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我是誰?(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3083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光緒自為自己不是一個嗜殺的人,大臣也是這么認為的仙路芬芳。可這么些年來卻沒有哪一年是沒有殺過人的。

你挪用府庫為自家辦工廠,看似解決了更多百姓就業的問題,可挪用府庫本就是死罪。現在給你時日補齊所挪用之府庫應該說是皇恩浩盪,可你自以為事的認為查不出來就是取死之道了。這些人殺了也就殺了,自己找死也沒辦法。可其家人何其罪也,要受此牽連讓嬌妻弱女的發配邊疆為國戍邊。

「老臣啟奏吾皇聖明。」早會上,李鴻章出班奏道:「充州知府挪用庫銀為己謀私,觸犯我大清律法被誅乃咎由自取。然其父母妻兒卻要被吾皇一旨發配邊疆,微臣以為不妥。據調查所知,充州知府挪用庫銀一事,其家人均進行勸阻,然充州知府一意孤行,最後被誅。微臣以為誅其首犯沒收其非法所得乃正我大清律例之尊嚴,但請吾皇念在充州知府以往之功績,留一小屋收容其家眷得以生活,以至示吾皇之心胸。請吾皇明鑒。」

沒人喜歡誅連,從宰相李鴻章到最小的從九品小史,沒有一個人喜歡。出任為官除了光宗耀祖外,不就想著可以借著官位讓家人過的好一點,為子孫後代多集攢一些。此皆人之常情,殺其主犯最多再沒收非法所得也就是了。一但發配邊疆,這一家老小還有活路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官場就像一個大泥坑,進去的人哪能真有一個清白的。要不然也不會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么一說了。再說。他們立功表績,不就想著有一天能借著功績救自己一命,最不既也能保家小一命。不然誰還費這個氣力。可皇上一而再,再而三的這么搞,大臣們就不樂意了。沒有人願意看到大清律例上會出現一條:一人犯法誅連全家。此類的條文。

「臣附議。」已升任副總理的嚴復也站了出來。

「臣附議。」「臣附議。」……一時間滿朝堂全是附議之聲。

很多人都認為,皇上貴為天子掌天下之權,可隨心而為。其實不然。皇權高高在上卻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對皇權最大的限制就是臣權。皇權過甚便無人能勸諫帝王。此時帝王易隨心所欲,被高大宮牆攔在宮中的皇帝哪里能知道平民百姓之所需,故而自以為事反而容易造成暴君。無論多英明的帝王人到晚年全都是皇權過甚,一個帝國從此走向衰弱。而臣權過甚則危害更大。他們架空皇權、隨意廢立帝王,最後取而代之。如此一來,往往都是天下大亂。所以皇權與臣權總是在相互的博弈。

為了一個充州知府挪用庫銀案,所在大臣站在了皇帝的對立面,這就是一次臣權向皇權發起挑戰。因為皇帝的皇權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臣權的地位,充州知府是死定了,沒有會去保他。但如果不能保下充州知府的家小,則臣權地位將一落千丈。所以滿堂大臣之間無論有什么恩怨,這次全部放下。一起把矛頭對准了皇帝。

這種局面作為皇帝是決對不能退讓的,只要稍微退讓一點皇權威信將大打折扣。但面對群臣集體的迫脅,皇權也不得不做出一定的退讓。如何才能不折損皇權威嚴還要能讓臣子們滿意。這就是考驗當政者的政治智慧了。

「府庫是什么?是民脂民膏。朕貴為天子一國之君,尚不敢挪用國庫,也不曾偷稅漏稅。而作為一府臣子,其行事比朕之皇家更甚,此是對皇家的挑釁和褻瀆。」光緒重重的拍著桌子,一臉怒火的罵道:「他以為他是誰?朕都不敢干的事。他到是干的不亦樂乎。他自以為比朕的權勢還要大嗎?至於他的家眷,吃用哪樣不是民脂民膏。朕沒有殺他們已是皇恩浩盪,還敢奢求留在當地?朕意已決,不必多言。」

這可不行,皇上真這么干了,那臣子可是人人自危,誰的屁股也不干凈呀。不等李鴻章再奏,皇上一句退朝結束了朝會。李鴻章看看四周憤怒的臣子說道:「老夫看皇上今日這火發的有些莫名其妙。諸位莫急,老夫再去問問皇上。」

「小到個人,大到皇帝、朝廷。之所以能在這世上立足無非就兩個字――信用。人無信則不立,朝廷無信那就是要改朝換代的。挪用府庫主犯梟首從犯徙三千里,這是律法中明文規定的。之所要將要家眷列為從犯,就是朕希望這樣做能警示全體官員,朕都不敢有違律法,他們何得何能敢比朕還歷害。朕知道,將家眷列為從犯你們都有顧慮,生怕有一天自己也會大禍臨頭末世男友是口鍋。朕知道,如果要細查下去,朕的工廠也一定能查出問題,更別說你們了,必竟誰的屁股也不干將。」既然李鴻章要問個明白,光緒所性召開一個部長級會議說個清楚。

