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一定會咬鉤的誘餌(1 / 2)

中華蒼穹 鵬羽 3167 字 2022-10-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中華蒼穹最新章節!

「該死的,該死的,居然開著我國的軍艦來進攻我國,這群東方的異教徒真該死。」聖彼得堡奢華的皇宮內,尼古拉二世不滿的咆哮著:「維特,你的錢籌備好了嗎?」

謝爾蓋﹒維特,俄國的財政部長。在面對咆哮中的皇帝他依然顯的平靜如常:「陛下,法國方面原則上同是提供貸款,但具體的細節還是商討中,貸款還沒到位。英意德等國還是交涉當中。」

「哦――見鬼。中國人都要打過來,你居然告訴我連造軍艦的錢都沒有?」自從廖內海戰之後,雄心勃勃的尼古拉二世再次提出打造二十艘一等戰列艦和二十艘二等戰列艦的新海軍計劃。但國家經濟凋零,叛亂份子鼓動人民罷工罷市,更讓俄國經濟雪上加霜。俄國只能滿世界去找貸款,到目前為止有消息的只有法國。

「陛下,即使貸款到位也無法立刻開造軍艦。因為按陛下要求的那種類似中國白起級戰列艦,我國的船塢根本造不了,需要等船塢擴建之後才能進行。」

「那就先建造超海級二等戰列艦。去告訴法國佬,讓他們立刻先支會心付一億盧布,不然我立刻於德國結盟。」尼古拉二世不是傻瓜,他立刻用德國去威脅法國提供貸款。

維特暗自嘆了口氣,他本想用船塢太小來勸進陛下暫緩海軍計劃。但眼前的陛下卻急不可奈的要恢復海軍,到不是陛下對大海如何熱衷,而是他擔憂失去了戰艦和艦炮,會讓那些叛徒的氣焰更加囂張,才會顯的如此心急。但作為俄國的財政大臣,維特卻不得不為整個國家經濟考慮。所以維特決定還是實話實說好了:「尊敬的陛下。即使貸款到位那也需要優先用於維持財政穩定的,如果再不盡快穩定國內,恐怕會殃及國家破產!其次這筆資金還需要支付陛下的百萬擴軍計劃。所以暫時無力支付海軍的恢復計劃。」

「難道你要看著中國人的軍艦在我國的海域的耀武揚威嗎?」尼古拉二世臉上一幅要生吞活剝維特的模樣。

「陛下,我國根本沒有新式戰列艦的技術。甚至連船塢都沒有擴大,而且根據我國與法國之間的秘密協議,只要法國第一艘新式孤拔級戰列艦開建後,就會將技術轉交給俄國,那樣就可以擁有真正的新式戰列艦了。而陛下只需要再等一年,這一年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擴大船塢。至於中國人的艦隊,陛下您跟本無需擔心。即使我國願意出讓港口給中國人,您認為英國人會同意嗎?」

尼古拉二世神情一晃。頓時開悟:「維特你很好,是帝國的忠臣。你說的很對,偉大的俄國代表白人向低等的黃種人宣戰,如今黃皮豬居然敢打到歐洲來。」尼古拉二世開心的朝他的外交大臣蘭斯多而弗說道:「在這個關鍵的時期,英法德等國需要我們站在一起,他們應該將軍艦送給俄國用於抵抗東方的黃皮豬。蘭斯多而弗,你去告訴他們,他們甚至應該派艦隊加入偉大的俄*海軍中來。」

蘭斯多而弗苦著臉下去了,維特也終於松了口氣。沙皇陛下總算不再強求將貸款用於海軍建設,那作為財政部長的維特就有足夠的資金來移定國家經濟。如今國內叛亂分子已經公開進行各種刺殺行動。雖然沙皇陛下在3月3日頒布《布雷金詔書》,准許成立咨政團體、包容各種宗教、開放語言自由、以及減少農民贖回農地的費用。然而在社會主義人士的抵制下,改革進程幾乎陷入停止。加上與中國的戰爭面臨全面失敗的局勢。國內動亂加巨。維特曾向沙皇陛下建議成立國家杜馬,來緩和國內局勢。然而沙皇陛下不思穩定國內卻意圖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寄希望於最終能戰勝中國來轉移國內矛盾。如果能夠成功當然是可行的,可如今的戰局糜爛而國家想要再次征召軍隊都只能靠從國外貸款來進行。這樣的經濟形式,怎么可能將戰爭進行下去?

對於俄國的新要求,英法等國自然當他是放屁,然而中國遠征俄國的艦隊卻不得不重視起來。這是一支多達二十一艘主力戰艦的艦隊,放在歐洲是一股能左右地主勢力的艦隊。然而歐洲各國還在討論對策之時,中國遠征艦隊出發三天後的7月3日。中國加派戰列艦海寧號,重巡寧海、濟海二艦並入遠征艦隊。又二天後的7月5日。中國再次加派防護巡洋艦海天號與快速驅逐艦聽風、觀海三艦。這使得中國遠征艦隊規模達到七艘戰列艦,十二艘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這樣一支艦隊進入歐洲。必然擾動歐洲局勢,尤其是英國受到的壓力最大。

「必需阻止他們。」英國首相亞瑟?貝爾福定下了基調。

英國人卻找不到可是阻止中國人遠征俄國的借口。必竟先是俄國去打的中國,難道還不許人家反擊回來?再說中國艦隊一路走的都是公海。遙遠的距離是補給最大的困難,但中國不是俄國,中國政府早在一個月前就與南美各國答成了協議,以高於市價一成的價格向各國采購大量的燃煤和食物。當時誰也不知道中國政府這樣做的原因,但中國遠征艦隊出發時所有人也反應過來了。中國政府早在艦隊出發前就做好了各項准備,而不是向中國政府宣稱的那樣,只是中國在得不到賠償後惱羞成怒的要自己去取。

