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窮人的對比(2 / 2)

至高使命 夢入洪荒 1758 字 2020-07-21

院牆很矮,是使用籬笆扎成的,院子里停著一輛汽車。

看到這里,盧曉斌用手一指,說道:「李天逸,你看到了嗎,你們華夏的窮人住的都是這種地方,而美國的窮人住的是二三百平米的別墅洋房。這就是差距呀。」

李天逸也十分吃驚,他沒有想到,現在這個時代,竟然還有人住著這么破爛的房子。

想到此處,李天逸隔著籬笆圍牆向里面喊道:「里面有人嗎?」

李天逸喊了半天,沒有人應答。

無奈之下,李天逸只能敲響了隔壁那座二層小樓的房門,開門的是一個50歲左右的婦女,打開房門之後,這個婦女看向李天逸他們問道:「你們找誰?」

李天逸看向這個婦女,說道:「大姐,我們想問一下,隔壁那個房子的家人在哪里呢?」

那個婦女上上下下打量了李天逸一眼,說道:「你指的是西邊那個房子嗎?」

李天逸點了點頭。

婦女笑了起來,說道:「你們是外鄉人吧?」

李天逸和盧曉斌全都點了點頭。

婦女接著說道:「西邊的那個房子是我的。」

盧曉斌有些詫異的說道:「你不是住的這個二層小樓嗎,還保留西邊的房子做什么?」

婦女說道:「西邊的房子是兩年前我家住的房子,現在我們住的房子是今年5月份剛剛完工住進來的。

之所以沒有推倒以前的那個房子,是因為我想要把這個房子保留下來,與我們現在所住的房子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提醒我的子女,讓他們時刻不要忘記,是國家的精准扶貧政策讓我們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脫貧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李天逸和盧曉斌聽聞之後全都十分震驚,便和這個婦女攀談了起來。

這個婦女叫趙素芬,她是入駐這個光伏農業扶貧示范園區的貧困戶之一。她一家四口人,丈夫在外打零工,孩子上大學,叔公公患重大疾病,一年靠種幾畝薄田和丈夫打工掙錢,扣除上學、醫病及家庭日常花銷所剩無幾。

兩年前,她看到鎮里建起了扶貧園區,她下定決心租了4個菇棚,在園區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獲得小額擔保貸款,自己又向親戚朋友籌了一些,總算湊齊了12萬元。現在,4個菇棚的香菇進入出菇旺季,趙素芬每天往返家和園區之間,通風、澆水、采摘、銷售忙個不停。

剛剛租了蘑菇棚的第一年,她就凈賺了十多萬元,第二年的效益依然非常好,所以去年,她的丈夫不再出外出打工了,而是回家和她一起干起了蘑菇棚。去年9月份,他們便開始在老房子的旁邊建了這座二層小樓。今年5月份就住進去了。

盧曉斌突然問道:「像你們村子類似於你這樣的人多嗎?」

趙素芬說道:「鎮里的蘑菇棚一共有500多戶租用,按照這兩年蘑菇的行情,這500多戶基本上平均都賺了十多萬元。

據說,光伏發電的二期工廠也馬上就要開工了,二期工程的面積比一期工程還要大,到時候會有更多的人租用蘑菇棚。我家到時候還准備再租兩個。」

聽趙素芬說完之後,盧曉斌沉默了。

他突然意識到,華夏特色的精准扶貧政策的的確確充滿了華夏的智慧。

他隨著那天一路走來,已經感受到了這座小鎮正在發生的巨大的變化,小鎮上到處都是工地,一座座二層甚至三層小樓正在拔地而起,很明顯,這些都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村民在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

而一輛輛裝滿了蘑菇和各色商品的大卡車也穿行於黃土鎮和外面,整個小鎮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此時此刻,盧曉斌開始回想起他在美國所見到的那些窮人,他們不缺吃,不缺穿,不缺住房,但是他們永遠都只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沒有脫貧致富的機會,他們只能依靠辛勤的工作和付出賺取微薄的生活費,或者是領取社會救濟。

雖然美國的窮人收入水平比華夏的窮人收入水平要高,但是,到底哪種窮人更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