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騎兵的戰爭(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3420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阿柴爾,額爾濟斯河上

第十六座簡易橋梁剛剛搭好,工兵團長清秋擦了把汗,指揮著兵工們對橋梁進行最後的檢查,然後示意正在等候過橋的步兵們可以緩慢通過。

橋梁雖然簡易,但結構堅固。采用拱橋結構,鋼結構模塊化,只需依照圖紙順序組裝起來,就是一座堅固的橋梁,足以滿負荷通行裝甲部隊。整個橋梁施工的最大難度就在兩岸的承重面上,其它不過擰擰螺絲而已。四天里,二個半工兵團日夜施工,一共搭建起十六座橋梁,加上阿柴爾原來就有的兩座橋梁,這十八座橋梁日夜不停的通行軍隊。袁壽山集群的十七萬大軍如今已經基本過河,剩下的後勤輜重也將逐一通過。

當裝滿燃油桶的卡車從橋上緩緩通過後,清秋長舒一口氣:終於結束了。工兵部隊五天里不眠不修的工作總算可以告一段落了。放松下來的清秋躺在河邊也不管太陽當頭就打著鼾睡著了。

自古來大軍渡河就是最危險的時候,一但敵軍突至,開闊的河流輕易就將大軍截為兩斷前後不能呼應。尤其是對待總兵力多達四十萬的俄國軍,一但俄軍分兵一半強攻至此,大軍危亦。不過梁華殿兵團在正面給阿列克塞耶夫足夠的壓力,沖天的炮火如果進攻的前奏曲一樣讓阿列克塞耶夫不敢分心他顧,加上留駐阿柴爾的第一師已經做了充足的准備工作,讓大軍渡河的安全性大為提升。但也不能不防,更何況過河諸部需要重新集結、安排駐地,先過河者需要構築防御工事,後過河者要有序推進,十七萬大軍本身就是一個有著巨大工作量的單位。

為了安排這十七萬大軍有序過河就已經讓袁壽山焦躁不安。但現在他已經顧不這些了,他正對著地圖咆哮:「什么叫全殲鄂木斯克俄軍?參謀本部的參謀們腦袋里裝的都是屎嗎?」

作為獨立負責過東北這一個戰區的袁壽山,看問題當然不會僅僅局限在軍事層面。他很清楚全殲鄂木斯克四十萬俄軍對國際局勢的影響。如此一來。中國無論海陸空哪方面的軍事力量都足以讓世界各強國小心應對,這樣對戰後中國爭取應該有國際地位和政治利益。都有著無比巨大的影響力,因為經此一戰後,沒有哪個國家再敢單獨揚言對中國宣戰。中國自然就可以借大勝之機加強中華帝國對亞洲的控制力,從而恢復中華自古以來的勢力范圍。

可問題在於,即使受到空襲和炮擊損失再慘重的俄軍至少還有三十萬人吧。參謀本部讓他用十七萬人去包圍三十萬敵軍,還要全殲?就是三十萬頭豬他也抓不光呀。

「以裝甲師為先導,集中力量攻入俄軍縱深,將俄軍切割並殲滅一部。同時借著裝甲師無從有效克制的優勢四下出擊。引發俄軍潰散,然後尾隨掩殺。圍三闕一是最早就定下來的戰略,而此時戰局也是最優選擇。參謀本部戰前突然改變戰略又未加任何說明,是否朝局有變?」參謀長張作霖顯的憂心忡忡。

「有變,當然有變!」袁壽山怒不可遏:「還不是梁華殿那廝,發回去的報告宣稱俄軍士氣低落,加上又有照片為證,參謀本部就相當然的認為俄軍已無戰意,只需大軍一圍俄軍就會舉手投降。就是一百萬俄軍現在圍著咱們,至少咱們也要打一仗吧。更何況咱們是以少圍多。真把對方逼急了人家集中力量總能突出一部。md,就算俄軍再差那也是軍隊,是軍隊!!!」

「其實參謀本部也不完全是相當然。俄軍被我們如此壓著打也不想著要主動進攻一次。其戰斗意志確值得商榷呀。而且真能做到全殲俄軍這對我國也是極其有利的。只是我軍兵力不足,而且現在重擬計劃的時間也不夠呀。」

