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3516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犁一條溝就叫封,在溝邊挖出來的土堆上種上樹就是建,合起來就是封建,也叫分封。但這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卻說法不一。根據史記記載,黃帝時代,「諸侯咸來賓從」、「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時期不斷發展,到周朝時周公定禮之後,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達到頂峰。柳翼謀謂:「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即從堯、舜經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秦始皇一統六國,廢除分封制,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漢初又兼采之,七國之亂平定之後,封國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諸侯只征收租稅,封國名存實亡。魏晉以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制,其性質不全相同,變的有名無實。然而在交通極其緩慢的時代,從中央發出的命令抵達邊境長的需要數月之久,以至於中央朝廷無法及時得知偏遠地區的情況,為了有效及時的處理邊遠地區的各種事宜,中央朝廷只得放權給邊遠地區的各級行政官員,以至於他們除了人事權外可謂對地方有生殺大權。如此大權利在掌的官員所以也被叫做封疆大吏。

說到底,還是逃不出這個封字。中華的建立的在延續滿清的基礎上,那自然無法全面變更千年以來的慣例――分封。而且秦始皇正是過於激勵的全面撤掉分封制,也是引發地方豪族反抗的原因之一。既然有前史為鑒,那自然不重蹈覆轍。所以李明回京的第一次會議就在討論分封天下,這也是接攏本朝新貴的機會。

分封的爵位是可以傳給後人,這也迎合了這個時代蔭福後人的想法。所以李明受到新貴們無比的擁戴,就在大家討論爵位名號之時。只有李鴻章在反對,不對他反對不是封爵本身,而是反對封爵的時間。就如同他說自己一樣。還打算拿個上國公的封號呢。

分封的儀式被延後了,但分封的事情依然在繼續。很多分封的名號已經都確定了。比如李鴻章的齊國公、孫家鼐的吳國公、翁同龢的越國公等等。這批老臣將在封爵之後正式退出朝堂,因此李明特批了一批公爵作為獎賞。而正當年的嚴復等人最高爵位只是侯爵,嚴復是閩官侯、唐紹儀是香山侯等等,文官基本都是以家鄉的名為侯爵。武官則不同,以號封侯。鄧世昌是致遠侯、吳德仁是靖海侯、王士珍是定襄侯等等。當然還有大量的伯、子、男等爵位。這些名號被「一不小心」流露了出去,這些跟著李明起家的臣子各個興奮異常,他們都知道,其實推遲封爵就是等打完這俄國這一仗。這一仗無論前方作戰還是後方補給。只要出了紕漏這爵位就不一定跟自己有關了。所以為了爵位,各級臣工對戰事都非常上心,這也是前線戰事萬般順利的重要原因。

新貴要獎賞,舊貴也要安撫。在「泄露」出來的朝廷封爵名冊上就赫然寫著兩廣總督長沙侯譚鍾麟,這么一位大病初愈、已經對新朝再無作用的老家伙都封爵為侯,其它人正當年的官員有沒有呢?

別看李鴻章體弱多病很少上朝,其實這一切都是李鴻章一手安排的。就像他跟李明說的那樣:皇上手握兵戈之威,再拿出爵位誘之以利,整頓全國上下使其一心方能於列強一拼。當然李鴻章做任何事都會帶點自己的小心思,他知道自己的幾個兒子不成器。只希望皇上能看在他一心為國的份上,給他幾個不成器的兒子一個富貴的日子罷了。

這個當然要同意,人家老李都這么為國拼命了。總要留點福蔭吧,但對其它舊臣就要開始清算了。在李鴻章的安排下,朝局正在微妙的變化著。

大年初七是正式上朝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次大朝會,在京各級官員都需臨朝晉見。依慣例這天朝會只是君臣見個面,說幾句祝福的話展望一下未來。真正的朝議是第二天大年初八的朝會。

這天朝會上,教育部副部長、中華皇家學院祭酒辜鴻銘啟奏吾皇:「全國教育普及已經過十年准備期,期間在京周邊推行順利,後擴展至全國大城市。在以此向國內富庶地區延伸均總體順利。經過十年的准備,全國各大高校已培養出足夠多的教師人員。至此已達到預期全面推廣教育普及的基礎條件。特此奏請吾皇,全面開始全國教育普及。」

