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晉江vip(2 / 2)

四季錦 明月璫 2404 字 2022-11-02

「姑娘這是逢了什么魔障啊,怎么這時候還惦記著幫她,留她一命都算她祖上燒高香了,居然還來威脅姑娘。」紫扇跺跺腳,還是不服氣。

「好姐姐,我自有道理,你就大人不記她小人過嘛。」阿霧撒嬌耍痴在人後很有一套,紫扇被她吃得死死的。

紫扇服侍了阿霧脫了鞋,歪在榻上歇涼,阿霧想獨自待會兒,她只得退出去,關了門。

紫扇去後,阿霧幾乎是癱在了榻上,要問她怎么那么好心答應王姨娘幫她,絕不僅僅是為了她的要挾或者交易,而是王姨娘有一句話打動了阿霧。她說:其實這幾年來,我內心每每都總是不安,只覺得那日子是偷來的遲早要還……

是啊,遲早要還。阿霧自打重生後就一直問自己,為何老天要安排自己重生,她是有何功德,還是有所報答?

這些年來,阿霧對榮吉昌夫婦是極為感激的,正是他們的女兒榮勿憂給了她再次為人的機會,可真正的榮勿憂卻在何處飄零?是不是如同當年的她晝伏夜出,在黑暗里凄惶?阿霧不能不想。越是想,就越發覺得愧疚,窮盡心力想補償。

似這般夭壽似的處處算計,本非阿霧所願,他們的日子並不是過不下去了,也不是讓人掐著脖子了,可篤行因果的阿霧還是做了。無他,當初崔氏不爭氣,成日里以淚洗面,本可以堂堂正正的正室管束妾氏,可她行不來,阿霧不得不挺身而出。既然出手了,自然要落棋不悔,更不能優柔寡斷,必須一擊致命,叫人今後再不敢生出這樣的心思。

幸虧得,沒臟了手。可到底那一年是阿霧有意讓小丫頭在園子里的時候多給王姨娘創造獨處的條件,才有二老爺欺負王氏的事情發生。

父母弱,則子女強。想當初的康寧郡主哪里會操這起子心,里里外外也幾乎可算得上品行高潔,如蘭似玉。其實不過是母親保護得好,才叫她生就了一副慈悲心腸和水晶心肝兒,還有玉碎的傲氣。

那會兒,老太太強壓下,阿霧給榮四磕頭賠罪,若是換了康寧郡主,哪怕身落泥地,寧願一死也絕不受辱。這並非不珍惜生命,只是有時候傲骨於她們這些自視甚高的有皇族血統的士族來說,寧可頭斷也不屈膝。

幼時念書,讀魏晉南北朝高門士族的腐朽,也欽慕他們初是的傲骨,阿霧是極向往的。誓也要做這樣一個水晶瓶般剛而易碎的人物,才不枉她清貴女兒家來這塵世走一朝。

可如今呢,為著榮三老爺和崔氏,阿霧的膝上就像有千斤墜,脖子上就像壓了萬斤石,只有夜半輾轉時的痛徹心腸。

不過像她這樣幼時就體弱,一輩子悲春傷秋,吟詩葬花的郡主來說,光這樣就可以叫她活不下去了。不過如今阿霧見識多了,也不再為這事再輾轉,她自己也不知是好是壞。總之是圓滑、世故了,連對自己都圓滑了。

阿霧的眼角滴落滾滾的熱淚,她也不擦,蜷縮起身子面向踏背,像個犯錯的孩子般,嘴里喃喃地念道:「娘……」

這是受了委屈的孩子干的事兒。盡管阿霧已經清楚的認識到,這輩子崔氏才是她的母親,可她對慈母的牽掛卻依然是福惠長公主,她心底的娘親只有一個。崔氏再好,那也是太太。她可報答,可敬愛,可維護,卻生不出血肉相連的刻骨。崔氏也慰藉不了她寂寞的靈魂。

