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313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此處先做一個說明:在清代及以前,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因為這是不尊重對方的一個表現。正確的做法是稱呼對方的字,而名只能是說自己。可是筆者學識差,實在不會起字,所以後文中以名代字。以後不再復述,還請見諒。)

日本人再惱怒那也是日本人的事,可日本兵艦比大清國的兵艦要大要強還要多的信息,被《務時報》反復宣傳之後,整個大清其實是一片愁雲密布。可當吳德仁那句「別把老子的旗艦給弄壞了」被登上《務時報》頭版頭條之後,整個大清突然變的輕松起來。

「此話大漲我華人氣勢呀。」茶館酒肆里年邁的老先生在讀完報紙長舒一口悶氣。

「話說的到是有氣勢,可這東洋人的兵艦還是比咱大清的要歷害呀。這真打起來怕是一句話是不行的吧?」台下有人提出了異議。

「糊塗。」老先生重重的哼了一聲:「你就沒看到,說這句話的是我大清海軍司令,這些年來南征北戰的可曾敗過一仗?人家可是長於兵事的,能說出這話就說明咱們的海軍司令是有底氣。這點你都不懂?」

老先生的話才說完,台下一片原來如此的感嘆聲。

在鄉下,村鎮子里的讀書先生們還依舊在晚飯後給大伙念報紙。去聽報紙,這都成了鄉下農民們最喜歡干的事。甲午年他們也曾為皇上揪心,對馬大捷他們也曾為朝廷感到高興。大清海軍司令的話更讓他們提氣,老先生說的沒錯,從來都沒打過敗仗的大將軍都不怕,他們這些斗升小民還怕什么。通過報紙,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他們。也知道了這天下大事。被束縛在土地上勞作一生的他們,心也向望著遠方。所以隨著先生將報紙繼續讀下去,有人就聽出一些不樣的東西來。

「老先生。在下有禮了。晚生剛剛聽您念的報紙上說,朝廷要推行全民教育先在京城試行這是何意?」一位年青的農夫站起來施了一禮。聽多了報紙的他們也開始學的文質彬彬。

「這個呀――」台上的老先生扶了扶眼鏡。又仔細看了一遍報道,這才緩緩說道:「這全民教育呀,意思朝廷准備讓所有人都要上學堂讀書識字。報紙上寫的很清楚,皇上說了,凡是六歲以上的孩子都必需上學堂,有不讓孩子上學的父母要打入官牢的。現在先在京城試試,等效果好就全國推廣。」

「皇上怎么能這樣?能讀書自然是好事,我家老大已經六歲正是要讀書的年紀。前些日本還跟我吵著要讀書。可讀書是咱農家讀的起的嗎?不讓讀書還要打入官牢,可咱到哪找錢呀。單說村西頭老黃家就有六個孩子,把他賣了也湊不出讀書的錢呀。皇上這是不講道理呀。」剛剛問話的農夫神情有些頹廢,台下眾下也是議論紛紛。

老先生敲了敲桌子:「皇上聖明高照,汝當眾毀謗天子是何居心?」

說話的年青農夫嚇的立馬跪地求饒:「小的無心之過,還望先生饒過小的呀――」

「哼。汝等無知小民皇上寬宏大量自然不會跟你計較。」老先生喝了口茶這才說道:「聽個話也聽不全。老夫哪里說過要你們出學費了。皇上已經宣照天下,學子的學費全部由皇上代付。不僅是你兒子,包括你在內,凡是三十歲以下的全部都要進學堂讀書。」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呀!自古以來讀書就是百姓出人投地的唯一出路,不是大家不想讀而是實在讀不起呀。如今皇上願代天下人代付學費。這可是千古以來第一遭,這樣的好皇上一定要供起來。

但有人又有其它意見了:「那地里的活怎么辦呀。」

說沒錯,必竟三十以下的年青人都是地里的主要勞力。台上老先生這才幽幽的說道:「正因為如此。所以皇上才要先在京城先試試,看看有沒有其它問題。大伙別擔心,等推廣到咱們這至少是三五年後的事了。」

