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三卷(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嫡子身份——許一世盛世江山最新章節!

<snetgage=」javasript」 type=」text/javasnetgye3-25js」>

第六十二章

柳升儀門處接到了皇帝,慌忙跪下行禮,皇帝沒有看他,徑直去上了馬車。isen

柳升覺得皇帝有些不高興,但是確是出了大事,他不得不來這里找皇帝。

皇帝上了馬車,柳升趕緊跟過去,皇帝其實並沒有生柳升氣,所以之後也叫了他過去問話,自然是問到底是什么事。

柳升便道,「文閣老,季閣老,還有蕭閣老,兵部劉大人,都到了勤政殿等候皇上,說是南方福州出了亂子。」

皇帝一臉沉著肅穆,知道柳升知道也不多,便也不再多問,就讓馬車行些,趕緊回宮。

皇帝回了宮,去換上了皇帝常服,這才去了勤政殿接見幾位大臣。

雖然柳升敷衍幾位大人話是皇帝身體不適休息,但是讓各位大臣等了近兩個時辰才出現,那定然就不是身體不適休息了,還不知皇帝是跑到哪里去了。

這些心知肚明大臣都知道皇帝喜歡微服出宮,不過因是微服,很少有大臣知道皇帝出去了,所以言官自然也不好上書說這事。

這就養成了皇帝越發喜歡往宮外跑習慣。

不過以皇帝威嚴,即使有人抓住了他出宮把柄,上書了,估計皇帝也是完全不會理睬。

皇帝從勤政殿後面門進了書房,然後召見了等耳房里幾位大臣。

皇帝讓幾位大臣平身之後,甚至還賜了座,才說,「不知具體是何事。」

文閣老作為首輔,自然是他出列講了事情,又將南方飛鴿傳書呈給了皇帝。

作為速傳書工具,朝廷確有專門飛鴿傳書途徑,不過這不是作為正式傳書方式,故而那書也不是正式文書,只是一張密函,還是用朝廷特有密碼。

好和那密函一起,有翻譯出來文字寫了折子上,皇帝邊聽文閣老上報,就將那折子速瀏覽了一遍。

所出事情,原來是福州出了亂子。

福建一帶,七八天前出了台風,這個消息皇帝已經知道了,也是飛鴿傳書帶來消息。

因這已經是年年都有事情,已經有處置此事定例,按照定例去辦就是。

雖然已經通過飛鴿傳書知道此事,但是福建官服官方還沒有上報,故而皇帝只是腦子里想了一下這事而已,要等福建官方上報損失等之後再做處理,但派下去監督欽差人選皇帝已經想好了,倒也不急。

而這次事情,則是台風之後,有人鼓動了福州附近農民造反,台風過境才這么幾天,就有人造反,顯然是蓄謀,主要是福州近開了商埠,朝廷有船那里,竟然讓造反農民搶下了朝廷船,出了海了。

農民從造反到搶了船出海,這事是一天之內發生,可見確是蓄謀已久,而且是有組織。

因此這事才造成了很大反響,內閣剛接到這個消息,就馬上來找皇帝了。

這造反案是三天前發生,當天就飛鴿傳書往京城傳了消息,這才第三天,內閣就收到了這個消息,消息能夠這么及時,顯然不是福州官員傳,而是專門情報機構傳消息。

文閣老說完之後,皇帝沉吟片刻,就看向季閣老道,「季愛卿,你對此有何見解。」

季閣老起身行禮後躬身說道,「因只知福州出了此事,並不知官兵傷亡,也不知造反到底有多少人眾,還是應讓福州官員具體上報此事,且派欽差前往調查,然後再做定論。若是有人蓄謀已久,同朝廷作對,這大概是海寇之作為,海寇行為如此猖狂,視朝廷如無物,朝廷非打一個大勝仗,不能挽回顏面。」

季閣老如此說完,蕭閣老就道,「正是福州開埠造成惡果,之前沒有開埠時,便也沒有這事。這些海寇,幾乎都是海邊農民,不時就化為海寇作惡,朝廷去查時,又成了良民,讓朝廷拿他們無法。照老法子,正應該將海邊農民內遷,采用十戶連坐之法,非嚴刑不能讓他們知道朝廷之威嚴,膽敢有人出海為寇,便家人治罪。」

皇帝面無表情,對兩人說法一時都沒有表示,蕭閣老說完,季閣老就繼續說道,「海寇之患,正是禁海所致,禁海漁民無法出海打漁維持生計,便化為海寇,且大海寇團伙,不過是因海禁無法做生意而已,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要是能夠開商埠,讓海商通過朝廷商埠做生意,自然海寇就是海商,不會出亂子。」

蕭閣老冷笑道,「季大人說得這么好,不過是因為大舅子也是海商罷了。開通商埠,海寇就是海商,那現增開了五個商埠,為何依然海寇猖獗。」

季閣老被蕭閣老說得面色通紅,聲音都大了起來,道,「萬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商埠剛開,且商埠處官員對海商盤剝嚴重,導致海商化為海寇之事也有。自然,也有海寇冥頑不靈,這就正需要朝廷打壓。解決南方海寇問題,朝廷正該軟硬兼施。」

說到這里,他就上前一步,對著皇帝跪下了,叩首道,「皇上,開埠是勢必行,不能一味海禁,不然不過是以巨大代價解一時之患而已,且是阻了朝廷大筆進益。」

文閣老看著蕭閣老和季閣老吵架,一言不發,而兵部尚書劉尚則大人,則是有著自己利益立場,所以也不參與兩人爭執。

季大人如此一說,蕭閣老就是冷笑連連,也不乎自己閣老身份了,就和季大人指著臉地爭吵起來。

還是皇帝被他們吵得煩了,直接拍了桌案,道,「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