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降雨積洪(2 / 2)

長生 風御九秋 1297 字 2022-12-09

張善缺糧少餉,之前攻打洛陽傷亡慘重,為了盡快拿下洛陽,張善的確有可能劍走偏鋒,水淹洛陽,而張善作為上清宗天師,只要他開口,不但上清宗的道友會出手相助,連太清和玉清的道友他也請得動。

而朱全忠眼下是大唐勢力最大的藩鎮,連漢中的楊守亮都能召集一群妖人為己所用,朱全忠自然也可以,而且只要是爭斗,雙方一定都會有所損傷,之前的戰事張善折損了十幾萬,朱全忠肯定也不好過,如果繼續耗下去,即便最後打退了張善,自己的實力也會大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事情是朱全忠最不願意看到的,故此他也有引發洪水的動機,如果沖毀了新軍的營地,那就一勞永逸,永絕後患了。

長生收斂靈氣,飄身下落,黑公子被他之前的不辭而別搞怕了,唯恐又被他拋下,便自山頂上躥下跳,它並不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夠凌空飛渡是得益於長生,沒有了長生的靈氣灌注,它飛不起來。

長生落地之後喊住黑公子,撫摸安撫的同時急切思慮,片刻過後打定主意,翻身上馬,繼續南下。

人每時每刻都面臨著各式各樣的選擇,關鍵時刻做出正確選擇是大部分人都不具備的能力,所有的黑白顛倒,輕重不分,顧此失彼其實全都來自錯誤的選擇,長生並不確定這場洪水是哪一方引發的,他之所以沒有趕往洛陽察看情況而是選擇急赴業洲,是因為他想到了張墨的遲遲未歸。

他是凌晨發出感召的,而這場雨是下午未時下的,張墨遲遲不來,很可能與這場大雨有關,如果張墨提前不知道午後會爆發洪災,肯定在第一時間趕來長安了,由此可見這場洪水即便不是己方所為,己方也必定知情並有所防范。

再者,己方此時肯定需要外來助力,但在此之前己方並不知道他還活著,故此在前瞻應對的時候就不會將他考慮在內,而太平道人則不同,太平道人此前多次渡劫皆以失敗告終,而今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一方是壓根兒就沒指望他,而另外一方則是眼巴巴的全指望他,如何選擇,並不難。

這般選擇看似是顧私情罔大義的不分輕重,實則卻是細心冷靜,理智清醒。

長生此前曾經多次去過業洲,熟悉路徑,但他卻並未沿著官道南下,為了盡快趕到,他選擇翻山越嶺,直線前往。

長生自新羅滯留了三個多月,回返之後雖然自吳雨生等人口中得知了民生現狀,卻也想眼見為實,親身體察,奈何直線前往需要翻山越嶺,沿途幾乎看不到村鎮人家,而長生也沒有故作圈繞,因為他與己方約定的回返時間是三天,實則他用不了三天,回返途中可以親往城鎮,詳加體察。

雖然知道這場洪水即便是敵方所為,己方也勢必有所防范,但長生還是很不放心,飛馳的同時自心中往復推度,但越是細想,心中越是憂慮,原因很簡單,如果這場洪水是敵方所為,己方就算有所防范,也必定多有損傷,因為如果己方早有察覺並做出萬全准備,張墨就會離開軍營趕來長安見他,張墨不來,就說明己方准備的不很充分。

如果這場洪水是己方所為,那後果就更嚴重了,就算張善順利拿下了洛陽,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因為洛陽城里不止有叛軍,還有大量無辜百姓,而作法最大的禁忌就是殃及無辜,天道可不管你是不是壯士斷腕,是不是丟卒保車,只要使用法術傷及無辜就會降災折壽,此番降雨乃張善與一干道友聯手所為,降雨本身不會折損壽數,但破開堤壩的那個人勢必難辭其咎。

長生的心情異常沉重,這兩種結果都不是他想看到的,但他也很清楚,不管自己願不願意,這兩種結果總要接受一個,不出意外的話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為相較於錢多糧足,城高兵多的朱全忠,缺衣少食的張善壓力更大,打仗打的就是錢糧,糧草不足只能逼著主帥劍走偏鋒,兵行險著。

雖然心情沉重,長生卻絲毫不曾放慢速度,他不知道太平道人何時渡劫,早到一刻太平道人就多一分安全。

一路無話,二更過半,長生終於趕到了業洲。

臨近三更,長生來到了峨山縣,遠眺城西,異像已現,烏雲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