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相言甚歡(1 / 2)

君臨戰國 龍竹 1217 字 2022-10-14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君臨戰國最新章節!

洛俞有些無語了,本以為辰凌定是那文武雙全,學富五車的名流才子,精通劍術,想不到他連字都認識不多少,現在有些起疑,心想他到底懂不懂治國之道?在齊國稷下學宮,那么多的諸子、賢者都沒有討論出來的話題,跟他談論,是否做無用功呢?

辰凌似乎看出了對方的疑慮,微微一笑道:「我看書比較少,大多是族內一位老者口頭傳述,由於他眼力不好,無法教習我寫字認字,呵呵,導致我知識雖多,卻很少識字。」

洛俞恍然大悟,抿嘴笑道:「原來是這樣,想不到辰兄有此奇遇,呵呵,這個沒問題,要不就從今日開始了,先練字,後練劍。」

辰凌也不婆婆媽媽,當即起身,說道:「擇日不如撞日,現在就請洛弟進書房來吧。」

洛俞大大方方,一點也不拘謹,舉手投足之間,雍容超凡,跟隨辰凌走入書房內,由於書房尚未清理完,還沒有羅列書架書櫥以及書簡等,也沒有絲竹樂器點綴,除了一張桌子外,再無別無了。

辰凌命人拿來筆刀和空白竹所簡,要跟洛俞學一些篆字。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鍾鼎上,由於其材料的局限,難以廣泛的傳播,所以直至殷商時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層社會的百余人,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這一切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改變。

竹簡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而其用絲帛者謂之為紙,還沒有真正意義的紙張,但絲帛太過昂貴,只有貴族才能少量使用。

根據竹簡的長度也有分類,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

「辰兄想學秦國小篆,還是六國古文大篆?」

「有區別嗎?」辰凌不知其解地問道。

洛俞凝眉道:「當然有區別了,六國古文是通行於秦以外的東方六國的文字,稱為戰國古文,它是上承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在諸侯割據下所形成的區域性文字殊體,形體很不統一,筆畫草率,簡體、俗體大量涌現,稱為六國大篆,比如魏國有魏篆、趙國有趙篆、楚國有楚篆,秦國的則稱小篆,商鞅變法之後,簡化了秦國的大篆體,使文字更加通俗易寫,所以目前秦篆被普遍推崇起來。」

辰凌恍然明了,戰國時代,諸侯國經過春秋數百年的分合,形成了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個大國,和宗周、宋、衛、中山等幾個小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劇變,給文字的發展以深刻的影響。

由於諸侯割據,政治上不統一,各國對漢字形義關系理解差,便難免寫錯字形,以訛傳訛,就形成訛變字;書寫的簡捷耗字應用的廣泛,便導致字形書寫的簡化和草率,從而形成省變字;文字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必然使地區間文字異形現象突出,因而形成異體字;除了秦國文字墨守春秋以前正統文字的字形,僅在書寫風格上漸趨規整勻稱,向小篆過渡之外,其他六國文字與春秋以前相比,字形差異很大,幾乎面目全非。

辰凌虛心受教,先從魏篆學起,因他生長古武世家,多少翻過古文篆體,有個大概的印象,這時經過洛俞的點撥教習,很快入手,尋找關鍵點,借助以前的記憶和理解,學起來速度非常快,逐漸掌握了魏篆的特點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