福惠長公主對阿霧哪怕是極其不喜,阿霧雖一邊傷心,一邊不敢認,可心卻堅定的從不曾動搖過。

半晌後,紫墜來請阿霧去用午飯,阿霧坐起身,眼神已經重新堅韌起來,又是那個「機關算盡」的六姑娘了。

紫墜進門,見阿霧眼角有淚痕,見她自己不說,卻也不敢問,忙打了水,領了小丫頭捧盆執巾地伺候她重新勻面。

過得幾日,就到了端午節。

上京東南的景明池從初一開始,就日日有劃龍舟表演,觀者無數,摩肩接踵,一直要熱鬧到初五。

每年這時候本該是榮五這種貴女最高興的日子,可名正言順地呼朋引伴出門玩耍,去看劃龍舟,前前後後可以消遣四、五日呢。但安國公府的這三位姑娘都沒怎么出門。

榮五的老爹發生作出這樣的丑事,雖然沒什么懲罰,但輿論就夠他喝一壺了,還害得榮五出門也抬不起頭,她索性就閉門不出。榮四雖然心里幸災樂禍,高興大老爺出這么樁丑死,羞臊了榮五,可畢竟也是一家人,她作為姑娘,也不好意思出門。阿霧是壓根兒沒有出門的興致。

但到了隆慶二十九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正日,她們闔府卻不得不出門了。老皇帝眼看著身子一日差似一日,但反而像老樹開新牙般,爆發了各種游興,這一年他要親臨景明池觀龍舟賽,對於得勝的隊伍還有獎賞。

因此這一年的端午就給外的隆重,何況皇帝要出游,這在很早前就通知了,大家都准備好的,在榮大老爺事發之前,大太太那頭已經准備好了端午那幾日在景明池搭棚子,擺置物件的各種材料、器具。在京勛貴王臣,除非是家里死了老爹老母的,那都是得去給皇帝捧場的。

所以榮府的三房人,不得不頂著別人的指指點點,也得去景明池,還得強顏歡笑,假作什么都沒發生,也看不見別人嘴角的輕蔑。

不過大家都是文明人,這日又是好日子,也不敢過分八卦,榮五平日人緣好,又有幾個手帕交過來安慰和扎場子,她也就挺起了胸膛。

這景明池是京城東南的一處園林建築群,是上京有名的游覽勝地,只是略顯偏僻,等閑都是不來的。這景明池後面蜿蜒出一彎不算寬的江水,名字很復古,叫曲江。就是幾百年前狀元及第後皇帝欽賜曲江宴的那個曲江。

不過大夏朝早換了京城所在之地,此曲江就非彼曲江了,但依然湖光山色、風景秀麗,三月三女兒節的時候,閨女們游樂之地就是這兒。花燈節時,也有不辭路遠者到這里沿江放河燈,祈福。

說一千道一萬,也就一個意思,這兒方圓數十里之地都是游樂玩賞之處。今日端午,為著老皇帝的安全,外頭早肅清了閑雜人等,只有王臣勛戚、簪纓之家可在這方游玩,老百姓只能在景明池的另一側圍觀。

是以,人也不算吵雜,但一叢叢,一處處,到處都散落著華服錦衣的勛貴子弟。崔氏和阿霧雖然是和大房、二房一起來的,但榮五幾個小的,各有交友圈子,一來就散開了。唯有三位太太還得不辭辛勞的在人前裝和氣,表示安國公府風平浪靜,那王氏狐媚子翻不起任何波濤,別指望看熱鬧。

雖然是游玩之時,但男、女之防不可不顧,這日略微越矩雖可放寬戒條,但也有自矜自持的姑娘頭戴帷帽,杜絕登徒子眼光,因為這泰半的登徒子都出自勛貴之家。

阿霧頭上也戴著白紗帷帽,不算突兀。她沒敢亂走,在顯眼處等著唐音。果不其然,她剛到,不一會兒唐音就過來了。

「哎,你怎么才來,我還以為你不來了呢。」唐音走過來,本想拉阿霧,可旋即想起她不喜人碰觸的怪癖,也就作罷。「走吧,顧家姐姐也來了呢,我們去打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