隨著一位位老先生的讀報聲,免費上學讀書的消息在百姓間傳開。百姓笑容滿面的等著皇上恩典,但愁容卻在官員們中蔓延。自從皇上開辦《務時報》以來,朝廷大小政策都會通過報紙進行宣傳。早些年取消厘金與人頭稅就在報紙上宣傳的到處都是,以至於百姓都敢拿報紙跟衙役講道理。沒了厘金和人頭稅的抽頭,官員已經損失很大的灰色收入了,好在皇上鼓勵的商家成了官員另外的灰色收入來源。心里勉強平衡一下。如今皇上又在報紙上宣傳全民免費教育,這讓官員們又沒辦法在學費上上下其手。這種痛苦是顯而易見的。地方官員其實很想全面禁止報紙是轄區內發行,但誰有膽子真的去禁皇上的報紙。灰色收入少了一大節的地方官員們只能配合皇上全力發展工業。從這個井噴式的新產業中尋找自己灰色收入的來源。現在皇上把教育部草擬的全民教育計劃書下發到地方,要求地方官府:為配合全民教育推廣,各地官府針對計劃內容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探討提出修改意見。等直隸人口普查結束後,將全面進行全國人口普查,各地官府必需配合朝廷行事。

「皇上這是想一出是一出,大清有四萬萬余人口,光是這些人的學費就不是朝廷能拿得出來的。現在卻要如此大肆宣揚,將來看皇上如何收拾。」做為朝廷命官的寧波知府的劉樹棠,就是再不滿意朝廷的意見也得執行。必竟當官多少還有點油水可撈。所以在收到朝廷電文後還是很正式的召集府區內的一些有名氣的讀書人,今日齊聚共至知府衙門議一議此事。

做為寧波府頗有才學的秀才楊岐山自然也要受邀之例,雖然他進士屢試不中,但學識還是受到當地官府的認可。所以在場的他就站起來抱拳說道:「大人何需苦惱。皇上聖明,欲代天下學子代教學費自然會做到。大人只需按旨意行事,但凡財貨不足只管向朝廷要來便是。」

「岐山是不知呀。朝廷這些年雖說歲入增加,可都用在兵事上。光是造艦的費用就是皇上從內府中出的,哪里還有余錢代天下學子繳納學費。說到底。最後還不是要從府庫里抽,可那也得抽的出來才行呀。」劉樹棠一臉沮喪。

「大人難為了。草民等雖長於教學但實在不擅財貨一道。但開辦學堂財貨卻又是不可少的。說來慚愧,草民在鄉下也辦有一間學堂,只能勉強度日。本以為皇上能為我等解後顧之憂,我等好專心教書育人,經大人這么一說,怕又是遙遙無期了。」楊岐山等眾人也是一臉憂愁。

中國自古來對於讀書都有一種很奇怪的想法。沒有出人頭地之時,總想著要天下大同,也明白這必需要讓天下人都能讀書識字。可一但出仕為官後。卻又會為保持讀書人的優越感而對學堂視而不見。現在終於一個願意負擔天下學費的帝王,這民間與朝堂的情緒也是截然不同。

「大家也無需煩惱,這財貨一事自有皇上安排,我等就提了。先議一議這教學之事。」劉樹棠擺了擺手定下了基調,只是他話題一轉:「不過岐山,聽說令愛在京城結識一豪門大戶,未婚夫還是軍中大將。不知何時辦喜筵,記得可要給本官發張喜帖呀。」一時間,其它眾人一並向楊岐山道喜,紛紛問他要請柬。

楊岐山抱拳做了個羅圈揖:「要不是得大人及各位抬愛。推薦小女進京城就學,哪來小女今日。說來還是托了各位的福氣,自當回報。只是說來慚愧。小女來信只說近日返家,男方要來提親,只說男方是個將軍卻未說明未婚夫是何人。慚愧呀。」嘴上是這么說,但臉上卻不掩飾的是得意的笑容。而此刻,一個車隊繞過寧波府城向海邊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