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後繼有人(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3549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中國北京,參謀本部。

程誠拉著老長的一張臉看著南海海圖在發脾氣,整個參謀室內所有的參謀大氣都不敢出,靜悄悄的在南海海圖上進行推演。唯有一旁的吳德仁低聲的在不停的罵娘。

整個中國海軍上下從來沒有忘記,自奉天之戰後尼古拉二世那瘋狂的四十艘主力艦計劃。戶部和工部對中情局提供的俄國造艦的相關情報進行分析後,一致認為俄國無法完成這樣的計劃。只是沒有充分估計到尼古拉二世的決心,到1904年底,俄國自建、外購加上原的的主力艦數量已經達到36艘。然而面對這樣尼古拉二世可能海上遠征,海總參認為俄國至少要在本土留下足夠的守衛力量,因此推斷俄國即使海上遠征其主力艦數量應該在二十到二十二艘之間。而我國海軍無論艦支性能還是水兵的實戰經驗都將遠勝於俄國,因此海總跟據這樣的評估做了新造戰艦計。要求在1904年底海軍主力艦數量為八艘戰列艦和八艘重巡洋艦的八八艦隊計劃,海軍有信心憑借這十六艘主力艦將俄國艦隊據於國門之外。然而,整個中國決策層都低估計了尼古拉二世的瘋狂,他竟然只在國內留下了象征性的海軍力量,傾盡這十余年全力打造的艦隊全數派往遠東,要與中國一決高下。

當尼古拉二世宣布要集結三十艘主力艦組成新的俄國遠東艦隊後,海總參並沒有擔心,他們仔細的分析了俄國遠征艦隊。想要正面抗衡的難度很高。必竟數量上我們比對方少了一多半。但需要繞行好望角的俄國遠征艦隊需在要海上航行一萬六千海里,而沿途並沒有一個可用的艦船保養基地。這必定會導致長達半年海上航行的艦支在航速的大幅下降。跟據測算。抵達南海的俄國海軍最高航速不會超過十六節,而整個艦隊的最高航速不會超過十四節。這也意味著保養一新的中國海軍,可以憑借著高達18節的艦隊航速和遠超俄國海軍射程的艦炮,可以在戰場的某一局部集結起優勢兵力進行打擊。海總同時認為,俄國遠征艦隊遠道而來不會立刻尋求決戰,必竟遠航的將士疲憊艦船也需要維修。海參崴已經廢了,損毀的港口照片已經公布,俄國人不會蠢到遠航幾千海里去找一片廢墟。整個南海周邊有能力停靠和維護大型戰艦的只有香港、廣州、馬尼拉和坤甸。香港是英國的人的地盤,廣州不僅靠近香港而且是大陸城市,即使俄國打的下來也不可能守的住。馬尼拉的條件相對較好但地處縱深。沿途的南沙和中沙群島可以讓熟悉地形的中國海軍對其進行伏擊。而且馬尼拉處在海灣內,不僅原來西班牙人修築有炮台,而且中國占領之後還行了擴建,一但俄國艦隊進去後可能反而被關在里面。坤甸雖然並不直接臨海,但卡江外海海面寬闊,而且整個沿海並沒有修建大型炮台。雖說坤甸的港口條件略差,但必竟也是至少能滿足俄國遠征艦隊維護之用。爪哇比坤甸更近,但那里的船塢最大也只能停靠一萬噸的船只。

所以海總的戰略是以坤甸為誘餌引誘俄國遠征艦隊去進攻,同時將坤甸所有燃煤和彈葯運空。這樣一來即使占領了坤甸的俄國遠征艦隊也得不到補充。坤甸周邊並沒有重炮台,蘭芳軍不間斷的攻擊讓俄國人攻下坤甸卻是占不住,士兵永遠要陷入隨時可能被攻擊的惶恐之中,同時中國海軍就可以借高航速和大射程迫使俄國艦隊在機動中為斷消耗燃煤和炮彈。直到耗盡後中國海軍再一舉將其殲滅。只是這樣來坤甸必然會遭到全面破壞,也許還會拖累爪哇。這也就是要問坤甸願不願意承擔起用坤甸來換本土安全。

