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奪橋之戰(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2825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烏梁海呀――我的故鄉,您的兒女們又回來了――」牧民仰天呼號。【ㄨ】

他們是曾經祖祖輩輩們生活的地方,這里是生養他們先祖的聖地,但滿清無能,1727年的《布連斯奇界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9年的《烏里雅蘇台界約》使得阿穆哈河地區被俄國侵占並驅逐當地居民,但薩彥嶺以南、沙賓達巴哈至博果蘇克一線以東的唐努烏梁海盆地仍然是中國的領土,於是俄國開始改變策略,通過掠奪性貿易、非法開采金礦、非法移民等途徑向唐努烏梁海地區滲透。面對俄國的滲透,盡管唐努烏梁海人民不斷掀起反抗斗爭,但依然沒能遏制住俄國勢力的滲透。

不過現在朝廷的大軍回來,將俄國毛子打的遍地找牙,曾經割讓的土地收回來了,曾經被驅逐的人民又回到了生養他們的土地。他們趕著牛群羊群,從遙遠的異鄉回來了。如今正是春暖花的時候,也是草原上的牧民放牧的日子。經過一個寒冬的牛羊都已經瘦了,今年水草豐美,牛羊必定能膘肥體壯。這些年朝廷采購牛羊的數量越來越多,只要自己能把自己的牛群羊群養大養壯,然後再賣給朝廷,就可以獲得可觀的收入。有了豐美的草地,有了成群的牛羊,今後的日子一定會更加美好。只是朝廷這次采購的數量太大了,大到了整個蒙古部落都無法滿足的地步。聽說朝廷是為了開展什么教育普及,要讓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吃上肉。嗨――咱們蒙古族人哪里會缺肉食,到是菜類少的可憐,也不知道朝廷會不會給發點。部族的大汗去了京城,臨走前召集大家說話,這次他進京就是要求朝廷給他們也派先生過來,讓這里的孩子也能讀書識字。如果能成就好了,自己的孩子也是讀書人了,長大了也可以做官。只是烏梁海如此偏遠的地方。朝廷能想的到嗎?

牧民一邊憧憬著美好的未來,一邊卻憂心朝廷的政策能不能真正落實到他們這些邊區百姓的身上,卻渾然沒有注意到他們的牛羊群開始散亂了。

喲――喝!牧民們揮舞著馬鞭喊著號子追趕他們羊群,但這次羊群卻不向往常一樣回到羊群中去。反而四下逃散。都是放牧的老手了,知道情況有變。他們四下查看過後感受著來地面的震動後,他們大驚失色,至少有一萬匹馬正在向這里奔馳而來,大汗不都說俄國毛子給打跑了嗎?難道俄國毛子又打回來了?

是有上萬匹馬在奔馳。但他們是從草原的東邊急馳而來。原來是朝廷的軍隊呀,牧民們相乎打趣著趕著幾頭牛羊上前。軍隊來處,牧民們進獻牛羊已經千百年來的慣例了。

「站在原地不許動。」巍巍軍陣中駛出一支小隊,他們穿著漂亮的軍服來到他們面前,用同樣的蒙古語說道:「這是朝廷騎軍,天兵到處四民回避。現在轉過身去閉上眼睛捂著耳朵,不管看到或都聽到什么都必需忘記。」

軍爺是凶狠的,滿臉的殺氣讓牧民們立刻照作。軍官很通情達理的指揮的士兵去驅逐四散的牛羊,都是放牧的老手了,這跟本不管什么事。

看到牛羊有人照看。【ㄨ】牧民們更放心了。只是蹲了有多久不知道,反正兩腿是麻了,直到軍官們告訴他們可以站起來之後,他們看到的是已經聚攏成群的牛羊群了。

牧民雙臂交叉放在胸前彎腰鞠躬:「尊敬的老爺,哲木泰為大軍獻上十頭羊和兩頭牛。願大軍旗開得勝。」

軍官突然皺起眉頭:「這是朝廷的大軍不是土匪。朝廷的大軍自有朝廷供養,用不著去搶你們牛羊。記住,現在是中華帝國不是滿清了,不管是哪支軍隊都不會搶自家百姓的東西。除非用銀子買,還必是市價。記住了。」

軍官沒好氣的帶著士兵們離開了,牧民卻更高興了。是呀。現在是中華帝國了,剛剛離開的是朝廷的軍隊。牧民們唱著歡歌並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為遠去的大軍送行。

騎兵,是一支靈活機動的力量。擅長散兵作戰,在冷兵器時代可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更可長距離奔襲迂回包抄作戰。蒙古人把騎兵戰術推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縱橫歐亞所向無敵。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熱兵器的長足發展。騎兵的的地位逐漸下降,自明後騎兵就失卻他作為戰略力量的地位,但在戰術上依然舉足輕重。

然而這個機車才剛剛起步的時代,騎兵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機動力量。所以在甲午之戰過後李明下令陸軍部組建騎兵部隊,但李明卻不顧眾將勸告只給了三個師的編制。因為自從內燃機的技術成熟之後,李明開始打造自己的坦克兵團。西伯利亞地勢平坦荒蕪人煙,這是最適合騎兵馳騁的戰場。城鎮遙遠的距離也需要一支強大的機動部隊,進行穿插分割等戰術需要。再不濟,騎兵的馬匹用來運送物質也是很好的。

