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第二百五十六章(2 / 2)

擁有著這樣意義的合奏會,更是得到了不少媒體的注目。

柯芬園皇家歌劇院的第二音樂廳里,激烈急促的琴聲正在奏響。帕格尼尼的《鍾聲》是一首難度極高的小提琴曲,但是舞台下的觀眾們都知道,台上這兩位偉大的小提琴家從來不可能畏懼這樣的難度。

如果說戚暮的琴聲宛若鏗鏘前進的暴風,帶著不可抵擋的氣勢,那么在他的映襯之下,克多里的琴聲則好像溫婉流暢的溪水,叮嚀著與暴風相和。

一個是外表強硬、內里堅韌,那另一個就是外相強勢,內里卻稍顯柔和。

他們二人,一個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另一個是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如此強強結合的陣容幾乎能讓全世界的古典愛好者都震動,甚至不惜全力地想要來聽一場演出。

這樣的陣容,恐怕僅次於戚暮與閔琛的那次合奏了。

而這場音樂會也並沒有讓觀眾們失望,無論是帕格尼尼的《鍾聲》,還是聖桑的《引子與回旋》,乃至是莫扎特的兩手小提琴協奏曲,這兩位小提琴家都用高超繁復的技巧演繹出了一幕輝煌盛大的視覺盛宴,再用華美絢麗的琴聲奏響了整座柯芬園皇家歌劇院!

很多觀眾在剛進場的時候還不知道這次的合奏會不僅僅是戚暮與克多里的合奏,也是「伊蒂絲」與「布尼爾」的合奏。但是當《鍾聲》奏響之後,大部分耳力好的觀眾都聽出來了,這兩把小提琴的聲音是如此的和諧搭配,宛若天成!

細膩柔和的音色,如同月光般清亮干凈的音質,每一個顫音都處理得同樣完美,每一個撥弦也都震動得幾乎同時響起、又同時消失!

最讓人無法忘記的還是最後一首《月光下的暮色》的演繹了!

很多觀眾和媒體記者在看到演出單上竟然有這首《暮色》時,都十分驚詫。要知道,為了能夠為基金會多籌備一些啟動基金,這場合奏會的直播、轉播版權全部都賣了出去,可以讓全世界的樂迷都在電視機前、電腦前聽到這場演奏。

如果說在這樣的情況下演奏《月光下的暮色》的話,即使不公開曲譜,也基本上是將這首曲子公之於眾了。難道說……戚暮打算在現在公開這首曲子?!

而事實上,也正被這些好奇者猜測得分毫不差。

當《暮色》的第一個音響起的時候,是戚暮用「伊蒂絲」進行低聲的吟唱,而當第二個小節響起的時候,則是克多里用「布尼爾」開始輕快地合奏。

歡快激昂的旋律在整個音樂廳里回盪,即使是再挑剔苛刻的樂評家都無法不為這樣動人唯美的琴聲而動容。兩把小提琴仿佛是相戀熱愛的情侶,他們的愛情如同炙熱的火焰,在舞台上熊熊燃燒,伴隨著激烈急促的樂曲,一步步地升華。

所有人都清楚地明白,這首曲子足以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奏鳴曲。但是他們在此之前都從來沒聽過這樣一首神秘動人的樂曲,那么只能證明……

它就是《月光下的暮色》。

現場的觀眾們是屏住了呼吸,認真地聆聽著這首總是被它的主人藏藏掖掖的華美樂曲。而在電視機、電腦屏幕後,全球各地的樂迷們更是激動努力聽清每一個音符,似乎要將這首曲子記憶到自己的大腦中。

一曲《月光下的暮色》在小提琴合奏到最高|潮的時候,瞬間戛然而止,留給觀眾們無數遐想的余地。

那震撼人心的琴聲似乎還在音樂廳里徜徉,所有人沉迷在醉人的音樂中無法自拔,直到一道低沉的「bravo」響起,全場才響起了轟然的掌聲。

在觀眾席的最前排,俊美優雅的男人輕輕拍動雙手,為自己心愛的青年……和柏愛首席送去掌聲。

而坐在一旁的丹尼爾則小心翼翼地打量起閔琛的臉色,只見後者正斂著鳳眸,淡定從容地抬首看向舞台上的兩位音樂家,似乎真心在鼓掌。但是丹尼爾卻知道,倘若剛才與戚暮在琴聲中廝磨纏綿的不是克多里,那么完全不用懷疑,某個男人殺人的目光能夠瞬間將對方擊穿!

音樂會結束,音樂家們的演繹已經到此為止,但是