「自古來就說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這永遠只是一個說法。但歐洲這點就不錯,人家是真正做到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所以讓伍廷芳去歐美學習律法,就是看看人家是怎么做到的,咱們在國內能不能一樣實施?當然了朕也知道,朝廷的俸祿是很少。朕要養活宮里一千多號人,李相家中人口也有九百多了吧,這么多人就靠朝廷這點俸祿夠干什么呢?有人說那少要點人行不行?行,當然行,自家人也可以上手干活嘛。可官員貴族是要臉面的,光宗耀祖是要拿的出錢財的。既然朝廷俸祿不足,還經常扣罰,那自然要想點別的辦法。這無可厚非,人總要活下去的。官員不事生產又要有錢財來源,怎么辦?那就只能搜刮。以前歷朝歷代官員都是搜刮自家百姓。最後就是官逼民反,改朝換代。朕的想法呀,提高官員俸祿。讓官員不用搜刮百姓單憑俸祿就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朕之所以要嚴苛律法,就是想做出一個架勢來,為今後朝廷制定的新的律法做個鋪墊。都想為自家子孫治下家產,沒問題,只要不搜刮自家百姓,別家百姓還凡不著朕為他們操心。官員自然是要受朝廷優待的,不然誰還會來當官?」

整個會議室里沒人說話。所有人都在想事情。良久後李鴻章還是問道:「那充州知府的家眷一事……」

「聽說朝有很多大臣與充州知府交好,朕將其家眷發配新疆。那你們這些同僚總不能不幫一手吧。充州知府不是有個弟弟嗎?讓他去新疆種地或者開廠子嘛,從中原向邊軍送補給路上損耗過多,如果他能在新疆搞出邊軍所需的物品,那邊軍就可以就地采購。朝廷節省了開支。他們也因此獲利,豈不兩全其美。」

李鴻章笑了:「微臣明白,這就去辦。」光緒也笑了笑,起身走了。

「李相,皇上這是何意呀?還請李相賜教呀。」一堆官員起身問道。

李鴻章沒有說話,到是讓一旁正在思考的嚴復來回答。嚴復思索了一陣子後肯定的說道:「皇上這是准備要大規模的移民戍邊呀。」

眾臣一聽,恍然大悟。旨是只是把充州知府的家眷是發配到新疆,也就是說到了新疆也就沒了罪過。再把充州知府弟弟一家給弄過去,這就是好幾十口人呀。再建些個工廠有些盈利。那有利可圖的地方總會有商人願去的。再說,北進計劃年底就要開始了,准備了五年多的大清朝廷上下沒人認為大清會打敗仗。整個東西伯利亞可是比大清還大呀。這么大塊打下來荒著可不行。於是大臣們紛紛告辭安排事務。翁同龢走了,孫家鼐走了,禮親王世鐸走了,張之洞也走了。但李鴻章沒走,嚴復沒走,林啟兆、唐紹儀、王士珍也沒走。

李鴻章長嘆一聲:「這些年借著朝廷大力發展工業。各家都大發特發。現在皇上對我等家大業大還是起了戒心了。今天話里話外全是警告呀――」

「那李相,我等應該當如何才是?」

「還能如何?宮里仆役一再縮減不過千人出頭。老夫身為總理大臣的家仆卻越來越多已近千人,再過些時日是不是會比皇家仆役還多?再往後是不是更要取而代之?既然皇上說了,做臣子的總要有所表示才是為臣之道,老夫這就回去遣散部分仆役。老夫已經老了,這幾年身體也越來越差,等北進計劃結束之後,老夫就告老還鄉。家中子弟無一成材,以後就請諸位看在老夫的面上多加回護一二,老夫在天之靈也感激不盡了。」說完長鞠一躬。

「李相嚴重了。大清之所有能有今天,李相居功之偉。只要經芳兄弟不犯混,這富貴一生還是可以預期的。」嚴復連忙攙扶起李鴻章:「學生以是以為,皇上今日到是把話說透了。皇上有意提高俸祿輔以嚴苛律法來徹底整頓官場,行不行暫且不說,至少皇上給了咱們一個不違法的發財地就是外族。掠奪外族一則可以削弱外族的實力,還可讓官員們名正言順的發財。這不正是吾皇英明之所在嗎?」

嚴復一翻話說的眾人哈哈大笑,在座的幾位在國內沒什么財產,但在國外就不一定了,至少嚴復家在南洋有數個過萬畝的橡膠園。

「也不盡然呀工業中華全文閱讀。」林啟兆還有些憂慮:「今天開會前,學生聽到一個消息。充州知府被查出有款項存在國外,所以才一時間無法補齊府庫的虧損被查出,這才是皇上將其家眷發配的根本原因。」

李鴻章突然臉色大變,霍的一下站了起來歷聲問道:「此事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