「夠,怎么不夠。三個騎兵師不是預留作為追擊主力的嗎?現在把他們派上去,以其機動性在鄂木斯克外圍來回清掃,做出圍剿之勢,其它部隊按原計劃行事――」

「駕――」馬鞭揮起,便是萬馬奔騰。四山旗似晴霞卷,萬馬蹄如驟雨來。壯士晾鷹森勇氣,將軍射虎老邊才。

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萬馬奔騰,一如疾風掠過眼前。又似彩雲飄向天邊。三個騎兵師兵分三路,大張旗鼓的朝鄂木斯克後方猛插過去。一路上過村屠村,遇鎮毀鎮,蒙古騎兵們像他們祖先拖雷那樣一路向西殺去。與此同時,沉寂已久的中國人特種部隊以小組為單位,深入包括烏法和葉卡林那堡在內的城市和鄉村,對俄軍的指揮、交通、倉庫進行大規模的破壞行為。

中國軍隊居然已經深入烏法這樣的俄國腹地內,對一切軍事單位進行無差別的破壞?!這是尼古拉二世不能容忍的。其實不用尼古拉二世下旨,阿列克塞耶夫在得知道中國騎兵的暴行後就已經後悔沒有發動反攻,所以他立刻將手下最精銳哥薩克騎兵就派了出去。

騎兵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機動性,穿插分割、破襲突擊這些才是騎兵該干的活。所以陣地戰尤其是防御性陣地戰,騎兵一點作用也起不到。所以阿列克塞耶夫早早就把騎兵全部派到了後方去,也正好躲過了中國的空襲和炮擊。但堆集有鄂木斯克各類物資卻是損失慘重,如今正緊急從後方調集各類物資重新補充前線的時候,中國騎兵的出現已經嚴重的威脅到鄂木斯克俄軍的補給線,一切被中國人切斷,那俄軍連飯都沒得吃。所以阿列克塞耶夫將他麾下全部四個騎兵師派了出去。

在荒蕪的西西伯利亞大草原上,兩國騎兵就如同捉迷藏一樣來回奔跑。中國騎兵沒有具體的目標,凡是在荒原上走動的人員和車輛,都在他們的攻擊范圍內。他們的任務是掃盪,他們的作戰理念就是以戰養戰。碰到了小村鎮就沖進去燒殺一翻,同時補充必要的物資。要是碰到防備完善的大型城鎮就繞過去。遇到小股軍隊就殲滅,遇到硬點子就跑。沒有具體的目標,就沒有戰術可言。出擊的時間和方位跟本就是憑借指揮官一時興趣。也許今天指揮官天才亮就下令出擊,也許指揮官想睡個懶覺那就等到吃完中飯再出擊。也可能今天以連隊為單位灑出去。也許明天就是整師集體朝一個目標進攻。

中國騎兵行動的隨機性,給俄軍哥薩克騎兵指揮官米哈伊洛維奇造成了極大困擾。他跟本無法從無數的被攻擊的信息中找到中國騎兵的位置,也就無從進行殲滅戰。他也曾將軍隊四散開來去尋找中國騎兵主力,但每次小規模遭遇戰中,中國騎兵總是能很快招來援軍,原來還有優勢的哥薩克騎兵立刻被四面八方沖出來的中國騎兵給砍碎。如果是大部隊遭遇到中國騎兵,他們則立刻掉頭逃跑。好不容易抓到幾只中國騎兵小分隊,也什么都問不出來。

靈活中國騎兵讓米哈伊洛維奇企圖盡快決戰的想法破滅。為了保證後勤補給的安全,那就要想辦法壓縮中國騎兵的活動范圍。分散軍隊很容易被靈活的中國騎兵給個個擊破,其損失慘重。加強單支出動的軍隊又會拉大各部隊的間隙,給中國人以可趁之機。尋找中國騎兵主力位置成了米哈伊洛維奇無解的問題,三天後,靈機一動的米哈伊洛維奇派出一個師專門保護物資的運輸,其它部隊干脆收攏起來,以師為單位在草原上高速出擊,以絕對的兵力優勢一只只的將中國騎兵小隊給吃掉,米哈伊洛維奇不信中國人還敢分兵。只要中國人不分兵。總有機會進行決戰。

五天,五天時間里中國騎兵部隊遭到了重大損失。一共損失了近三千人,還有數只連隊聯系不上。雖然給俄國人造成了不少於四千的傷亡,但中國騎兵軍司令孛兒只斤確實坐不住了,這樣一比一的交換不是他的目的。

