇上將戾氣壓下。在外面壓力很大時,皇上能借著外部壓力制服心中的戾氣。從而冷靜的對待國內外復雜局勢,一步步的將劣勢搬回,終於做到了有著聖君明主之像。可當西太後權勢盡喪,日本、沙俄都一一敗在皇上腳下,更是借著南洋之機試探了英國。終於,皇上在順利掌握國家大權的同時。大清朝也在東亞通過一次次的勝利與洋人獲得了相對平等的對話權。這時沒有外部壓力的皇上終於壓不住心中的戾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