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軍備競賽(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779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戰列艦,以大口徑艦炮為主要武器,具有很強的裝甲防護能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承擔遠洋作戰任務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在飛機還沒有出現的年代里,戰列艦是海上戰斗的中堅力量,它是海洋世界的霸主,獨領藍色。

戰列艦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出的最龐大、最復雜的武器系統,巨艦大炮從來都是一個國家技術和財力的象征。戰列艦是這個時代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台,黑洞洞的炮口內蘊藏著毀滅的力量。戰列艦是海上移動的要塞,強大的火力和厚實裝甲賦予了他們是決定海戰勝負的關鍵。戰列艦龐大的身軀和猙獰的炮管,讓他們天生就有一種強列的威壓。艦炮射程之內就他們的領海,他們所到之處就如同君王般的屹立著,誰要敢搶奪他們的領海,他們就會用最猛烈的炮火摧毀一切來犯之敵。

這就是戰列艦,威力無比也蠻橫無理。所有向往能在大海上有一席之地的國家,都少不了戰列艦這樣一件強大的武器。尤其是一艘各方向性能全面超越各國現有戰列艦的新式戰列艦,即使你只造一艘,即使你只把他停在海港,那都是實實在在的力量。因為你能造的出一艘就意味著你能造出十艘、二十艘。

所以擁有一艘自己建造的戰列艦無比重要,這不僅標志著你的工業能力達到了世界高級水平,更意味著你有了可以挑戰地區乃至全球霸主地位的權利。

走出黃土地,走向深藍色的海洋。這不僅是身為皇帝的光緒的理想。也是光緒朝上上下下所有臣工們的理想。我們不認為自己比洋人笨,我們比洋人更勤勞更能吃苦更擅長學習。為什么我們不能走向深藍?

1902年10月30日,北風蕭瑟。但整個葫蘆島造船廠所有的人卻心如烈火。封閉了一年半的工廠打開了久閉的大門。大清第一艘國產戰列艦在拖船的牽引下緩緩離開船塢。

看著高聳的艦橋,撫摸著猙獰的炮塔,光緒的內心的激動的。從光緒十八年起開始外派留洋工人,從貨船到郵輪,從700噸的驅逐艦到一萬一千噸的重巡洋艦。八年的努力,八年的付出,終於換來了今天這艘戰列艦的下水。

標准排水量一萬三千噸/滿載一萬五千噸,長128米、寬25米、吃水7.8米,在艦體中軸線上兩前兩後背負式結構安裝著四座40l/305mm艦炮展示著他的武力。14門75mm速射炮保護戰艦不受魚雷的襲擊。舷側帶170mm,甲板80mm,炮塔254mm的厚實裝甲有效的保護著艦體可以承受自身發出的炮彈襲擊。煤、油混合鍋爐組能讓第三代反式蒸汽渦輪機提供二萬馬力的動力帶動2軸2槳推動艦體最高以19節的航速前進。

是的,除了火炮外,這艘戰列艦相比英國最新的快速級還有一定的差距,必竟大清沒有英國數百年來的海軍經驗積累。能在短短的八年後就擁有自行建造戰列艦的能力,這已經讓光緒很滿意了。至少我們可以大聲的向世界宣布,這艘戰列艦上,大到艦炮小到螺絲。每一樣都是大清自己國產的――

正如光緒將這艘戰列艦命名為基礎號一樣,這艘就是大清開始自行建造主力戰艦的基礎。在大清本土、在琉球、在台灣,為下一批新戰艦准備的船塢已經建好,高大的水壓機、各類龍門機床。堆滿倉庫的鋼錠、如山的燃煤、滿滿的油槽,五年里所做的一切都為新戰艦的建造和使用做好的准備。只要基礎號完成海試,只要基礎號完成受彈測試。所有測試結果都將進一步完善已經在圖紙上的新戰艦。然後就是全力建造新戰艦來擊退來自西方的挑戰,去奠定中華真正崛起的基礎。

「三分之一全速。右滿舵――」海軍總司令吳德仁親自下達了啟動基礎號的命令。

蒸汽通過閥門發出尖銳的呼嘯聲,帶動蒸汽渦輪機開始旋轉。槳葉攪動起海水。讓停止的戰艦越來越快。

「右滿舵――」當基礎號行駛到最快的19.2節時,吳德仁下達了急速轉向的命令。隨著基礎號在海面上劃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線,基礎號各項海上測試開始。面對著靶艦的基礎號八門主炮同開火,巨大的後坐力直接將艦體平移數米。在各觀測手提供數據的計算下,調整後的炮口准確的命中了八千米外的靶艦……

「主軸過熱,只能達到設計要求的九成。請求減速。」

「緊固出現異常,一處通風管道出現松動。重新加固後排除異常。」

「鍋爐正常,各控制閥門正常,汽輪機運轉正常。沒有出現異常噪音。」

「艦體結構未見異常,各水密艙門工作正常。」

……

隨著各艙室檢查結果向艦橋匯總,武器系統測試還是進行中。

「各速射炮正常。」

「主炮一切正常。」

「主炮彈葯提升系統正常,但各炮位提升速度有微小差異。」

「一萬米炮擊測試正常,所有炮彈著點均在要求范圍之內。」

……

作為戰斗主力的戰列艦,主炮自然的重點檢查對象。除彈葯提升速度出現差異外,全艦武器系統一切正常。但就是這樣,艦橋內,吳德仁還是愁眉不展。他重重的跺了跺腳說道:「艦體擺動明顯,這對火炮射擊精度有很大影響。這點不合格。」作為海軍總司令,提出了基礎號唯一一個不合格點。

光緒沒有追問,反而走到正在匯總各項數據的基礎號總設計師麥克金森身旁問道:「減搖鰭研制的如何了。」

麥克金森搖了搖頭說:「減搖鰭研制成功了,但還沒能趕上基礎號的建造。而且通過測試,減搖鰭的減搖效果並不是非常突出。」

「至少能滿足我們吳大司令的要求。」光緒哈哈一笑拍了拍麥克金森的肩膀說道:「這次的減搖鰭效果也許會差點。但下次一定會有提高。用不著灰心,這次沒能達到你預想的效果。那就再試制一個。科學的進步總是在一次次失敗的實驗中進步的嘛!」

三天的航行及炮擊測試全部在渤海灣內公開進行,大清沒有藏著掖著。除了出於安全考慮而劃定一個區域不讓船支進入外,如果你願意呆在防護線外觀看也不會被驅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