然而李明不顧前線對軍隊機動性的要求,死死的將三個騎兵師壓在手里,為此參謀本部費勁的唇舌也無濟於事。李明的目的就在於確保在戰前裝甲部隊不會暴露,以達到戰術的突然性。而這次將雪藏十年之久的騎兵派上戰場,就是為了讓他們掩護第一裝甲部隊。

沒組建裝甲部隊之前李明還自以為,裝甲部隊無非就是多裝備點裝甲車、多訓練培養熟練軍士。但裝甲部隊從組建之初到現在足足的十年里,光裝甲車就生產了七種之多,然而這些裝甲車依然無法達到兵部的作戰需求。因此裝甲部隊的組建一直拖到三年前,為了北進計劃能順利展開,只能矮個子里選高的,勉強通過一款裝甲車進行量產。如果僅僅是車輛的問題還不算什么,李明有錢,多少裝甲車都造的起。但裝甲部隊的高機動性讓還不成熟的零部件損耗極大,單是一個車輪就讓戶部跳腳罵娘。現在的車輪還是用生橡膠制成,用在普通小汽車和貨車上還是滿足基本需求的。但裝甲車不僅重量更重,而且在戰時需要多次快速機動,一個車輪也就能用三天。也就是說每過三天每輛裝甲車都要更換四個車輪。要知道這年頭汽車工業才剛剛起部,車輪依然是貴重商品。雖然李明利用他可憐的化學知識,讓硫化橡膠在五年前就已經投入研發,雖然也已經完樣品的試制。但遲遲無法量產。

這可是一次萬里外的征戰,遠離本土的裝甲部隊只能自行攜帶各類補給物資。一個四團制甲種裝甲師,其作戰部隊僅兩個團而已。因為為了保證這兩個團的順利作戰,就需要整整一個團的汽車隊為他們運輸油料、車輪、替換件等等各種補給物資。為了保證裝甲師的戰斗力,於是又要安排相應的機修人員和必要的維修設備。現在的裝甲車還無法在復雜地型上越野前進,於是還需要工兵修橋鋪路,而這些非戰斗人員則又需要安排護衛部隊,這些人為了能跟上裝甲師的快速移動,也需要使用汽車運輸……於是整整十年,也不過只建成了一個裝甲師。

不過有這一個裝甲師就夠了,在開闊的平原上,這一個裝甲師足以正面擊潰五倍之敵,且損失極小。如今俄軍主力全部集中在鄂木斯克,正是投入裝甲師給敵人亡命一擊的時候。所以在戰前更要保持裝甲部隊的隱蔽性。於是三個師的騎兵成了裝甲師的護衛。他們於5月16日從烏梁海出發,專門走人跡罕至的道路一路向鄂木斯克挺進。

鄂木斯克被額爾濟斯河一分為二,想要快速通過額爾濟斯河就必需要占領額爾濟斯河上的橋梁。俄軍總司令阿列克塞耶夫將北線阻擊中國第二師,南線阻擊中國第一師的部隊全部收了回來,在額爾濟斯河西岸構築了密集的工事。一但橋梁被毀,中俄兩軍隔河對峙的局面就會出現,在這樣的局面下,對兵力處於劣勢且補給漫長的中國軍隊來說,是不利的。所以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占領幾座橋梁,趁著俄軍潰兵無序涌向自家陣地之時。中國軍隊應當趁勢掩殺,將俄軍的混亂進一步擴大。在此之前,日本人已經很好的演示了一遍。

作為十二師師長葛恆威沒有和大軍一起追殺卡拉欽斯克之戰的俄國潰兵,而是親率由全軍最高的士兵組成的特遣營。穿著俄國軍裝偽裝成狼狽不堪的俄國潰兵,悄悄繞過混亂的俄軍,沿著遠東鐵路一路急行軍,終於趕在俄國潰兵過橋的那一刻到了。

「全體潛伏就地休息。」葛恆威沒有下令部隊立刻攻占橋梁。中俄兩國必竟是不同的人種,且不說相貌,單是身高上就無法偽裝。現在是白天。如果這時進攻很容易被駐守的俄軍發現。再說一路幾天幾夜沒有休息的特遣營官兵的體力已經到了極限,也需要進食和休息以補充體力。所以晚上才是最好的進攻時間,那時夜色會掩蓋一切……

「警衛排,跟我走。」作為指揮官沒有權利休息,葛恆威帶著警衛排悄悄的摸到橋邊遠處的一個茂密的叢林中,仔細的觀察橋兩頭的情況,為晚上的攻擊做好准備。

葛恆威很清楚,他要想靠一個營的兵力突襲俄軍重兵把守的鐵路大橋,單靠夜色是不夠的,俄軍的混亂才是他最好的幫手。所以他才會帶一個排的人過來,這是一排趕死隊員,他們將混入敵軍中制造混亂。俄軍越是混亂,他的機會越大。

不過他准備的有點多,也許是因為俄國人也知道過了橋就安全了,所以俄國潰兵是爭先恐後的擠向大橋,他們擠垮了橋前設置的堡壘、陣地,他們將引導潰兵的守軍都擠上橋了。混亂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