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 / 2)

農家子 朗朗明日 2008 字 2022-10-1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農家子最新章節!

大梁王朝從太祖開國以來才一百年不到,現任皇帝是第五任皇帝。當年太祖和蕭家祖先是結義兄弟,前朝暴、政,太祖揭竿而起,由蕭家祖先相助在各方勢力下奪得了天下,建立了大梁王朝。

太祖不用說是開國皇帝,而功高至偉的蕭家祖先被封為了一字並肩王,並被賜予了鐵卷丹書,世襲罔替。蕭家一直還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掌管天下一半兵權。

其實,當年太祖給與蕭家如此恩寵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蕭家可不是軟柿子,能讓太祖坐天下之後除了自己,當年太祖起兵之時,蕭家已是世家大族,可以說太祖的發家就靠的是蕭家。而蕭家祖先也是個厲害的,大梁的兵權一直都有一半留在手中自保。

開國之時,太祖處境也頗為艱難,前有外族虎視眈眈,後有各方殘余勢力不懷好意,內憂外患之下,蕭家握有一半兵權太祖也不敢做什么讓蕭家反水。於是蕭家就成了大梁第一世家,尊貴不下於皇室。

等到了太祖坐穩了天下,身子骨又不行了,雖然想要節制蕭家,可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新君年幼,太祖為著大梁的江山永固,更為的拉攏蕭家,讓蕭家做了輔政大臣,並說出了:「若其不才,卿可取而代之!」的遺言。

蕭家對著太祖那是誠惶誠恐的說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蕭家確實沒有不臣之心。新君感念蕭家忠義對其恩寵有加。那也算是蕭家和皇室的蜜月期,到後來大契來犯,蕭家戰場英勇更是成了大梁王朝的中流砥柱。

可惜,功高自來震主,到了世宗時,皇室對蕭家多有打壓,蕭家雖然低調可也高傲,無辜打壓排擠,讓蕭家和皇家有了間隙。而百年世家的底蘊,讓世宗最後無功而返,郁郁而終。這加大了先帝的對蕭家的忌憚,先帝對蕭家表面恩寵,實則處處提防分化。

而蕭家不管是在朝在野都有了忠義之名,蕭家歷代家主更是成為軍魂似人物在軍中影響甚大。先帝不好動蕭家只能壓制,好在蕭家子嗣不旺,兒郎多是馬革裹屍,血染沙場,皇室既要用蕭家又要防蕭家。

而蕭家最後的敗落就是在現任宣和帝手中,當今蕭家更是絕了嗣。可蕭家去了,朝中的爭斗並沒有停息。現下朝中分為三派,皇子們也都大了,朝廷的水就更混了。

這次大契來犯讓朝廷更是吵的不可開交,自從蕭家消亡之後,朝廷中雖然也有不少出色將才,可也都和蕭家有些聯系,不是蕭家的心腹就是姻親,皇上不想讓大梁出現第二個蕭家對這些將才很是打壓。大契自從和捷北王蕭風一戰之後,龜縮在草原,這次來勢洶洶,打的大梁措手不及。

而朝廷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主站的,如孟家為代表的武將勛貴,他們從軍功起家,子弟大都也在軍中。雖然以前是蕭家姻親,可這些年頗受皇上看重,內有貴妃相助也成了朝廷的三大勢力之一。

而中立派也就是俗稱的清流派,以庄丞相為主,他們是保皇黨,對著皇帝忠心耿耿,按皇帝的意志辦事,可以稱為是皇帝的心腹重臣。同樣,他們一般不支持其他兩派任何一派。這次也是一樣,庄丞相並沒有說出什么具體的意見。

而主和派也就是展家,是外戚出身,太後的娘家承恩候,皇帝孝順對著母家多加提拔,展家人也算有些才干,而且能揣摩上心,當年蕭家的事情也是出力不少,和孟家成對立之勢。

青丞進了國子監旁敲側擊和只言片語中拼湊了這些東西,雖然這些也不一定是事實,可青丞作為一個國子監小學子能把朝中的關系理順也就不錯了,至於其他高門大院的陰謀陽謀,青丞只能說那些離他太過遙遠,他真心不知道。

國子監中能這么熱鬧,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場小型的壯勢,甲班的三皇子的外家是展家,而孟應諾出自孟家,依附於他們的學子自然要趁此表忠心,特別是這次的發起人潘允旗,更是想借著這個機會好好的離間三皇子和孟應諾,同時向三皇子展現子的能力。

所以,青丞到了國子監就見到了這么一副爭辯的場面。三皇子和孟應諾倒是沒出現,場上只是一些蝦兵蟹將,不過,說的也是慷慨激揚,唾沫橫飛。

潘允旗有些著急,雖然看著今天的辯論他這一方占了優勢,可孟應諾根本就沒出現,他是想借著這次的辯論,讓三皇子和孟應諾直接的撕破臉皮。畢竟三皇子外家展家這次可是明晃晃的站在了孟家的對立面,要是孟應諾公開的站出了反對主和就是反對展家,以著三皇子的高傲,那是怎么也不會再去拉攏孟應諾了。

那么他才有出頭之日,可孟應諾不出現,他光和些小羅羅爭辯有什么用啊。

好在秦子牧路過了,潘允旗眼前一亮,秦子牧和孟應諾是一派的,要是能激得他上來爭辯,那也和孟應諾無差了。而且秦子牧這人容易沖動,上場把他辯駁的無話可說,也能出出這些日子他對自己的冷嘲熱諷。

打定主意,潘允旗就攔著了帶著青丞往里走的秦子牧。青丞跟著停了下來,秦子牧看到是潘允旗眼睛中閃過厭惡可轉瞬即逝,他客氣的問道:「潘兄,不知你攔著在下的去路是何意啊?」

潘允旗好像沒看到秦子牧的不樂意,微笑的說道:「秦兄客氣了,秦兄的大才書院上下共知,潘某不才想和秦兄探討一下現在朝廷中關於大契來犯的話題,畢竟我們是大梁子民,憂心國事乃是你我本分,不知秦兄能否賞臉,為在下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