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9月12日(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603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滿清最後的勢力被清剿這事瞞不住人,朝中大臣們已經開始為新朝建立做准備了。所有朝臣們都認為,只要皇上回京,以漢人為主體的新朝代替滿清重新掌握天下就是順利成章的事。朝臣們已經把自己視為新朝大臣,不管你是不是真心願意,但大勢就是如此,還是順勢而為吧。

這時,慈禧突然吐血昏迷?!此事在朝中引起巨大的震動,慈禧雖是太後但也是前朝的太後,沒病之前人只住在頤和園內,只在大家不去園子也就用不著見。可現在慈禧病了,按禮大臣們是要去請安的,那么現在他們這些新朝大臣要不要去呢?去了又應該用什么樣的禮儀對待這位前朝太後呢?要知道,禮吏兩部已經在制定新朝的禮儀,是從故紙堆里找出來的前漢禮為樣板進行適當的修改。慈禧是滿太後,這就算去了,是以滿禮見禮還是以漢禮見禮呢?以滿禮見吧,會讓人誤以為你還心向前朝就麻煩了。但要以漢禮見禮吧,這又不合太後是滿人這個習俗。這個問題看上去好像好復雜的樣子。

這都是人心貪婪的結果。一面想向皇上表示忠心的態度,以期望得到皇上賞識而在新朝初建時能有爵位的封賞。一面又想表現自己的恭順的心態,必竟皇上在得知慈禧重病時發回要求全力救治的電文中還是稱太後的。於是想兩頭沾好處的大臣們心里就糾結了。

但很快,總理第一個親自在頤和園向兩宮太後請安,行滿禮。七部尚書也紛紛前往請安,行滿禮。

「哪來這么多想法。」李鴻章怒斥這些還在觀望的朝臣:「自有我中華以來,便講究仁孝。各朝各代皆以孝立國,新朝亦當是如此。皇上稱一聲太後。那是就是孝道。我等身為臣子難道不應該去探望重病中的長輩嗎?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里了。」

有了李相的話,有了這些大頭頂在前面,越來越多夠資格請安的朝臣們紛紛前往頤和園。各地督撫也紛紛了來請安的電文。

「太後乃氣急攻心。只要心頭能舒緩下來,此病並無大礙。但此為心病。下官等人也只能開葯調理身體,這心病還需心葯醫。」這是太醫院對慈禧病情的診斷。

「身體各項體征指標在持續下降,病情很嚴重。目前已經打過急救針穩定病情,但長遠看病情不容刻觀。」這是京師大醫院的病情診斷。

看著兩份結論截然不同的病情診斷書,李鴻章有些哭笑不得,也許這就是中西醫治病理念的不同吧。中醫更看中的是人本身,強調自我調整同時不否定精神力量對身體產生的影響,葯物只是一個輔助手段。所以中醫僅僅認為只要心里上能放的開。這並不什么大病。而西醫重視的是人體本身,強調各項可見的指標,以指標數據來判定一個是生是死的情況。葯物則是一切的關鍵。孰不知,一個人真心要死,身體各項指標就會在人的意思控制下自己殺死自己,再厲害的西醫能救的也只有這個身體,而不是人這個主體。

「一張診斷書就可見中西醫這境界差距呀」李鴻章長嘆一聲,將兩張診斷書交給電報員:「原文呈報皇上,請皇上決斷吧。」

至於慈禧太後……李鴻章起身輕輕的咳嗽起來,這是他的一個私心。慈禧雖然已經放棄最高權利十年了。但她在滿清中依然有著巨大聲望。原來皇上是滿人身份自然可以取代慈禧,但皇上身份的轉變為漢人之後,慈禧在滿清中的影響卻更突顯出來。而這種影響力的存在。必然導致滿清勢力的反復,這對新朝平穩接過國家政權是不利的。而在這內憂外患之局中的中國,再想要快速發展來追趕歐洲列強無疑是很艱難的。所以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