帝點頭答曰:「准。」

責令禮部牽頭。戶部吏部配合開始中華第一次人口普查,以為全國教育普及做好數據准備。同時內務府開始撥劃資金,教育部著手在各地選址建立中小學堂。工部著手新建校舍,交通部參於對各學堂道路規劃。同地各地警察等治安部門著手布置學堂安全事宜。諸部通辦配合,不得有誤。欽此。

隨著聖旨的頒布,全國上下一片高喊皇上聖明。教化天下這是自古人文人士子的願望,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實現,如今在新朝有皇上的支持,如今算是看見希望了。各地御史言官行動最為積極,他們本來就在全國各地巡回督察官員,各地學堂更是他們檢查的重中之重。如今他們全部撲到偏遠地方實地考察,同時也帶去了皇上要教化天下的旨意。

自古讀書就是民間上升的唯一通道,只有讀好書通過科舉才能獲得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地位。可讀書是一項需要極大開銷的事情,讀書也使家庭減少了勞力,所以大部分民眾還無力承擔龐大的讀書開支,這也導致了讀書一向是富人家的專利。如今皇恩浩盪,天子代繳學費並出資提供學子一日三餐。消息傳來,各地民眾朝京城方向跪拜以謝皇恩。

有了民眾的支持,有了皇上旨意。御史言官開始驅使各地官員上山下鄉,各地衙役在鄉間來回統計,主簿們則需要匯總各種數據到深夜還不能休息。於是不少不配合的縣令被參。或待罪立功,或削職,甚至牽連了不少地府以至於巡府官員。殺頭依然是這個時代最有威懾力的辦法。然而面對有大義在身的中央朝廷和行大功德之舉的教育普及工作而言,在民眾眼里這些敢貪污皇後娘娘脂粉錢的貪官污吏們的確是死有余辜。當然人也不能殺多了。凡事多了之後,意義就不大了。大部分官員要么老實的回家種地經商,要么被調到毫無人脈的地方為官,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向皇上表達無比的忠心,再激情萬分的投入到建設新朝的新工作當中。

朝堂上也是歡聲一片,十年的積累讓新貴們早已籠絡了自己的人脈,前些年還顧及要朝局平穩,大量自己派系的人員還無用武之地。如今朝野為之一空,正是安插自己人的好時候。於是朝中各派系,文武之間暗潮流動。

這一切李明當然知道的很清楚,但他不能過問。這是朝局的潛規則之一,每個人想要做穩自己的位置,都需要獲得一些人的支持,那么必然要給這些於一些好處。皇帝其實也不例外,李明他想坐穩皇位,也要得到這些新貴的支持。分封爵位也正是給出利益的一種方式。當然,作為國家最大的貴族――皇室。當然也有自己的人手需要安排。政治,一向講究妥協嘛。

新年剛過,全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人口普查。而在這之間被下職的各地官當然明白。這不過是朝廷借口人口普查展開的政治清洗。第一時間向皇上表忠心的人雖然大多沒有得到升遷,但依然牢牢的守著自己官位。那些晚一些的效忠的官員但凡有些能力的也留守著官位。只有那些曾經想左右逢源未能也一直沒有表示忠心的官員被革職,曾經激烈反抗過的甚至被殺,但到了這個時候,他們也只能吞下自己釀成的苦果。

全民正興高采烈准備歡迎即將到來的全國教育普及,一些地方富戶豪紳也為爭一個良善人家的名頭紛紛捐獻土地或者房舍。然而此時國內宣偉的風向卻在悄悄改變,一些地方報紙有意無意的開始提到還遠在非洲俄國遠東艦隊。必竟無論是火炮數量還是排水量均在中國海軍之上,同時正在遠海集結訓練的中國海軍也很長時間沒有消息傳出來。如果這些僅僅只是擔憂的話,那俄國第二支艦隊從波羅的海出發的消息就是打破這片寧靜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