坤甸的回答讓人很滿意,但其實問不問海總都已經決定最後會這做。只是坤甸捐款這一手卻搞的朝廷很被動。關鍵是他們捐款的理由是因為朝廷沒錢建軍艦,這不等於說海軍不能盡守土之責。這不是在說海軍無能,朝廷無能嗎?因此拿到四個億捐款的李鴻章責令海軍部必需確保坤甸的安全。將俄國遠征艦隊擋在海上。

要讓中國海軍以劣勢兵力正面抗擊近一倍數量的俄國遠征艦隊,這意味著可能的巨大損失。這樣一來,戰後的中國海軍就無法繼續保持對英德遠東艦隊的優勢,這對未來戰略是及不利的。現在宰相一聲令下,海總就開始指天罵地。在於文官的爭吵中敗下陣後,海總一封電報打到李明手上,希望皇上能出面協調下旨維持原定戰略。可皇上在與總理府協調後下的旨意卻是:必需擋住,損失多少戰後重建補充多少。接到旨意的海總大怒呀,軍艦可以再建補充,可人員呢?海軍不是陸軍,發把槍就行。海軍需要的是能讀書識字,看的懂圖紙的。在一個文盲高達九成的國度,十年里也沒有足夠的補充人員。可海總再不樂意,也得按旨意辦事。於是海軍三大佬齊聚參謀本部商定作戰細節。

「必竟俄國人多了近一倍的戰艦,就算炮擊水平再差,但那么多艦炮進行覆蓋性射擊總能保證一定的命中率。而且新加坡到坤甸就那么點路程,海軍也沒有足夠的機動空間。正面迎敵是唯一的辦法了。」程誠丟下指揮棒嘆了口氣。

「俄國遠征艦隊已經出發,半年後就能抵達遠東。但半年的時間也就夠建驅逐艦的,輕巡都造不出來。」鄧世昌搖了搖頭,中國海軍只能以目前的力量應敵。

「md――」吳德仁一拳打在牆上:「那就建一批一兩百噸的高速魚雷艇。交戰時用戰列艦頂在前面掩護小魚雷艇靠近,然後高速沖出,用魚雷近距離攻擊。這樣至少能保證坤甸的安全。」

「這一樣來犧牲就大了呀。」鄧世昌有些不忍。一兩百噸的魚雷艇也就只要幾顆速射炮就能打沉。這跟本就是用人命來換勝利。

「不這樣怎么辦?一艘魚雷艇好歹也就十幾個人,一艘戰列艦可上千號人呀。」吳德仁頗有些不耐煩的說:「二十艘魚雷艇換一艘戰列艦也值了。」

程誠看了眼鄧世昌點了點頭。確實。處於兩害取其輕的選擇的上,這樣是最好的。於是海總的參謀們聚集在一起重新推演的新的戰術。這時沒人提起潛艇。主要是不想提。就在一個月前新下水的第三代潛艇在剛剛出港就有一艘傾覆,而原因僅僅是水泵的供電系統中一根保險絲在對水艙排水時熔斷。好在只是港口外的淺海區,艦長通過魚雷發射管自救,但依然犧牲了四名士兵。而且打撈工作也整整將港口堵了三天。眼下要靠新建潛艇來御敵可能性不大,而老式潛艇雖然可以在近海防御,但數量卻一直只有四艘。而且面對這樣的大艦隊,最多也只能偷襲一下罷了。

很快,海總向總理府提交報告。報告中指出海總需要建五艘新式驅逐艦和多達五十艘的高速魚雷艇。高速魚雷艇的技術要求很簡單,每艘魚雷艇只在艦首安裝雙聯魚雷發射器。為增加速度連預備魚雷都不帶,一但發射後能返航的由後續驅逐艦進行補給。總理府在報告上批閱一個「可」字後呈皇上核准。

