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工業的曙光(1 / 2)

君臨戰國 龍竹 1184 字 2022-10-14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君臨戰國最新章節!

辰凌聽著大匠師提出疑問,對於這個時代的制約也很清楚,因為戰國時代,中華大地剛從奴隸社會,步入封建社會,農耕經濟模式剛剛成熟,鐵質也剛剛普及使用,還有很多弊端。

以強大的秦國為例,在韓楚趙齊魏大規模更換鐵兵器後,秦國依舊使用青銅兵戈,因為秦國缺少鐵質,相反青銅含量較豐富,最主要,秦國在青銅方面的制造水平,已經達到戰國最高水准,放棄青銅,改用鐵器,就要從頭開始,克制很多弊端,需要很漫長的時間改良。

通過後世陝西出土的兵馬俑坑內的青銅兵戈來看,秦國在統一戰爭中,不論刀槍劍戟大多使用青銅材質,連弩機、箭頭都是青銅打造,不過,它的硬度、工藝水准等,都不弱於那個時代的鐵兵器了。

比如青銅材質難以打造長劍,但是秦墓出土竟也有超長劍,劍身呈八個棱面,而且從劍鋒到劍柄,至少有三個起伏弧度,緩解了受力易折斷的劣勢,符合結構力學,不斷鋒利,且不易折斷。

辰凌這時微微一笑道:「老匠師提的沒有錯,機器不可能就放在河水岸邊,機床肯定與河流有一定的傳動距離,一是需要巨大的扇葉片,水流滾動,使得葉片旋轉,葉片中間固定盤,有長軸固定,這就叫傳動軸,在長軸另一端,需要有帶齒輪的輪盤,分為大齒和小齒,同時還有皮帶轉動等。」

「這樣一來,把水力一級級傳送,最後與落錘相連,這樣就可以通過水力,帶動落錘上下起伏提升、砸落,這是基本原理,相信諸位匠師一點就透,只是在制作過程中,傳動軸、軸承、齒輪的硬度,多少傳速為最佳,帶動多重的鐵錘,這就需要諸位思考了,坦白說,我也是外行。」

說實在的,辰凌並非什么工程機械高材生,對於齒輪嚙合傳動率、軸承型號、皮帶輪等,他也是門外漢,要不是在業余喜歡看一些雜志,對比中西文明興衰的書籍中,看過水力機械的片段,他也根本不知道,歐洲工業文明的萌芽,與兩百年前歐洲水力機械的使用,有著重要關系。

他能憑著記憶,繪制一下草圖,但是詳細原理圖,就不清楚了。

這就好比,任何現代人,提筆都能畫一下汽車外形,甚至小孩子懂會畫,那都是草圖,但要繪制出汽車構件的工程圖、cad零件圖、catia三維圖來,那就非得學工程機械的專業人員了。

老匠師道:「老朽認為,當務之急,是以青銅質、鐵質把這些單一零件,逐一加工制造出來,這樣的齒輪告訴旋轉,可比往日制作機關暗器的齒輪構造復雜多了,看來冶鐵方面,也要有重大突破,才能滿足這樣的工件硬度、強度、韌度。」

辰凌覺得這位老匠師見多識廣,大不簡單,點頭道:「老先生所言極是,不知先生名諱?」

墨妃暄在旁笑著介紹道:「這位老先生,是我墨家的最出類拔萃的老匠師,端木黎,在墨門,大家都尊稱黎叔!」

「原來是端木老先生。」燕王贊賞一聲。

端木黎恭敬道:「不敢當,老朽只是平民賤籍,普通墨徒的一員,君上如此禮賢下士,親自召見我們這些只會『淫工巧技』之人,讓所有匠師們,都心生澎湃,就是再大難關,老朽和幾位工匠師傅,也一定辦到!」

辰凌微笑點頭,被老匠師執著科研的精神所動容,肯定道:「諸位先生對工技方面的研究精神,寡人甚是欣慰,各國變法,卻只重制度和軍紀、農耕三大方面,而我燕國變法,卻要從各方面入手,做到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去改變燕國的生活,工械技術,在儒家眼中,視為巧技,不登大雅之堂,但在寡人看來,卻是興國安邦的一大因素,因此,寡人懇請諸位老先生,能長久居於燕國,搞科研,重實驗,發明創造,解決燕國冶鐵、船舶、機械工程等。」

「看來,在煉鐵方面,還需要有大進步才行,否則工件的品質達不到要求。」另一位老者感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