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520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我看你滿天飛艇漂。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遇到飛機全都死蹺蹺。」光緒在二樓陽光房內唱著自娛自樂的歌曲,背後傳來棗兒的聲音。

「皇上這是唱的什么呀?」楊棗兒挺著個大肚子,一步一喘的走了過來。

「喲喲喲,快點坐下。可不能累壞我老婆了。」光緒小跑上去示意小喜鵲離開,親自攙扶著楊棗兒坐了下來。

「皇上今天很是高興呀。」

「那是。德國佬簽約了,他們采購一百艘飛艇就是100萬英鎊的飛艇款,還將提供由大清代為培訓的軍官費,一人半年500英鎊,第一期就是200人呀。還將在未來五年內提供價值500萬英鎊的低息貸款。這下大清總算又有錢了。」雖然沒有達到當初設想的兩萬英鎊一艘的價格,光緒也已經很滿意了。

「臣妾可是聽宮中的侍衛對皇上賣飛艇很多怨言呀,說這是我朝神器,豈能輕易出手於人?」

「那是他們不知道實情。飛艇最大的弊病就是慢而且裝的全是易燃氣體。」光緒回望四周見無人後,在棗兒身邊附耳說道:「我們的飛機已經可以靠人力滑翔了,只要發動機再能進一步,徹底取代人力。等我們把機槍安到飛機上,那慢又笨重的飛艇碰到更快更靈活的飛機那會怎么樣呢?」光緒似乎已經看到歐洲遮滿天空的飛艇碰到三五架中國的飛機的場面。那煙火實在太漂亮了。

光緒沒有說的是,整個清國空軍指戰人員也就百來人,加上地勤這些受空軍直轄總人數也就400來人。德國一次派500人過來安排的下嗎?其實大清和德國簽訂的采購協議只是對外宣傳的一種手段。真正簽訂的其實是一份在飛艇研制和改進上的合作條約。

德國派遣的這500名第一期學員里,只有100人將會參加空軍訓練。剩下的人里面包括研發人員、高級技師等,他們正等在威廉港,等著出口給清國的鏡片加工設備裝船後隨船到清國。他們將在清國與清國的研究人員一起研發新的飛艇、瞄准技術和攻擊技巧。

飛艇的威力清國已經通過實戰證明過了。現在德國已經購買,那么英法等國尤其是英國必然要拿出遏制手段。光緒相信他們強大的科研能力,但短時間內卻無法拿出可以對抗的裝備,必竟飛雞級飛艇可是借用了後世經驗搞出來的。德皇威廉二世太希望沖出歐洲大陸了。他唯一的阻礙就是英國海軍。一但飛艇拿到手威廉二世必然會拿出來顯擺一下,如果英國無法進行對抗。那德國必然會開始挑釁英國,這是英國不能容許的。所以英法國也必然要向中國采購飛艇,這樣朝廷就有了足夠進行前期建設的資金。

在政治上也有重要的意義,一向只能從歐洲進口軍事裝備的中國。可以向歐洲出口軍火。這對中國的國際地位有著大幅的提升。而且這樣的軍事定單更可以讓國內工廠滿負荷運轉起來,大量的熟練工人才是支撐國家工業發展的底氣。都知道飛艇貴,但沒幾個人知道飛艇的一半成本來自於提煉氫氣,而出口德國的飛艇是不帶氫氣的,這樣利潤更是大幅提升。朝廷可以讓出部分利潤給工廠,利潤就會刺激新建更多的工廠,只要朝廷用心引導一下,這將是大清民間工業能力提升的最好機會。

而且出口飛艇可以拉動歐洲開始軍備競賽,而軍備是一個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行業(除非對外作戰)。雖然不能像老美搞倒蘇聯那么歷害,最少可以有效的牽制歐洲內部,使其放松對遠東的注意力。一舉n得呀……

光緒高興了。歐格訥卻一臉苦澀。就在飛艇在北京降落的當天晚上,歐格訥就邀請各國公使聚會,會上歐格訥再次提出對華一致的問題,所有人都沒有表示反對,這里面包括沒有說話的德國公使巴蘭德。然而,在三天試乘結束後。德國卻又是第一個破壞這個協議的人。歐格訥已經得到的國內的消息,德皇威廉二世已經放言。現在到了德國去追尋陽光下位置的時候了。德國陸軍可以不把法國陸軍放在眼里,那大英帝國的海軍呢?德國要追尋陽光下位置就必然要挑戰大英皇家海軍,現在德國有了飛艇這個底氣了。

「總理大人,我不明白,我們和德國是同樣的合約,為什么德國可以簽而我們卻不可以簽。」迫於德國方面的采購壓力,英國內閣還是決定從清國采購同樣數量的飛艇。可當歐格訥拿著合同卻發現,同樣的合同清國跟德國簽了卻不跟英國簽,歐格訥頓時火了。坐在李鴻章面前的歐格訥,話語間已然有質問的口氣。

「歐格訥公使,你是知道的,清國的工業能力很差,無論是機械加工還是電器方面,在這些方面德國一直都給予中國以很大的支持,特別是軍艦建造方面。」李鴻章笑而答之。

歐格訥的嘴角不由自主的抽動了兩下。果然,清國又開始拿英國轉售軍艦的事來做文章了。自從英國轉售軍艦開始,英國在遠東就各種不順。在清國,所有清國民間組織都自發的抵制英國貨和英國公司工廠,生絲這個英國在遠東最主要的收益來源已日漸枯萎,銀行因為收到不存款業務也逐漸萎縮,鐵路這個大收益的項目也因為轉售軍艦被德國生生搶去大半。在日本,因為清國的封鎖,除了糧食等必需品外,所有送往日本與金屬或火葯有關的貨物品不是被攔截就是最後莫名其妙消失在大洋上,以至於沒有商人敢跟日本人做生意。原以為失去一部分中國換回一整個日本。不曾想原來是丟掉了整個東亞。為了支持日本大英帝國失去的太多了。

不等歐格訥說話,李鴻章接過話題繼續說到:「歐格訥先生,對於你本人無論是吾皇還是我。都對你報有極大的敬意。我們都知道你更願意選擇支持中國,但貴國政府卻不這么認為。在中英兩國關系間你盡力協調,但你的這些努力並沒有得到貴國政府的認可。按吾皇的意思,貴國是沒有采購資格的。但我國依然願意向貴國出售飛艇,就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國信的過閣下卻信不過貴國政府。貴國是強國,沒人敢違背與貴國的合約,但做為弱國的中國。我們沒有追究強國違約的能力。希望你能理解。」

在外交場合這些話本不應出口,但李鴻章並不擔心這些話會被歐格訥反應回國內。必竟話里話外對於歐格訥本人是有著很高的評價。作為一國公使,想要政績必然要得到該國的認可。現在清國認可他,只要是該國能夠在部分問題上配合一下,這政績就出來了。這對他回國任職或升遷都是有極大好處的。國家利益自然重要。但更多的人在對待非原則問題上則傾向優先保證個人利益。這幾年大清塞給歐格訥的數萬英鎊費用可不能白給。

歐格訥起身鞠了一躬:「謝謝總理生先的贊揚。但作為大英帝國的公使,我還是要問如何才能簽下這訂單?」

「一次性付清全款,這是我國唯一的要求。公使先生可以向國內詢問,但只要貴國能答應,我可以隨時簽訂合約。這是大清國總理的話。」

「我個人對總理先生的信譽是相信的。總理先生,我得到政府授權,願意出500萬英鎊購買貴國三聯裝艦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