該級魚雷艇作為突擊隊使用並無不可,然則朕對戰役的結果始終持樂觀態度。依朕之意,這些魚雷艇戰後可改成近海巡邏、海上急救、稽查走私等用途,所以在設計上請加以注意。

李明在總理府電文上批示完後,交給楊度讓他發回總理府後,一個人又開始望天發呆。前世日俄戰爭時期,尼古拉二世就派出遠征艦隊企圖擊敗日本。但那時派出遠征艦隊時,俄國還有一支足以和日本抗衡的遠東艦隊。有旅順有海參崴這樣的基地。但這個世界不一樣了,俄國在前一次入侵戰爭中不僅陸軍被徹底擊潰,遠東艦隊更是一戰而沒。如果不是從歐洲再調派兩艘巡洋艦來,俄國遠東艦隊跟本就可以除名了。尼古拉二世對遠東土地的**是沒有止步的。對馬海戰後就叫囂著要報復中國也實際賦予行動,在窮盡國庫之後還是組建了一支擁有三十多艘主力艦的大艦隊。如果這樣一支艦隊留在歐洲,那對歐洲局勢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樣一來。德國就必然要建造可以相抗衡的艦隊,法國為了對應對德國的挑戰也要相應大量造艦。英國的政策是可以同時對抗世界排名第二、第三的兩國海軍同時的挑戰。建在軍艦的建造數量上必然是巨大的。就如同用賣給西班牙軍艦去打美國一樣,美國到現在已經建成和在建的主力艦多達二十二艘之多。如此大手筆的軍工投入。必然會影響對本國經濟的投入,這對正在發展中的中國經濟來說是絕好的消息。至少可以讓中國商品在進入澳大利亞、南美和中東一帶時受到的阻力少些。

所以,在對俄開戰前就擬定快速奪取海參崴的決定。就是希望俄國人能看在遠東已經沒有任何海軍可用的基地而取消對中國的海上遠征。可誰又想的到……尼古拉二世這個瘋子――

既然俄國人打來了,那應戰就是了。打仗是將軍們的事情,作為外行的李明很自覺沒有去插手,他現在最重的工作就是完成祭祀黃帝後回京,再建漢人朝廷,可還是在西安拖了一個多月。沒辦法,從服飾到儀仗需要全部新做,禮部還從故紙堆里翻出一堆的禮儀要求,不僅從京城將儀象等用專列運到西安,禮官還是一板一眼盯著李明的一舉一動,但凡不合禮制要求就指指點。被李明揍兩回了也不見有改變,於是李明要求更改儀制。發給京城的電報里說道:漢唐已過千年,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思相也要跟上時代,這時還要生搬硬套老舊一套已經不合時宜。對於皇上要求,禮部詢問了嚴復的意見後果斷回電:正規禮儀上斷不得出錯。李明看過電報後,黑著臉開始接受禮官黑暗的訓練。然而李明都老實成這樣了還不能讓禮官滿意,就因為拉長臉的李明不符合聖主明君儒雅的表情……就連准太子李純都難逃毒手(至少李明是這樣認為)。

經過一個月的准備。所有服飾、儀仗、器物,各項禮儀訓練都已准備完畢。禮部司天監算好了黃道吉日。等日子一到西安行宮中的盛大儀仗就可以起程了。借著出發前一天這唯一天不需要練禮儀的日子,來了西安一個月之久的李明終於可以逛逛西安城了。

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自周起,秦、漢、隋、唐等中國古代重要朝代均建都與此,可以說中國的禮儀傳承就是在這里開始走向了整個世界。盛唐時期,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人口最多時超過100萬人。可以說這時的長安城就是世界中心。但安史之亂後逐漸衰落,當黃巢攻入長安後,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並把宮室拆毀,屋木也一起運走,臨走時放了一把大火,據說長安城人最少的時候只剩了五戶。後來,駐守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認為城廣人稀,不利於防守,於是對城市進行改築,縮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金、元的長安城。也因為中原朝廷失去對西域的控制權。導致路上絲綢之路被海上絲綢之路所代替。當一個城市同時失去政治和經濟中心的地位時,破敗也在所難免。至此,自周起已有千年的城都才被徹底放棄。現在的西安始建於明朝,四四方方的小城中規中矩。除了歷史遺留的一些古建築外,與西北偏荒小城相比,也就人多一點。

到西安不可不看大雁塔。這座初建於唐初的樓閣曾經是玄奘譯經之地。也是中國大乘教法的起源地。不過經過多次修繕,現在看到的大雁塔也是明代的建築了。

今天。李明在嚴復、楊度和西安官員一身便服的陪同下來到大雁塔,這里人山人海是香火鼎盛。可才逛了一會李明就發現。今天來上香的絕大部分竟然都是軍屬。李明指著廟里廟外攢動的人群問道:「整個西安城里竟然有這么多人參軍嗎?」

「回老爺話,來上香的更多的還是周圍十里八鄉的鄉親。有時還有外省人來此上香。」西安知府在一旁答道。

李明詫異的問道:「將士多是年青力壯的男子,這么多壯勞力參軍後,農活誰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