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第一刀——『放血王』56式三棱軍刺!(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我身邊的極品美女們最新章節!

56式三棱軍刺,中國制造,犀利的屠戮敵寇的殺人利器,曾經是中國解放軍最強大的搏斗殺敵軍刺,立下赫赫功勛,現已退役,是廣大軍事迷收藏的精品。

三棱軍刺用合金鋼鍛壓打造而成,鋼材的硬度在60hrc以上,刀身帶有槍環和底座,可上於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1、562全自動步槍上。

三棱軍刺呈棱型,三面血槽。表面經過拋光處理,呈慘灰白色,不反光,也就不易暴露目標。它直接安裝在槍上,可以折疊收起但一般是不會拆下來使用的。軍刺本身沒有扁平的刀身,只有三棱的刃口,只能刺不能砍,因此一般被稱為「刺」而不是「刀」。

說起來,一把好刀,一般只要足夠鋒利就行;但作為一把戰刀,一把頂級軍刺,這可是遠遠不夠的。

首先它的刃口在足夠鋒利的同時,還要具有足夠的硬度,而刀身也要有合適的強度和韌性。剃刀很鋒利,但由於硬度不足,切割稍硬一些的東西就會變鈍。有些小刀雖然平時還算鋒利,也比較耐磨,但受到撞擊和扭曲的時候很容易斷、裂,也就是說比較脆。

對制刀匠們來說,用同一塊金屬材料做出一把好刀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使用不同質地的鋼材來制作刀刃和刀身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其中常見的工藝有夾鋼、包鋼等。這種工藝就是將硬且偏脆的刃口和較軟但柔韌的刀身結合起來,而其中的難點之一,就是在不同鋼料的結合過程中,常常會由於表面氧化、夾灰等因素造成失敗,導致廢品率極高。這種工藝在手工作坊十分發達的東方國家很流行,中、日等國傳統的優良刀劍都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其次,刀的造型也很重要。軍刀要有足夠的殺傷力,除了重量、重心、曲線、鋒利程度以外,尤其重要的是造成傷口的嚴重程度和刺進之後拔出的難易程度。小說里就常常有這樣的片段:某人中刀之後還能苟延殘喘,而一旦刀被拔出就會登時……,網上很容易找到各種「世界n大名刀」的圖片,它們都是通過各種細節不同的設計來達到相同的目的,所以,前窄後寬的體型、刀身側面的血槽、刀刃根部的鋸齒……這些特點都為此而存在。56式三棱軍刺被譽為最厲害的軍刀之一,這大概也是由於它的結構造型。

說起結構造型來,不能不提一下三棱刺的血槽。別小看這幾道血槽,除了放血外,它更重要的是有利於進行下一動作:三棱刺是在刺進入人體後,血液隨血槽排出,肌肉收縮時無法貼緊刺刀面而不會「夾」住刺刀,這樣軍刺可以從容的從對方體內拔出從而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假如沒有血槽,因為血壓和肌肉劇烈收縮,刺會被夾在人體內,這樣的話拔出三棱刺就會很費勁,影響使用者下一步的動作。相信任何使用者都不願意因為拔出三棱刺而浪費寶貴的時間

三棱刺扎出的傷口,大體上是三角形的窟窿,傷口各側無法相互擠壓達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而且這種傷口無法包扎止合如果內部存在著肌肉韌帶的斷裂或是血管破裂,你縫合表面又有什么意義?里面的組織還在不停的流血哪!

在三棱刺扎入人體以後,通過放血槽迅速將空氣引入。空氣在體內形成大量的泡沫,阻塞住血管。只需刺入人體任何部位8厘米左右就可使敵手即刻畢命,而且在消除負壓的胸、腹腔內將三棱刺拔出,毫不費力。

完整的成品軍刺是無毒的,但是在制作三棱刺的用材時出於金屬性質的需要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俗稱砒霜),在戰場上廝殺時間一久,軍刺表面的磷塗層磨損後暴露出含有砷的鋼體,即使只擦傷敵人的皮膚也很難癒合,了解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江湖上會流傳出種種「軍刺浸泡過毒素」的傳說,^_^。(貌似的確是有些狠哪,不過對付敵人,也不能手軟的說。)

56式三棱軍刺的前身就是53式四棱軍刺。《中南海保鏢》里倪星扮演的退伍軍人王建軍拿的應該就是53式四棱軍刺:隔板殺人無堅不摧,捅誰一下誰的血就順著四道血槽『滋滋』往外飛奔,幾分鍾就沒救。53刺身有魚鱗狀花紋可淬毒,見血1小時左右傷口可腫起2~3寸,上邊那四個精美的刻字:「保家衛國」一定是導演的杜撰,否則激光刻字的成本在軍刺來說就太高了。這種軍刺在3年後推出了增強版,那就是著名的56式三棱刺,從表面看,磷化處理表面慘白的光代替了53的烤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