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大法(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708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李明已經回京半個多月了,這半個月里李明很少關注西北的戰事。雖然李明很擔心俄軍突然暴起,萬一俄軍發瘋了非要集中二三十萬的兵力強行吃掉突進的第一或第二師怎么辦?這兩支部隊可是李明的起家部隊呀。

李明再三提醒參謀本部俄軍有異動的可能性,但參謀本部上下所有官員都認為,無論敵我雙方的局勢、士氣、士兵素質,俄軍都不足以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攻擊行動。而且從俄軍現在兵力分布情況還分析,俄軍都沒有發動這個進攻的可能。中情局還通過對阿列克塞耶夫的脾氣稟性進行解讀,也認定了俄軍不會發動大規模的攻擊行動。至於小規模的攻擊行動,且不說俄軍能不能打的贏的問題,單以我軍的機動能力來論,俄軍就是想追也追上呀。

既然說了不聽,李明認為自己做皇帝的責任已經做到了。一但戰事失利,那沒得說,拿這些將軍們開刀也就是了。李明決對不會去管一場仗該怎么打,因為那是武官們的事情,就像李明絕地不會去過問一個縣該如何治理一樣,因為那是文官們的事情。皇帝應該做就是管好這些大臣,還有就是為國家選定一個方向,然後堅定不移的走下去。而現在,李明就碰到了關於國策方向的問題。

廣大的西伯利亞地區占領了,隨著主力部隊的撤離和預備役軍隊的抵達,在各藩屬國的配合下,占領區內的治安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由於未經戰火的摧殘,各個城市村鎮建築基本完好,這就節省了大量的重建工作。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預備役軍隊帶著俄國的平民開始平整土地,這是預備役軍隊最重要的工作――屯田。中國是個農耕民族,得到這么大塊土地要是荒著那是絕對不行的。

自從投降的俄國軍隊被全部征召到前方充當勞力後,東西伯利亞廣大的領土里主要就三類人。一個是各藩屬國軍隊,以朝鮮人為主;一個是原來俄國的平民;剩下的就是剛剛接手防務的預備役軍隊。中國不可能允許藩屬國軍隊長期駐留在自己的領土上。中俄戰事結束之後所有藩屬國軍隊都將撤離。俄國平民最終是驅逐,還是以並入中華國籍或是其它的形式留下,朝廷目前還沒有最後定案,即使讓他們留下。出會統治的穩定性考慮也不可能讓他們獲得過多的資源。然而對於廣大的西伯利亞而言,三十萬軍隊如同泥牛入海一般被迅速的稀釋開來。

中國想要將這片荒蕪的土地徹底並入中國,成為中國人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必需要移民,而且需要大量移民。只有當移民的數量最終占據當地人口的七成以上時。朝廷的統治才能正真穩定。再經過三到四代的繁衍,這片土地才能讓中華文明扎下最堅實的基礎。根據朝廷的估計,第一批移民的數量不能少於一千萬,由於交通的原因,首批一千萬人只能沿鐵路線居住。然後再用十到二十年時間在西伯利亞進行道路建設,同時再移民二千萬。如此,才能讓這片土地真正並入中國。

三千萬人對於一個有著近五萬萬人口的國家而言不是什么問題,但問題也就出現在這里――沒人願去!今天的大朝會就是要討論出一個辦法來。

「民間傳言西伯利亞的嚴寒足以將鋼鐵凍裂,單這一條就讓無數人聞之色變。雖然朝廷一再申明將免費提供溫暖的住房,充足的食物保障。依然無法吸引民眾主動移民。為之奈何?」提問的是老臣劉坤一。

「經過調查,這個觀點可以說已經是深入民心,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朝廷對去歲末對北進戰略的大量宣傳導致的。時值冬際進兵,為了增加百姓對戰事的信心,在宣傳上大篇幅的報道了當時的冰雪防線,還多次重點提到我軍修築的冰雪防線對俄軍炮擊的防護能力。單以戰事而論,當時認為是合適的,但現在看來卻是過度宣傳了。在讓百姓對我軍最終獲得信心的同時,也讓西伯利亞的嚴寒給了百姓一個深刻的映像。以至於百姓談到西伯利亞的冬天就聞之色變。雖然我軍士兵在如此嚴寒之下無一傷病,足以證明朝廷對西伯利亞嚴寒的充足的應對之策。然而百姓的看法卻是:軍人皆是青壯,且有著長期的訓練,他們是為國征戰。朝廷也提供了大量的物資作為保證。但他們移民是去過日子的,老幼皆有,且朝廷不可能無限制的進行物資保障。加之前期並沒有對移民西伯利亞進行輿論引導,讓百姓對西伯利亞地區了解不足。所以……」宣傳部長梁啟超長拜於地:「宣傳部行為失當,請皇上治罪――」