本來作為帝王應當有這樣的覺悟和決心,可自己的這位皇帝……李鴻章一時還真找不出什么合適的詞語來形容。皇上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眼光,也有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引領這個已經落後的國度快速強盛起來,這一切無一不在表明皇上是一位聖主明君。而一位聖主明君就應該有一個博大的心胸和果敢的決斷,他應該毫不遲疑的斬斷一切枷鎖和沿途的一切障礙。因為一位聖主明君的唯一目標就是國家和民族的強盛。為了這個目標可以掃清一切阻擋國家前進的所有障礙。沒錯,這個目標是皇上的目標。所括李鴻章在內的所有皇上起家的臣子在內都看的很清楚,這也是這些人能夠團結在皇上身邊的原因。

可要細細分析皇上所做的每一件事你又能發現。皇上是一個小肚雞腸而且有著婦人之仁的人。皇上親自出面辦企業,在十二年前是可行的,因為皇室企業不僅僅可以利用皇室是名義避開保守派的圍攻,真正為洋務運動打開一條通道,也可以向世人表明國家鼓勵工商發展的決心。但十二年過去,國家的局勢發生了跟本變化。在以皇上為首的漢人集團的打壓下,太後的保守派勢力消退到已無法再限制工商發展的地步。到這個時候,作為皇帝理當將皇室企業出售給民間公司,讓這些公司正真進入市場運作。但皇上沒有,反而象一個奸商一樣小心的維護著皇室企業的利益。是的,皇室企業沒有偷稅漏稅為所有中國企業做出了榜樣,在一個連皇室企業都不敢偷稅漏稅的情況下,普通商人還真沒人敢偷稅漏稅。應為這樣做會讓皇上認為你比皇帝的權利還要大,從而被安上一個「大不敬」的罪名任打任罰。如果說皇上要用自己為天下做出表率,那維持一個小型企業就可以了。可皇上卻借著皇室在民間巨大的影響力快速擴展自己的企業,也因為皇上的權威也讓無數民間公司不敢於皇室企業爭利,這不是一個經濟市場中的企業該有的表現。雖然皇上將皇室企業的收益全部用於教育和科研,還不時要補貼國庫,可李鴻章實在不想將來中國要實施反托拉斯法案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皇室企業。

還有慈禧。慈禧不是慈惠。多年在波詭雲抉的政局的廝殺過來的慈禧早就成了滿清勢力的一個象征,只要慈禧活著一天,滿清復辟勢力就一天不會死心。只有當沒有慈禧這個人。這些滿清復辟勢力才會因為失去最後一個領導者而變成一盤散沙,從而對新朝產生不了影響。李鴻章相信以皇上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慈禧的存在會對新朝內政產生巨大的危險。這偏偏皇上在給朝廷的電文中再三強調依然要以太後禮對待慈禧。田庄台上的堅毅呢?遠征日本的果斷呢?沖撞英國軍艦的勇敢呢?在袁壽山屠殺奉天滿人後重重一「哼」那壓制滿人吶喊的殺氣呢?為什么到了慈禧這里就無蹤影了?有心擔心滿清勢力的反復嗎,慈禧死了不還有慈惠在嗎?慈惠會重新成為滿人的心理寄托,而更重情意的慈惠必然會一手壓下企圖復辟的滿清勢力。新朝就可以繼續以往的政策前進下去,不必擔心國內哪里竄出一個草頭王來影響局勢。

對於皇上強保慈禧的旨意,無數大臣們已經抱怨很多次了。在他們看來皇上這是為新朝埋下了一個不定時炸彈,一個可能炸死新朝的炸彈,但皇上的旨意卻不能不顧。

跟著一位眼光長遠、大志於胸的皇帝去,他們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有機會向「房謀杜斷」一樣千古留名。跟著一位小肚雞腸婦人之仁的皇帝,又會讓大臣們敢到有力難施,使自己的才華泯滅於天地間。跟著李明這么一個皇帝,實在讓大臣們操碎了心。皇上重情意是好事,這樣大臣們在年老退下後不至於身死族滅,可皇上重情意偏偏又是國家前進路上的最大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