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第四卷(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嫡子身份——許一世盛世江山最新章節!

<snetgage=」javasript」 type=」text/javasnetgye3-25js」>

第九章

這次海寇之亂,隨著進犯蘇州一帶倭寇入海,便算是告了一個終結。

江浙一帶衛所和海寨派出船只出去追擊和巡邏,倭寇海賊這次被朝廷官軍打得一敗塗地,登岸倭寇海賊有逾萬人,後逃回海上只有一千多人。

此次是朝廷大捷,是汪秉直總督閩浙以來取得大勝利,自然也是季衡巡撫閩浙以來大勝利。

但這個勝利卻因為季家村之難而大打折扣,以至於到如今,關注勝仗人還沒有關注季家村之難人多。

雖然余杭大捷以及蔡涇壩大捷都已經以非正式飛鴿傳書渠道傳到了京城,但是,正式奏報汪秉直還沒有寫。

季衡來了總督府,汪大人就正好讓了季衡隨他到書房。

坐下之後,仆人上了茶水後退下,汪大人又讓仆人關上了門,這才准備和季衡詳談。

季衡頭上還包著那紗布,不過他一張白臉,眼睛幽黑如深潭,瀲灧如秋水,包著那紗布也不難看,甚至襯托出一股深沉憂郁。

汪大人不得不關切兩句,「賢侄頭上這傷,可好些了?」

他手下將領們傷了,只要不是缺胳膊斷腿,或者是鬼門關口徘徊,他都是不會問一聲,打仗做將軍,本來就該是要有身先士卒勇氣,馬革裹屍覺悟,受點傷又算什么。

所以,像季衡包著頭那點小傷,要是發生別人身上,那完全是不值一提,但是季衡頭上,汪大人就覺得還是關懷兩聲為好。

季衡羞愧於受了這個傷,要是別人不問那還好,一問起,他都不好意思說出真相,於是只是道,「只是一點小傷,幾日就好了,不值大人關懷。」

說著便直接轉移了話題,「此次倭寇海賊進犯江南,至今殺敵之數,我方損傷,百姓之損傷,也該統計出結果了,不知各地是否已經上報上來。」

季衡下東南來之前,倭寇之亂,報到京城皇帝跟前,往往總是殺敵之數,是否守住了城池,官軍之賣力,或者誰抵御倭寇海賊上失利等等,總是淡化了倭寇到底造成了多少損失,百姓有多少損失這些事。

以至於讓皇帝看到,大多是好一面,只要是事情沒有紙包不住火,就根本不會往京城報。

季衡早前看奏報時候一看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不過京城官員對一般老百姓並不那么關切,故而也一直並不太意這個問題。6zz

季衡一下東南之後,就要求每次奏報,必須將對百姓造成損失也都寫清楚,不許淡化這一塊。

自然,虛報亂報也有,所以這便出了督查一職,會之後去巡查此事。

漸漸地,江浙閩這一帶,遭受倭寇海賊之後,才有了統計總損失這一項。

汪大人道,「江蘇一地奏報是直接送往了金陵府去給了陳煥之,浙江倒是已經送到了本官這里來。」

陳煥之乃是兩江總督,打擊倭寇海盜上,總是沒什么作為,倒還喜歡給汪秉直使絆子。

他上位乃是因為朝中為開埠和禁海之事吵嚷不休,皇帝並不能一意孤行,故而為了安撫禁海一派,派了禁海派陳煥之任了兩江總督。

自然,這個陳煥之別方面也確是個人物,只是用兵上面,就很不如了。

汪大人這般說,自然是直指陳煥之意思,季衡是皇帝信任之人,汪大人是很想他去對付陳煥之。

季衡也知道兩江和浙閩分開來,實是非常有礙政令下達,於抗擊倭寇不利,但是,要是兩江和浙閩兵權都集中起來,也實是容易讓汪秉直權利過大。

季衡沒有對陳煥之之事做評判,只是說要看看各地上報,汪大人便直接拿給季衡看了。

季衡看後沉吟良久,對汪大人道,「不知大人是否已經將上奏皇上奏報寫好了。」

汪大人道,「還不曾。我正好要同賢侄商議此事。」

季衡也不推脫,兩人便商量了如何寫這封奏報事情,季家村之難,已經由飛鴿傳書傳上京了,恐怕京中是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是正式奏折不一樣,是否要詳寫季家村之難,或者只是一筆帶過,這是有講究。

汪大人這事上並不想自己做主,汪大人胸中有著自己丘壑,面上其實是個十分會做官人,和誰都不會直面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