俄國騎兵雖然有四個師,但一個師已經派去保護運輸隊。那雙方兵力都是三個師,既然俄國人想要決戰,那就戰吧。孛兒只斤立刻發報袁壽山請求發動決戰,袁壽山很快回電同意。因為此刻的袁壽山兵團正在進攻鄂木斯克外圍城市特羅伊茨科耶,遭到了俄軍頑強的抵抗進展緩慢。但鄂木斯克就在眼前,袁壽山相信只要投入裝甲師能夠很快攻入鄂木斯克。那在此時能夠殲滅俄軍的騎兵,對未來戰略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但出於保險起見。袁壽山打算派出一個裝甲連來支援騎兵,他相信裝甲部隊的出現能更快的擊潰俄軍。最大程度的減少我軍傷亡。對於總司令的好意,孛兒只斤拒絕了。

作為成吉思汗的後裔,孛兒只斤總想恢復先祖時代的榮耀。他也曾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向先祖那樣,縱橫大漠。可系統學習過軍事理論的孛兒只斤知道,裝甲部隊有著厚重的防御力和強大的攻擊力,與有著強大的機動力。騎兵將從過去冷兵器時代的絕對主力,逐漸變成裝甲部隊的護衛兵力。其實騎兵已經成為裝甲部隊的護衛隊了,這次不就是一路掩護著裝甲師過來的嗎?朝廷大規模組建裝甲部隊已經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在未來的戰場上裝甲部隊必將全面替代騎兵。裝甲部隊的出就意味著騎兵的沒落,這也許將是騎兵最後一次作為獨立兵種之間的對抗了。雙方共計六萬余騎兵在草原縱意廝殺,這也是騎兵空前絕後的大規模交戰了。孛兒只斤是幸運的,能夠指揮騎兵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交戰。孛兒只斤也是不幸運的,此戰過後的騎兵將徹底淪為輔助兵種。但孛兒只斤發誓,縱然騎兵要像煙花般凋零,也要在這最後一刻爆發出最耀眼的光芒。孛兒只斤相信,這道光芒將永遠被歷史記錄。所以孛兒只斤拒絕了裝甲部隊的增援,因為這是一場只屬於騎兵的戰爭。

孛兒只斤下令各部隊向自己靠攏,同時派出小分隊將俄國引導到自己的預設戰場。部隊各級指揮官得到命令後全部變的斗志昂揚,這可是一場將要被世界都記住的戰爭。

中國騎兵的變化引起了米哈伊洛維奇的警惕,這不符合中國人的戰略需求。但對他而言,這可能是唯一一次徹底殲滅中國騎兵的機會。所以他選擇了應戰,因為他也別無選擇。

孛兒只斤集結著軍隊緩緩後退。米哈伊洛維奇收攏著部隊快速進逼。終於在6月14日傍晚,在埃別伊特湖北岸追上了中國騎兵主力。夕陽下,相隔十余里的數萬大軍各自下馬生火造飯。孛兒只斤和米哈伊洛維奇很有默契將決戰日期選在了第二天。

清涼的晨風吹過草原,還粘著露水的小草隨風搖擺。整個大地呈現出如波濤般的涌動。埃別伊特湖北岸的中俄兩國騎兵都已經整裝完畢,人無聲馬不嘶,馬背上的中俄騎兵同時都放棄了騎槍而是全部都舉著馬刀,因為騎兵的驕傲讓他們更願意通過馬刀來解決騎兵間的戰爭。草原上如同升起一片馬刀的森林,唯有那刀鋒上閃動的寒光讓整片草原顯的格外蕭瑟。萬馬齊喑,但馬兒似乎感到了大戰緊張,馬蹄也不安的輕刨著腳下的草地。雙方的每一位將士都知道,今天。這片草原將被鮮血覆蓋。

太陽懶懶的從草原東方升起時,它將溫暖的陽光無私的灑向大地。當陽光從遠方滑過,當陽光照耀到兩軍的那一刻,誰也不知道是誰第一聲的吶喊,引爆了震天的廝殺聲。雙方騎兵同時催動坐騎,高舉著馬刀朝對方沖了過去。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快。

蒙古騎兵縱隊擺開極寬的陣勢,部隊排成許多大致平行的縱隊,以很寬的一條陣線向前推進。這是傳自成吉思汗時代的戰術,當敵對雙方的部隊越來越靠近時。經過仔細瞄准後向敵人投射具有毀滅性力量的標槍和毒箭。然後重騎兵發起沖鋒,輕騎兵便向翼側疏開,繞向敵人的兩側和後背。完成對敵包圍後。各部即從四面八方發動進攻,引起敵陣大亂,最後將敵人徹底擊潰。這種包圍運動是蒙古軍隊常用的作戰方法,這也是蒙古騎兵得以縱橫歐亞無敵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