英國可以借著自己在南美的影響力,可以通過外交的方式讓這些國家停止向中國艦隊提供補給。但合同的神聖性是在世界也是通用的,中國可以以各國違法合同為由用艦炮威脅各國交出物資,如果交不出來,以中國的性格他們肯定會發起攻擊。再說,如今的中國海運業極為強大,海上每十艘萬噸巨輪就有四艘是中國的,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多。對中國關閉蘇伊士運河。迫迫使中國的運輸船隊繞行南美也是辦法之一。但大家都相信,英國政府敢關閉蘇伊士運河,中國政府就敢封鎖馬六甲海峽和整個香港。只要中國政府鐵了心要遠征俄國。以中國比俄國還要充足的海上運輸力量就足以保證遠征艦隊所需。

想要阻止中國遠征艦隊進入歐洲,除非直接派艦隊阻攔。有人相信。以中國目前的局勢絕對不敢跟英國發生直接沖突。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以中國人那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行為方式來看,一但真的發生交火這後果怎么處理,要知道這次中國遠征艦隊司令就是當初那個沖擊馬六甲的李亮。雖說這種可能性不大,但要是萬一發生呢?難道要讓英國向中國宣戰?!遠征中國……海軍部估計要獲得全面勝利,需要動用英國全部艦隊的一半力量,而且只能保證海戰的勝利,至於陸地戰。英國陸軍部閉口不談,因為中*隊的總人數比英國的人口還多。

「我懷疑我們考慮錯了方向。中國遠征艦隊可能只是為了轉移所有人視線的東西,中國人真正的目的其實是這里。」原英國駐華公使,現在的英國遠東事務總顧問歐格納在沉默了大半個月後,在國會會議上將他的手指重重的點在中俄兩國正在交戰的秋明一帶。

歐格納的言論往往能影響英國政府在對華事務上的決策,然而在中國派出遠征艦隊後卻突然一言不發。他一直在思考,一向注意利益的中國皇帝為什么會干出遠征這種靡費之舉,而他的大臣們卻連絲毫勸阻都沒有。歐格納相信這里面一定隱藏著陰謀,所以他在沒有發現個這陰謀前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直到昨天他看到一份報紙,報紙上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用一句話報道了一則新聞:中*隊正在向秋明和庫爾干發起攻擊。相信在很短的時間內,中*隊將占領這兩個地方。

看著滿堂等待他解釋的國會議員,歐格納不急不慢的說道:「請大家很不要急。聽我說完一個故事。中國有一個傳統的習慣,每到清明時節中國皇帝需要親自下地勞動,皇帝耕田皇子播種,而皇後也需要親自養蠶織布,以表示對衣食這兩種與生活密不可分的事務的重視。中國也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中國民間也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而糧食自古來多是由土地產出來的,因此中國人對土地的重視是要超出我們預計的。而且中國人對土地還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就如中國皇帝曾親口跟我說的那樣:要是不喜歡在土地里種點什么,很難讓人相信他是屬於中華民族。所以中國人從來不會嫌棄土地過多。而且中國官員私人土地的多寡也往往跟他的品級高低有直接關系。當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後面的事就很好理解了。中俄自鄂木斯克之戰後。俄國戰敗已成定局。但中國不僅沒有開始和談之意,卻派出遠征艦隊。還公然叫囂著要在俄國建設屬於中國的軍港。這里是歐洲,中國人明白他們不可能真的在歐洲占領一個港口,但中國依然這么做是為什么?因為中國的目的就在於讓所有人都盯著中國海軍,從而忽略中國陸軍的軍事行動。此時,中國陸軍以極快的速度推進。北線的梁華殿兵團正在進攻秋明、袁壽山兵團正在進攻庫爾干,中線的聶士成兵團已經占領庫斯塔奈,南線的劉盛休兵團正高速行軍,預計三天之後可以向阿克糾賓斯克發動攻擊。說到這里,不知道大家明白沒有。中國的目的就在於趁所有人都只看到遠征艦隊的時候,讓他們的陸軍盡一切可能多的占領土地。就跟中國皇帝的說那樣,中國人從來沒有過嫌棄土地多的時候。等所有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再要求他們和談的時候,他們就可以提出以現有的軍事分界線為領土分界線的要求了。這就是中國人最終的目的。」

「那按閣下的意見,我們應當立刻迫使中俄開始和談?」有議員提出問題。

「首先不是和談,而是要求中國立刻停止所有的軍事行動。」歐格納揮舞著拳頭,堅毅的說道:「我不知道中國人最終的目的地是哪里,但我相信,如果不能迫使中國人停止軍事行動,他們的軍隊一定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他們會把所有能占的土地全部占領下來。對於土地,套用一句中國人的話,寧可撐死也決不餓死。」

歐格納說的很對。但也只是說說而已。讓中國人停止軍事行動,是只限於陸軍還是海軍或者兩者皆是?單獨停止陸軍的軍事行為。這和英國有什么關系?只停止海軍的軍事行動,在沒有滿足中國人的要求前,中國人干嘛要聽你的?停止海陸軍全部的軍事行為這也等同於停戰呀?可在好處沒撈夠前,換英國也不會干的。歐格納說了也等於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