「不管前期宣傳如何,至少百姓是知道朝廷已經徹底把西伯利亞給打了下來。而且這還不同於戍邊那種可能隨時有戰爭威脅的地方。因該來說,百姓還是知道安全是沒有問題的。中國百姓自古以來就是在土地里刨食,地里農作物產出就是一家老少一年的收入。以此來看,朝廷願以西伯利亞百畝良田換中原十畝荒地,這對中原百姓應該說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如此優惠的政策也無法吸引百姓,是何原因?」翁同龢問道。

「據調查,在中原人口密集的地區而言,很多百姓其實連十畝荒地都沒有。然而這些年隨著國內工業建設的增加,在這些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都出現了大量的工廠。而工廠工作的收入都略高於荒地種植的收入,以至於在這些地區已經有大量荒地被徹底拋荒。而對於偏遠一些地區,由於人口少土地充足,這些人又沒有必要移民。現在願意進行移民的大多的是沒有土地又因為沒有戶籍而無法進入工廠工作的流民和乞丐。而這些人數對於預計的移民人數來說,可以忽略不計。農業部為了增加百姓移民的意願,這次的移民不僅僅只是土地置換而已,這些土地將成為移民的永業田。此外朝廷還提供住房、耕牛、農具、種子等農業生產必備的工具。然而即使有地百畝良田,也不是三口之家可以耕作的了,而且因為天氣的原因,一年只能種一季的地。雖然朝廷將三年免稅的條件延長至五年,但半年多的時間只能呆在屋里哪都不能去。所以相對於中原地區,還可以在農閑之時在工廠獲得一份額外收入的百姓而言,百畝良田的誘惑力確實不大。」農業部長劉光第長拜於地:「農業部施法不當。請皇上治罪――」

「確實如此呀,僅依靠農業收成所帶來的收入的過低,也是導致無人願意移民的主要原因。那將工廠進行搬遷,進而吸引百姓進行移民。可能成否?」孫家鼐又出言問道。

「在農閑之際。引導農民進工廠工作是可以獲得多一份的收入。所以工商部出台了大量對西伯利亞投資的各項優惠措施,可同樣因為氣候、成本、采購運輸方便性等各種原因,願意將工廠搬遷到西伯利亞的主要都是礦產開發和冶煉等基礎工業。而對於承擔主要就業人口的輕工業企業,願意搬遷的幾乎為零。但基礎工業從投入到生產也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在未來三年內主要就業就集中在朝廷對西伯利亞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的建設上。然而問題也出在這里。西伯利亞的大規模交通建設,大量所需材料眼下只能從中原地區運過去,如此一來,必然全面拉動國內生產投資。國內各企業為爭取更多的訂單必然會擴大工廠增加人手,如此一來,即使有意移民的民眾也會因為在當地可以獲得足夠的收入而打消移民的意願。而沒有民眾願意移民,即使朝廷提供再優惠的條件,工廠也會因為人力不足無法開工,進而導致工廠也不願意搬遷。而工廠搬遷的意願降低進一步使民眾更不願意移民……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工商部長盛懷宣長拜於地:「工商部無能,請皇上治罪――」

「既然在家鄉可以通過勞動獲得足夠的叫入。當然比之去荒蕪之地去開荒要保險的多。依老臣看,其實還是故土難離的思想過重呀。可有辦法?」張之洞若有所思的問道。

「故土難離、人離鄉賤的思想主要來源於,人離開熟悉的環境和人群之後,到了陌生的外地一但有什么不如意的時候,將是無依無靠沒人幫助,所以就覺得自己很悲賤。因此我們也考慮過進行整村移民。眼下看來可行性較高,西伯利亞對我國來說跟本就是一塊荒原,整村搬遷必然會使得中國對西伯利亞的占領更加牢固。但考慮到中國農村是家族式的村庄,時日一長,其族長的權威可以高於朝廷派出的官員。其法不利於長治久安。故而未做考慮。」嚴復長拜於地:「臣等無能,未能拿出合適的移民辦法,請皇上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