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腐化滋生(1 / 2)

君臨戰國 龍竹 1198 字 2022-10-14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君臨戰國最新章節!

辰凌在山村平凡的農戶家住宿了一晚,晚膳是粟米粥和咸菜,極是簡單,本來吳老伯還要給二人煮些狩獵的獾子肉,但是被辰凌拒絕了,這次他深入農家院,不是為了大魚大肉來的,而是親身走訪,體驗農戶原汁原味的生活。

當他得知民間百姓十分擁戴新法,對燕國朝廷很是熱衷服從後,哪怕吃著最簡單的粟米粥和山咸菜,也覺得十分的可口,勝過在魏國吃的山珍海味。

這是他的故鄉,一群百姓都是他的子民,為君者的幸福和驕傲,不是擁有多少後宮嬪妃,住著如何氣派金碧輝煌的宮殿,而是領土內的百姓,安定溫飽,沒有動亂,擁戴著朝廷,形成一股滾滾的國運大勢,匯聚在他身上。

國運昌盛,國泰民安!

辰凌輕輕吐了一口氣,農戶質朴的生活,給他一種堅定、大勢,就好比一些虔誠的信徒,每日禱告,那股信仰之力全部匯聚在佛身一樣。

君王亦如此,當他廣施仁政,剛正清明,英明領導,四海升平,國泰民安的時候,天下百姓對君王的一種仰視、崇拜、感恩、尊敬,這樣對王權的信仰和擁戴,也使得他為君者,增添了大勢,九五之尊,紫氣東來,王者之風!

一夜無語,山村寂靜,東北的雪飄的更大了,有一種豪邁之氣。

翌日辰凌繼續上路,侍衛葉羽跟隨,兩個人,兩匹坐騎,頂著風雪一路北上,燕國的疆土領域,包涵華北平原一部分,更多在東北遼東之地,兩大平原之間,隔著磅礴的燕山山脈,幾乎隔絕了東北與華北。

橫貫東西數百里的山脈上,只有古道口平崗山道、喜峰口盧龍山道進入遼西腹地,但都是羊腸山道,很難走,更別說入冬大雪天。

在這戰國時期,行人要去遼東,都只走靠臨海岸線的遼西走廊,在燕山腳下,與渤海之間,這里有一座渝關,把燕國分為了關里與關外,關外就是指的遼東、遼西等東北地帶。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

辰凌走在遼西走廊,途徑燕山的山腳,望著寒冬臘月,鵝毛大雪,不禁感慨萬千,想起李白的一首詩句。

在這樣苦寒之地,成長起來的國人,應該更有血性,豪邁、奔放,骨子里透著熱血與勇猛。

但是,數百年的燕國,由於數十代的燕王,都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規的老古董,不肯變法改革,也不與中原交流文化,導致燕國的文化最為落後,這種基因,甚至影響一兩千年的後世,東北地區,文化相對中原,仍落後很多。

這片土地上,很少會出現什么大文學家、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大軍事家等等,搞不了細致的文化,這與苦寒之地,人們性情豪放有關系,不扣小節,不能在細微上出成就,搞學術的氛圍會相對弱一些。

直到二十一世紀,大多中原人、南方人形容東北人,都是豪放、直爽、熱情、彪悍、高大勇猛,當然也有一些缺點:比如能吃能喝、臭白活(能說的意思),不少吹大牛的酒蒙子!

諸子百家的思想在燕國傳播較少,尤其這一片土地上,由於後世經常被少數游牧民族侵占,比如鮮卑、後金、大遼、滿族等,文化思想與中原脫節,造成這里文化層次不如南方地區及江南才秀。

但是,這些都不影響辰凌要發展燕國的決心,這是他的根據地,天時地利人和,他都不缺,可以說,只要鞏固遼東半島,把東北平原之地,都當初燕國的後方糧草,根本就不擔心六國聯軍,燕山山脈,幾乎能擋住六國的鐵騎,只要再遼西走廊設下重重關卡,就能把盟軍擋住在關內,當然,要保住燕國的華北之地,就困難了,需要一條真正的厚實長城,隔絕在趙國、齊國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